漫畫中的哲學(五)拒絕駁上「做夢機器」的理由

漫畫中的哲學(五)拒絕駁上「做夢機器」的理由
《The Matrix》劇照,Credit: Warner Br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設現在有一部能夠製造快樂經驗的機器,我們接上這部機器,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經歷想要的體驗,你會不會想接上這部機器呢?

作者︰廸廸仔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阿健覺得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單調的重覆,不論是學校上課的情境,還是家中父母的對話,一切都是如此無聊乏味,令阿健隱約覺得這個世界好像隱藏着一個巨大謊言。阿健的鄰居阿涉聽罷,就跟阿健說,這就是現代社會將人扁平化及平庸化後的結果,社會已經決定了我們人生大致的軌跡,不容許任何人逾越規定,最終大家都失去了理想和衝勁。

說到這裡,阿涉想起幾日前有個自稱是「世界財團烏托邦公司」的推銷員上門到訪,向他推銷讓人逃離現實社會,實現自己夢想的體驗。阿涉覺得,正正因為現實世界是如此無聊,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才會出現。

這些說話似乎排遣不了阿健的不安感,他帶阿涉到家中的閣樓看一樣東西,阿健打開閣樓的燈光,赫然見到一具散開的人體躺在地上!走近一看,發現這具機械人竟然長着阿健媽媽的樣子。阿健解釋,昨天媽媽打算把阿健的漫畫藏進閣樓,不慎從樓梯上跌下來,可怕的是,她沒有流血,反而跌散成數件人體組件,紋風不動地躺在地上。二人都覺得這件事太過不可思議,不知如何是好。

做夢機器1
平日並無異樣的媽媽,一下子變成毫無生氣的機械人。
諸星大二郎「夢見る機械」(做夢機器)(《夢見る機械》,集英社,1993 年,66 頁)

第二天,阿健如常上學去,發現同學與老師都重覆講着昨天的說話,老師教書時又吞吞吐吐的,十分古怪。阿健上前一推,老師竟然又跌散做幾件人體機械組件,阿健望一望身後的同學,他們見狀竟然毫無反應,情況詭異至極。

做夢機器2
諸星大二郎「夢見る機械」(做夢機器)(《夢見る機械》,集英社,1993 年,71 頁)

阿健慌忙地逃出學校,突然覺得身邊所有人可能都是機械人,他甚至懷疑連自己也是機械人。他去找鄰居阿涉求救,卻發現這個阿涉已經變成機械人。原來,真正的阿涉稍早前已經接受了烏托邦公司的服務,已經啟程前往烏托邦公司,家中的阿涉只是公司安排的機械人替身。

「做夢機器」

阿健在阿涉身上找到烏托邦公司的卡片,走到這間公司在新宿地下街的地址,才知道那並不只是間製造機械人的公司。烏托邦公司內部有個製造夢境的超級電腦,只要戴上特製的頭盔,大腦就會受到刺激,產生與現實毫無區別的經驗,無數人在特製的睡眠倉裡安靜地睡着,體驗他們的第二人生。至於他們在現實世界的職責,就交由烏托邦公司出產的機械人打理,夢境的景像、機械人的活動以及所有沉睡者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是由超級電腦統一控制和管理。阿健發現,原來他的父母和老師,一直都在烏托邦公司睡着,在各自的睡眠艙中體驗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逃避現實世界要求他們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做夢機器3
原來,阿健媽媽的真身在夢境世界裡過著富豪式的生活︰坐著遊艇環遊世界,身邊圍繞著的是電影明星,穿的都是最新潮的服裝,不用再為現實世界的義務和責任煩惱。
諸星大二郎「夢見る機械」(做夢機器)(《夢見る機械》,集英社,1993年,81頁)

這個時候,烏托邦公司的老闆出場,跟阿健強調這些人都是自願接受服務的,而且背後沒有邪惡的目的。原先這服務只提供予有錢人,後來他明白到真正需要烏托邦夢境的是被現實社會剝奪夢想的一般大眾,他們的志業是為了拯救平凡而不幸的一般人,經過多年努力,他們的顧客數量愈來愈多,業務蒸蒸日上。最近他們得到政府的補貼和大企業的融資,不少政治財經界的要員也是他們的顧客。

說罷,烏托邦公司的員工更向阿健步步進迫,聲稱夢境世界比起實際的人生要好上更多,老闆更誠意為阿健提供免費的服務。阿健完全不相信他們的說辭,覺得他們就是幾個瘋子。情急之下,阿健用棍子破壞了超級電腦,面前幾個烏托邦公司的員工立即停止了活動,僵硬地站在原地,原來烏托邦公司的上上下下都是機械人,他們的真人都在夢境裡過着第二人生。

阿健慌忙地離開烏托邦公司,回到地面,驚見沿路的途人不論男女老幼,都是靜止不動的機械人,原來街上已經沒有活生生的真人了,整個城市因為做夢機器故障而陷入死寂,如同時間停止了一樣。阿健在靜俏俏的街上高聲呼叫,希望找到自己以外的真正人類……

做夢機器4
從烏托邦公司跑出來的阿健,發現街上已無一個真人,還有什麼比這更絕望的呢?
諸星大二郎「夢見る機械」(做夢機器)(《夢見る機械》,集英社,1993年,88頁)

日本漫畫家諸星大二郎的短篇作品〈做夢機器〉(日文原名︰夢見る機械)原刊於 1978 年[1],在當時來看這個故事的意念非常前衛,隱隱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以及未來科技發展的想法。主角身邊幾乎所有人都是烏托邦公司的顧客,也許漫畫家認為,如果真的有人發明出這種做夢機器,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情願終日發着虛假的美夢,而拋棄現實的人生。也許對很多人來說,「虛假但快樂的人生」比起「真實而無聊的人生」更有價值。

你會進入經驗機器嗎?

這篇漫畫刊出的幾年前,美國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就討論過與漫畫類似的情景,他認為我們不會好像故事中的人般自願駁上做夢機器。他在著作《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1974)中提出了「經驗機器」的思想實驗︰假設現在有一部能夠製造快樂經驗的機器,我們接上這部機器,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經歷想要的體驗,每隔兩年,你就可以離開機器幾個小時,決定接下來的兩年要經歷什麼。另外,你不會自覺到這些經驗是假的,因為一切都跟真的一樣。你會不會想接上這部機器呢?

This Is The Construct
Photo Credit: JD Hancock, CC BY 3.0

諾齊克嘗試從我們對這個思想實驗的直覺回應,證明「快樂主義」(hedonism)的想法是錯誤的。快樂主義者會說,在道德上真正重要的是快樂的感受,這些感受從什麼途徑產生並不重要,快樂的感受是高尚抑或庸俗,也沒有價值上的高低,假若快樂主義是正確的,我們應該人人都會想接上經驗機器。

然而,諾齊克認為我們都會拒絕接上這部機器,他指出了三個理由︰一、我們並不是想要做某些事情的經驗,而是想實際做那些事情,實踐起來;二、我們想成為某種人,而不想成為終身駁着機器、毫無特質的人;三、我們想要接觸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