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人的胃改變全球農田地貌:黃豆或取代粟米,成美國最普遍農作物

中國人的胃改變全球農田地貌:黃豆或取代粟米,成美國最普遍農作物
Photo Credit: 財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中國肉類攝取量上升,餵養牲畜的黃豆飼料,將超過粟米與小麥等一般常見農作物, 搖身一變成為產量成長最快的農作物,也讓美國與巴西農民紛紛改種,全球農田樣貌正改變中。

文:梅耶(Gregory Meyer)、席潘尼(Andres Schipani)、漢考克(Tom Hancock)|財訊雙週刊 第532期

美國北達科他州莫霍爾市(Mohall)市郊的田野景色,一向由亞麻籽藍、向日葵黃與小麥的琥珀色交織而成,如今,在夏季農耕高峰期間,放眼是清一色的綠。

漫天皆綠,主要是莫伯格(Eric Mober)這些農戶的功勞。今年春天他使用現代化播種機在幾千英畝的農地播下黃豆種子。他說:「四年前,我們根本不種黃豆,如今幾乎三分之一的農地都種黃豆。」

位於美加邊境的莫霍爾,地處全球糧食供應轉變趨勢的最前線。隨著新興亞洲雞肉、豬肉的攝取量增多,用來餵雞和餵豬的黃豆,也加快在全球農場蔓延,速度超過粟米、小麥等農作物,黃豆現在所占的生產面積比十年前多28%。今年還可能是分水嶺,分析家認為,黃豆可能取代粟米成為美國最普遍的農作物。

高經濟價值 黃豆田愈來愈多

黃豆已深入巴西內陸草原、阿根廷大草原及美國農業心臟地帶;它屢創豐收紀錄,提振巴西與美國去年的經濟。美國農業部預測,未來十年,可以煉油的黃豆在全球的種植面積將超過十億公頃,擴增的速度超過大麥、粟米、棉花、稻米、高粱或小麥。

黃豆揚眉吐氣,關鍵在於中國人民收入的提高。過去十年,中國的黃豆進口成長近三倍,明年估計可到9,300萬公噸,相當於每人每年消耗66公斤。美國黃豆出口協會說,中國商務部代表下月將前往出產黃豆甚豐的愛荷華州,簽署黃豆採購協定,採購數字會刷新紀錄。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未來十年會進口1億2,100萬噸的黃豆,比目前的進口量多出30%以上。

中美嘉吉農業供應公司總裁艾卡爾說:「中國對鐵、銅等工業產品的需求不如從前,但前往中國的船運卻更見頻繁,這是因為黃豆的輸出持續成長,而且步伐驚人。」全球對小麥等主食的需求與人口成長約略同步,年成長率約為1%,而黃豆攝取的年成長率達到5%,甚至超過美國大力推動的生物燃料計畫中的主角粟米。

但黃豆這麼受歡迎,主要還是因為它是絕佳的蛋白質來源;碾碎的豆粕,可以快速養肥豬、雞、魚等肉質供應源。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邦吉執行長施羅德說:「黃豆是真正的蛋白質,具有一切重要氨基酸,只有它可以用來做完全飼料,黃豆的神奇就在此。」

1989年,上海第一家速食炸雞店肯德基在浦東開張時,中國人的肉類平均消耗量約每年20公斤,現在的肉類每年人均消耗50公斤。催化這股趨勢的,是都市人口每年以約2,000萬增加,比中國人口的全面成長率快,而城市居民攝食的肉更多。

為了滿足這種胃口,中國的畜牧業從過去用廚餘來餵豬的「後院」活動,變成了企業化的生意。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大規模的家禽農場從占全國的66%成長到九成,而2005至2015年間,大規模的養豬場從16%增加到50%。例如,嘉吉在安徽省斥資3億6,000萬美元蓋養雞場,每年處理6,500萬隻雞。

民眾無肉不歡 畜禽飼料需求高

爭養雞、豬,為中國國內大亨造就了財富,全中國最大的豬飼料企業——雙胞胎集團執行長鮑洪星就是其中之一,身價約為18億美元;大連商品交易所中,豆粕是全球交易最旺的農產期貨。

中國黃豆產量僅1,500萬噸,國產黃豆成本超過進口,但需求靠食品禁用基改作物而能勉強維持。禽畜飼料用黃豆與煉油黃豆卻不受此限,它們的貨源大抵來自基改工程下的產物,例如可抗蟲害的進口農作物。中國領導人儘管在主食穀物上,堅持自給自足政策,卻向進口黃豆敞開了大門。

大企業都摩拳擦掌建立起日益繁複的黃豆國際輸送帶。今年4月,嘉吉與中國新希望集團在靠北京的港埠開了一家造價一億美元的碾豆場,而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穀物公司(United Grain)最近也花了8,000萬美元在華盛頓州建造小麥出口站,以輸送更多的黃豆與粟米。

日本三井旗下的美國穀物負責人羅伯茲說:「我們每月單是運輸黃豆就有四艘船,這些船通常都是開往中國。」在北達科他州的蘭斯福,CHS SunPrairie 穀物合作社正在興建環狀鐵道,方便火車裝貨,將當地出產的穀物直接運往太平洋海岸港口。莫伯格是合作社主席,他說:「我知道這些穀物很多上船後都運去中國。」

美國的農人很清楚對中國貿易的重要性。在特朗普打著保護主義政策當選美國總統後,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警告,特朗普政府若祭出懲罰性貿易壁壘,從美國進口黃豆與粟米便會切斷。

RTR47L3T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搶中國大單 南美贏了北美

目前看來,中美關係比預期中友善得多,太平洋兩岸業者也不擔心,畢竟特朗普總統任命的駐中國大使布蘭斯塔特(Terry Branstad)是愛荷華州前州長。曾經隨美國團前往中國訪問的北卡州農民洛東說:「我想他們怎麼都不至於不向我們購買。」

不過,美國對中國穀物出口的百分比,依然輸給了南美洲。美國駐中國農業參事透露,去年中國輸入的黃豆一半以上來自巴西,美國占35%、阿根廷占10%。巴西農業數據統計機構Conab表示,當地的黃豆收成今年創下1億1,400萬噸的輝煌紀錄。

黃豆改變了巴西大草原上的城市索力索(Sorriso)的風貌,人口25年來,從一萬七千增為八萬三千人。市長拉芬說:「黃豆是本市的旗艦、經濟的火車頭。」八六年,索力索才升格成為市,在亞馬遜屯墾計畫下,大約十年前一批主要是義大利裔的移民將灌木叢轉型成農場。當地的黃豆合作社Aprosoya代表龐左鵬說:「那時這裡沒人行道、沒電話、沒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