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著失敗的真實成功學:為什麼上一堆創業課程無法讓你發大財?

學著失敗的真實成功學:為什麼上一堆創業課程無法讓你發大財?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創業家最值錢的,正是他的失敗經驗,但在這標榜正能量的偽善時代,先不說有哪位講者敢大談自己的失敗經驗,消費者也不會願意花錢來聽這樣的課。

最近在自己臉書滑了一圈,常看到一大堆創業課程廣告,內容不外乎是某某名師指導,自稱可以幫你規劃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甚至還說這課程連馬雲都上過,就差沒做出「馬雲語錄體」來打廣告,看起來會更煞有其事。

這樣的課向來所費不貲,兩個全天的課程收你個七、八萬是常有的事,好巧不巧身邊剛好也有剛開餐廳的朋友去上,回來卻很出乎我意料地讚不絕口,把講師奉若神明,像是拿到天下第一創業武功一樣,磨刀霍霍準備大顯身手。在他拿到「秘笈」的半年後,才又輾轉得知這位朋友經營的餐廳,欠了廠商一筆海報印刷費遲遲未付。

這筆印刷費,說到底也才兩萬多塊,有錢上七、八萬的商業課程,卻對廠商的款項拖欠至今(而且廠商還是自己的朋友),很奇怪,從他把講師當神主牌在拜的樣子,不難推測出「應該」學到最棒的商業模式或行銷方法,業績應該蒸蒸日上才是,怎麼會連兩萬多塊的錢都想欠,甚至,連其他朋友去他餐廳捧場,都被他看似好客的「熱情」,強迫點了一大堆吃不完的菜——而且沒有任何折扣。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些標榜成功學的創業或商業課,到底都教些什麼東西?如果真的有用,照理說每位上完課的老闆都該飛黃騰達才是,何苦來哉像我這位朋友一樣,還得出此下策用強迫消費的方式,剝削自己朋友來換得業績?

一、幸福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失敗

是的,正如這個邏輯,每個企業老闆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都是如數家珍,什麼誠信、狼性、人性,給他麥克風永遠都可以扯個三五小時——而且大家講的幾乎都一樣。但關鍵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會放到台面上講,比如在資金即將耗盡的一刻,突然獲得神來之筆的資金挹注。

夠敏銳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一個老闆的成功關鍵,從來就不是他在某時某分幹了什麼屌事,而是遭遇失敗後的東山再起。就像練柔道要先學會被摔,學打拳要先學會被打,開始創業的第一課,就要先學會被客戶欠錢,嗯,或是被騙。

創業家最值錢的,正是他的失敗經驗,但在這標榜正能量的偽善時代,先不說有哪位講者敢大談自己的失敗經驗,消費者也不會願意花錢來聽這樣的課。

二、講師本身要有創業實績

承上,只有真正經過商場淬鍊出來的創辦人或專業經理人,才能言之有物和大家分享失敗經驗(前提是他願意說你也願意聽),我始終覺得開課這種事,你總得自己先做到才有資格開課吧?就像我常在臉書看到許多廣告打很大的內容行銷課程,慘不忍睹的文案總是伴隨著寥寥無幾的讚,實在是讓人有點傻眼。

再回到創業課程來說,有部分課程講師本身其實沒什麼創業經驗,或是夠屌的經理人資歷,拿得出來的credit,常常是某某學院創辦人——當然,這公司是自己的,頭銜想怎麼取都隨便他。

呃,如果你真的願意相信只要有開公司就叫「成功創業」,那也無妨。人生嘛,開心最重要。

三、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此話出自《白銀帝國》。真正的生意,來自服務客戶的口碑行銷,肯把KPI做好,名聲自然會一傳十十傳百,客戶們閒嗑牙之間都會聊到,常常就是這麼隨口一提,就能替自己帶來更多客戶。另外,要能消化訂單,背後的產線自然要夠力,只要不拖欠廠商款項、不苛扣員工薪水,自然會有堅實的後勤部隊替自己賣命。

四、撐過去才是你的

真要說創業的真相,其實跟我們這種寫字維生的文字工作者沒啥兩樣,如果前面幾點大家有讀進去,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要先從學習失敗,只有知道什麼樣的失敗會讓自己一蹶不振,我們才苟延殘喘又死皮賴臉在市場上撐著,只有養精蓄銳等到時機出現,才有機會反敗為勝。

當然,這其中必須不斷用最小成本去測試市場反應,先前《成長駭客》就提出一個最低可行商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概念,鼓勵大家在低成本範圍內不斷嘗試,賭的就是能坳到爆紅的那一刻。

至於我那位花了七、八萬去上課,回來卻幹盡瞎事的餐廳老闆朋友,為什麼還會願意對這樣的課程讚不絕口,其實也不難理解:這世上不會有人花了這麼多錢上課,還承認自己上了廢課——這等於是承認自己被當潘仔。

還是要跟各位新創老闆說,創業就跟打仗一樣,千萬不要為了面子硬撐,夜深人靜下摸著良心好好想上面的問題,自己的創業之路該怎麼走也不難理解了。

一個同樣盈虧自負的文字工作者給大家的肺腑之言。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