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配樂:漢斯季默的音樂旋律與聲音效果大冒險

《敦克爾克大行動》配樂:漢斯季默的音樂旋律與聲音效果大冒險
Photo Credit: KKBOX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敦克爾克大行動》電影本身在對白方面較諾蘭之前幾部作品來得少,漢斯季默的音樂就肩負著要把諾蘭的影像畫面所要傳達的意思,意涵或意義表達出來的任務。

文:鄭明旻(Mingus)

在《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中,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透過「The Mole(防波堤)」、「The Sea(海上)」、「The Air(空中)」這三個不同的時間軸來說故事,讓故事在不同的時間軸的交織之中,持續瀰漫著懸疑、緊張的氣氛。

諾蘭為「The Mole」、「The Sea」、「The Air」這三個不同段落的故事分別設定了一個星期、一天以及一個小時的敘事涵蓋的時間長度,讓觀眾了解到為困在海灘上的英法聯軍執行撤離與救援行動時在地面、海上與空中所遭遇的狀況,還有時間為這些狀況所帶來的緊迫性。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在地面上,一名英國士兵逃過德軍街頭巷戰攻擊,來到海灘,他想要搭上撤離的船隻,卻是狀況連連。他救了士兵,也與其他士兵困在一艘船裡,在船裡等待救援的時候不僅遇到了德軍的砲彈攻擊,還得面對船裡的士兵對於彼此身份的質疑。

在海上,英國皇家海軍命令民間船隻加入聯軍的撤離行動,道森接受命令,與他的兒子加入船隻救援士兵的行列,在參與救援的過程中,他們搭救了一名受到創傷的症候群的士兵,該名士兵的情緒對道森的救援行動產生衝擊,而道森的幾個兒子的遭遇也為這段充滿變數的海面遭遇提供了情感上的能量。

在空中,三架英國的噴火戰鬥機組成的空軍中隊穿梭英吉利海峽捍衛在敦克爾克等待救援的部隊的領空安全,他們的飛機燃料不足,遭遇納粹德國空軍軍機的襲擊,還要為陸地上的部隊與海上艦隊化解危機。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發生在地面上,海上,空中等三個不同的空間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著不同等級的危機,故事裡的人物化解危機的過程都讓電影裡的戲劇張力持續攀升,像是困在船隻裡的地面部隊,他們計畫利用漲潮退潮的時間點展開逃亡行動,因為船隻進水,必須透過丟裝備或趕人走的方式來減輕船隻重量,未料,因為遭到德軍的砲彈攻擊導致船身穿孔,進水的狀況更加嚴重,除了外來的危機,船隻裡的士兵對彼此身份的質疑也引發了心理戰。

在海上,救援船上的道森一家人在執行任務途中搭救了一個堅持想要回家的英國士兵,仍不顧士兵脅迫堅持駛向目的地營救士兵。在空中,英國空軍中隊遭遇德國空軍攻擊,他們在執行任務所遭遇的危機相較於救援船上的所面對的危機可是大了好幾倍。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電影一方面透過在地面上,在海上,在空中執行撤退或救援的行動中所面對的危機製造電影的緊張氣氛,一方面也在這三個不同的空間裡呈現了士兵與士兵之間、人民與士兵之間的合作,還有面對敵人時的愛國情操。

在電影開拍初期,諾蘭就把他自己錄自懷錶上的滴答響聲的錄音交給電影音樂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季默把懷錶的滴答響聲放進合成器之中,然後再將不同的滴答響聲放入他為電影所譜寫的音樂旋律裡頭,利用滴答響聲為電影中的角色在地面上、在海上、在空中所身處的情境下製造時間流逝,時間催促的緊張氣氛。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漢斯季默再次進行了一場音樂旋律與聲音效果的電影音樂實驗。由於電影本身在對白方面較諾蘭之前幾部作品來得少,漢斯季默的音樂就肩負著要把諾蘭的影像畫面所要傳達的意思,意涵或意義表達出來的任務。

這是一部描述在海灘進行撤退與救援行動的電影,電影的場景不外乎是海灘、海岸、防波堤,還有很多發生在海面上的情節,漢斯季默就透過他的電子樂與弦樂的旋律脈動表現出海洋的流動感、浮動感、律動感,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感覺,當然,電子樂與弦樂也在懸疑、驚悚的情節中發揮製造緊張與不安的情境感受的功效。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在防波堤場景的主題音樂〈The Mole〉這段音樂裡,詭譎的氛圍樂音與迷離的氛圍樂音各自浮動,也如浪潮一樣相互推波助瀾。這些聲浪在製造懸疑,弔詭的戲劇張力之外,也對比映照著等待救援的士兵內心的不安定感。

在為英國噴火戰鬥機所譜寫的任務音樂〈Supermarine〉中,漢斯一方面透過急促的打擊樂器聲響帶出步步危機的氣氛,一方面也運用逐步拉高、攀升的弦樂升高空中交戰的緊張情勢,這也是漢斯在為諾蘭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的動作場面創作音樂時常見的手法。

由擔任影集《世紀天才》(Genius)音樂創作的作曲家Lorne Balfe,與漢斯季默共同創作《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的作曲家Benjamin Wallfisch根據英國作曲家Sir Edward William Elgar於1898、1899年間創作的著名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中,經常被英國官方用作為追悼在兩次世界大戰或之後的戰事中陣亡將士的樂段〈Nimrod〉進行改編,同時融入電影多段主題音樂,再創作的片尾主題旋律〈End Titles (Dunkirk)〉,樂曲裡的雀躍、激動、榮耀、悲傷、緊張、不安的情緒,傳達了參與敦克爾克行動的前線戰士與平民百姓的複雜感受。

本文經KKBOX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彭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