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競代表的誕生——在香港,打機能進入職訓教育嗎?

一個電競代表的誕生——在香港,打機能進入職訓教育嗎?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某些國家,電競開始進入教育體系。內地有職業學院推出電競專業課程,課堂內容以培養電競職業選手為主,而美國也有大學為電競校隊隊員提供部分獎學金。香港的發展又會如何?

這個8月,本地的電子競技(電競)界相當熱鬧,既有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的電競音樂節[1],第二屆香港大專電子競技聯賽亦正相繼進行複賽。[2]每項賽事總有皇者誕生,而令人好奇的是,假如本地要組成一支參與國際賽事的官方代表隊,那些香港代表的皇者,又會如何誕生?這並非高度假設性問題,因為在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電競便會成為獎牌項目。[3]

首列亞運項目 國家隊概念誕生

既然是尚未存在的比賽項目,官方代表隊的組成方式自然難以確定。參考現時香港奧運及亞運代表團的組成安排,各項目的代表,一般是由所屬項目的體育總會提名,再經代表團遴選委員會決定其代表資格。[4]但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回覆智經查詢時表示,該會及其屬下的各體育總會,現時均沒有處理電競項目事宜。

莫說香港,即使是自2003年已將電競列為體育項目、早已高手雲集的中國內地,早年也沒有「國家隊」概念。畢竟國際上的電競比賽,向來以職業賽事為主,以國家為參賽單位的不多。[5]不過,隨着電競步入亞運會殿堂,每一個參賽的國家和地區,都會有他們的電競代表。這些代表將是何許人,不只電競界別,相信其他人也會好奇。

高手在民間 問題在於如何選拔

如香港有選手參與亞運電競項目,這些代表未必會是政府資助的運動員。因為頂尖的電競選手,絕對有能力賺取生活所需。這些選手一般有數個收入來源,包括底薪、比賽獎金以及直播打機所賺取的收入。據傳媒報道,本地的電競選手底薪介乎6,000至6萬元[6],新晉的後備選手則約1萬元。[7]比賽獎金方面,參考香港的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不久前勝出《HKXP英雄聯盟女子賽》的獎金和獎品,價值為1萬元。[8]由此看來,除非亞運會不容許職業選手參賽,否則香港的電競代表,很大可能會來自活躍於職業賽場的選手。

至於如何從一眾職業選手中挑選出香港代表,其中一個方式可能是如內地般,邀請在全國性比賽取得佳績的選手參與選拔,以決定誰能取得國家隊的集訓資格。[9]國家體育總局今年12月將舉辦的「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總決賽」,更會讓冠、亞軍直接取得參與國家隊集訓的入場券。[10]

長遠納入職業教育?

以上討論的,屬於短、中期的選拔方式,假如未來有更多國際體育賽事將電競納入為競賽項目,對於是否需要建立具規模的電競培訓體系,在本地也可能會引起討論。

僅為一個國際賽項目建立培訓體系,當然不大可能,但當一個行業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為其建立培訓系統,甚至視為職業教育的一環,便不是天方夜譚。電競市場資訊機構Newzoo指出,全球電競產業今年的收益預計將接近7億美元,按年上升41.3%,預計商業品牌會在電競花費5.2億美元,包括約2.7億美元的贊助費。[11]

另外,去年於全球直播打機平台Twitch觀賞打機的時間,總共為2,920億分鐘,曾直播自己打機的人數,多達220萬。[12]其中網名Dinter的「機手」,在Twitch的追隨者超過24萬,他曾表示直播和廣告為他帶來的收入,已遠超他作為職業選手的基本工資。[13]如此的商業規模,如此的潛在收入,如果能透過正規培訓「入行」,當然有其吸引力。

事實上,本地確有電競界人士倡議可如推廣體育運動般,在學校鼓勵年青人參與電競訓練,讓他們能及早接觸。[14]在內地,教育部去年公布的《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中,亦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增補為體育類別下的一門職業教育專業。[15]內地有多所院校開辦了電競相關的課程,其中內蒙就有職業學院推出全國首個電競專業課程,課堂除了教授電競理論和作實際操作,也會教授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據內地傳媒報道,相關教學以培養電競職業「機手」為主,也會根據學生興趣和能力培養賽事管理等幕後人員。[16]

教育體系開始重視電子競技,並非中國獨有現象。在美國,猶他大學今年也為電競遊戲《英雄聯盟》的校隊成員提供部分獎學金,該校長遠更希望向35名參與不同遊戲的電競選手提供全額獎學金。[17]

若成正規學校課程 需處理打機成癮風險

雖然有內地和美國的先例可循,但近期有研究估計,本地約有一成小四至小六學生有打機成癮風險,或可能已經成癮。[18]因此,若要在香港的正規學校體系培訓電競選手,也得同時處理學童打機成癮的風險。若學校一方面「開明地」為電競教育開綠燈,另一方面卻無法處理學童沉迷打機的問題,本地的家長肯定不會對電競存有好印象,遑論支持子女修讀相關學科。本地一名年僅15歲、在《英雄聯盟》港澳台伺服器最高級別「菁英級」位居前列的玩家,便因家人反對,每天只能練習約兩小時,更要隱瞞家人參加比賽。[19]

隨着電競進入亞運會殿堂,首批獲「官方認可」、以國家或地區名義登上國際舞台的電競選手,未來幾年將會相繼誕生,爭取將首面金牌收到囊中。不知到2022年時登上頒獎台的,會否包括香港的選手?

  1. 〈香港電競音樂節移師紅館〉,《信報》,2017年7月6日,A04頁。
  2. 第二屆香港大專電子競技聯賽」。取自VJGAMER網站,查詢日期2017年7月28日。
  3. "OCA, Alisports announce E-Sports partnership for Hangzhou 2022," Olympic Council of Asia, last modified April 17, 2017.
  4. 簡介中國香港代表團—從遴選到出賽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取自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網站,查詢日期2017年7月28日。
  5. 電子競技 身手不凡> 正文」。取自國家體育總局,查詢日期2016年1月19日。
  6. 〈「打機無出息」已OUT! 電競錢途無限〉,《晴報》,2017年3月13日,第P46、P47頁。
  7. 陳倩兒,「電子競技降臨:將電玩變產業,廢青變明星,然後呢?」。取自端傳媒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6年8月26日。
  8. PandaCute 電競職業戰隊」,取自PandaCute 電競職業戰隊Facebook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7年7月10日;「《HKXP 英雄聯盟女子賽》賽事規則」,Hong Kong Esports Ltd,查詢日期2017年7月13日。
  9. 同5。
  10. 關於舉辦2017年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的通知」。取自國家體育總局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7年6月14日。
  11. "Esports Revenues Will Reach $696 Million This Year And Grow to $1.5 Billion By 2020 As Brand Investment Doubles," Newzoo,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4, 2017.
  12. Evan Freitas, "Presenting the Twitch 2016 Year in Review," Twitch, last modified February 17, 2017.
  13. 同9。
  14. Razer CEO 陳民亮專訪:『香港有潛質攪好電競!』」。取自unwire.hk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7年6月30日。
  15. 「《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取自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6年9月2日。
  16. 李明,「全國首個電競專業首考3成不及格」。取自新京報網網站,最後更新日期2016年11月8日。
  17. Eben Novy-Williams, "Video Gaming Becomes a Scholarship Sport at University of Utah," Bloomberg, April 5, 2017.
  18. 『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2017』主要結果」。取自香港大學網站,查詢日期2017年7月6日,第1、2頁。
  19. 司徒港燊,〈【科技籽】打機也有出頭天〉,《蘋果日報》,2016年8月10日,E02頁。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智經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