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局勢】「關島」變熱門字:中國同情北韓核炸關島「盡在不言中」?

【朝鮮局勢】「關島」變熱門字:中國同情北韓核炸關島「盡在不言中」?
Photo Credit: Toru Hanai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近關島成了熱門字,如果說關島的戰略地位,高於美國跟「日本、南韓、印度、台灣」的各種戰略協作,一點也不誇張。

關島的戰略地位,遠超北韓局勢可以理解 Trump暴跳並非做戲

BBC報導近日網上多了個熱門關鍵字——關島(Guam)。固然,金正恩聲言本月中安置導彈對準關島,川普(Trump)暴跳如雷一點不假,絕非做戲。小小一個16萬人口、554平方公里的關島,它對於美國在西太平洋戰略地位,可謂凌駕性,如果說關島的戰略地位,高於美國跟「日本、南韓、印度、台灣」的各種戰略協作,一點也不誇張。

mapguam2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自16世紀初麥哲倫發現關島,它的命運經歷幾個國家主宰,至1565年西班牙宣告該島主權,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後被美國奪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轟炸珍珠港後奪得關島,1944年美軍擊敗日軍將之「解放」,回到美國手上,戰後至今成為美國極重要的戰略位置,那些島嶼貧窮需要美國長年經濟援助,傾斜發展旅遊業,無法實踐政治自決的訴求。

就21世紀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部置,誠如2010年提出的計畫「不要直接軍事對抗⋯⋯反制中國的戰略力量」,可見,關島作為重大據點,防衛對象包括北韓而不局限於北韓,更重要是防備中國。(反過來,中國則視之為美帝侵略的重要軍事據點,而非僅僅防禦)

美國關島除了防備北韓,實際防範中國發動第二次攻擊之前反擊中國

關島跟東亞各國的距離是天賜良機,飛往北韓也只需要4小時,往返補給亦容易,跟台灣頗近而較遠離中國。島上隨時準備好六千多萬加侖燃油供噴射機使用,近十萬顆炸彈及飛彈,相關跑道布置好各色大型運輸機、大黃蜂攻擊戰鬥機、B-1B轟炸機,並駐有近六千美軍等。

美國看重關島的地位隨時間升高,是因為多年日本、南韓、台灣、印度等地,不管一直以來有合作駐軍,抑或軍備交易與支援,隨著戰後數十年過去,各國發展躍升,美國以往各種介入東亞防衛的理由愈見薄弱,徒增各國人民反感之餘,也不再符合21世紀美國外交形勢。遇有緊急軍事衝突,亦難以像關島可由美國完全操控作戰主權,所以此一時彼一時,美國在東亞「單極勢力不斷式微」,令關島有凌駕性的重要地位。

這樣的新形勢中國、北韓自然看在眼裏,美國長年戒備中國崛起成為亞洲「霸權」,常認為一旦中國向美國發射第一炮,很大可能指向關島。譬如,中國擁有比北韓更先進的戰略型導彈(strategic missiles,射程三千至一萬英里)、戰術型導彈(tactical missiles,射程小於兩日英里)和戰區型飛彈(theatre missiles,射程兩百至兩千英里以上),當中國決定震懾美國再與周邊國家發生軍事衝突時,美軍計算中國會以戰區型飛彈率先攻擊關島。

而且,美國一直深信中國有設置所謂「地底長城」,必要時在地下大量又迅速運送各類飛彈甚至核子彈頭,而不至於在地面被偵測炸毀,做到迅捷準備和發射,不認為多年前收到的資訊只屬謠言。亦因此,美國在關島長期的防備對象,與其說是北韓,倒不如說實際上是中國,美國認為有必要擬訂作戰策略,必須在中國向關島展開第一輪攻擊的時候,可以瞬間向中國反擊,不讓中國有第二次攻勢。

中國同意制裁北韓很不情願 Friedberg:中國擅長設局,卻從不給好處

另外,即使不久前中國在聯合國同意制裁北韓,可是,美國很難完全相信中國,看來是心不甘、情不願。正如《USA Today》相關報導,中國仍然顧忌給予北韓太大的壓力,它會很快崩潰,短期換來的後果很可能是其中一大批難民湧往中國邊境。簡單來說,中美長期互不信任,美國視中國的舉動只屬「陽奉陰違」。長期以來,美國認為中國或明或暗支援北韓的原因,當然不是一時的「人道災難」,也害怕美國動用核武波及中國邊境(或製造意外)。還有,更是害怕南北韓像以往東西德般統一,實際上就是南韓模式接掌整個朝鮮,換來往後美國藉韓國進一步介入東亞,中國彷若在東北失去一處重要的「半殖民地」,如美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那法若(Peter Navarro)所言:

「從經濟層面來看,中國也許也認為北韓是很好操控的殖民地,他們可以剝削其資源,並用於該國的工廠中。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指出:『在北韓投資的中國工廠持續增加』,另外『這些公司針對開採北韓北方區域礦產資源進行大量投資』。

從政治面來看,過去數十年來,北韓也是中國非常重要卻又得無奈忍受的『談判籌碼』。每次北韓做出任何新的瘋狂舉動,不管是發射飛彈、核武測試,天真的美國就會轉向中國,希望他們能幫忙控制一下『野孩子』。不過根據范亞倫教授(Aaron L. Friedberg)的描述,美國面臨的問題是,中國『擅長設局,卻從不給好處』。」

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尷尬的位置,她一方面不希望北韓剎那間崩潰,在中印對峙、四川地震同時又兼顧各種不安因素。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發生最近的緊張局面,只需旁觀美韓角力,不排除中國十分同情北韓瞄準關島,甚至戒懼美國一個地步,產生奇怪想法,寧忍痛接受北韓崩潰之前,她真有攜大型核彈頭的飛彈炸落關島,這種壯烈犧牲反而令中國抒解不少軍事壓力,有一段時間大大增加美國介入東亞事務的成本。

尤其習近平聲言任內「解決台灣問題」,破壞關島的防衛戰略便對台灣問題起了關鍵的影響作用,增強中國的信心,說實話,若關島防禦戰略不變,如何短期解決台灣問題?

美國無意向中國開戰,但要中國知道動武要付出沉重代價

不管中國是否相信,美國無意向中國發動戰爭,只是,雙方總是以為第一炮是對方先發的,口頭說防禦系統,還是有機會主動侵略他國。美國就台灣問題,在歐巴馬時期鋪排「一手軟、一手硬」的進路,無論是出售武備予台灣、加強軍事資訊系統,其實只是為免中國有一日忍不住「武統」台灣,知道美國在關島的軍事部置、支援台灣,可以承受比中國小的損失,摧毀中國沿岸或更遠地帶,形成不成比例的戰略優勢,從而迫使中國重新盤算開戰換來的高昂代價,嘗試冷靜思考其他協商方式。

美國多年認為,一旦中國明白開戰並不值得,便可保住台灣一段長時間政體及文化自由度,令台灣跟中國有更多間接交流,相信有助中國國民不一面倒崇尚政權價值,反思多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