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50年:最多元化的東南亞,如何組成全世界最成功的區域組織之一

東協50年:最多元化的東南亞,如何組成全世界最成功的區域組織之一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盟曾經是地區合作的金本位。但它似乎陷入了一系列沒完沒了的危機,經濟增長萎靡。此外,英國即將從歐盟中脫離,看起來,尋求其他合作模式才是正途。而東協儘管存在各種缺陷,可以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榜樣。

文: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麻煩的時代,在大部分地球最繁榮的地區,照樣縈繞著悲觀情緒。許多人認定國際秩序正在分崩離析。有人擔心文明的交鋒近在眼前,甚至已經開始了。

但是,在一片黯淡中間,東南亞為人們提供了一絲希望的曙光。該地區近幾十年來進步巨大,實現了此前無法想像的和平與繁榮。而這一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東協。本月,東協將迎來成立50週年。

東南亞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其6.4億人口中包括2.4億穆斯林、1.2億基督徒、1.5億佛教徒,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印度教徒、道教徒、儒家和共產主義者。域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有2.61億人,而汶萊只有45萬人。新加坡人均收入高達每年52,960美元,是寮國(2,353美元)的22.5倍。

這一多樣性讓東南亞在形成域內合作方面處於嚴重的劣勢。1967年東協成立時,許多專家認為其維持不了幾年。

當時,東南亞是一個既貧窮,又問題重重的地區,英國歷史學家費雪(CA Fisher)稱之為亞洲的巴爾幹」。越南戰爭尚未結束,中越戰爭等著開打。許多人將成立東協的五個非共產主義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視為多米諾骨牌,只要有一個鄰國導向共產主義,或陷入內亂,這些國家就會逐個崩潰。

但東協打破了這些預言,成為全世界第二成功的區域組織,僅次於歐盟。每年,東協都要舉行1,000次會議深化教育、衛生和外交等領域的合作。東協與中國、日本、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並成立了一個東協經濟共同體。如今,東協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有望在2050年躍居第四大經濟體。

我在我的新書《解讀東協》(The ASEAN Miracle)中指出,多重因素奠定了該地區的成功。首先,反共產主義提供了強大的合作激勵。強力領導人,如印尼的蘇哈托Suharto)、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Mahathir bin Mohamad)、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讓這一組織保持團結。

東協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航的時機也恰到好處,美國、中國和域內成員國的戰略利益形成了趨同。但即使在冷戰結束後,該地區也沒有像巴爾幹地區一樣爆發衝突。東協國家保持了合作的習慣,到20世紀70和80年代,合作已成為東南亞的常態。

事實上,東協此前的共產主義敵人——柬埔寨、寮國和越南都決定加入其中。結束了幾十年的孤立的緬甸亦然。東協接納緬甸的政策導致了西方的批評,但幫助其奠定了和平結束軍事統治的轉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對敘利亞等國家採取了孤立的政策,這顯然無法實現同樣的結果。)

誠然,東協絕非完美。在短期看,它的行動像一隻螃蟹——前進兩步,後退一步,再橫著爬一步。

但東協的長期成功是不容否認的。其GDP總和從1970年的950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5萬億美元。它也是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唯一可靠的平台,擁有召集全世界所有大國——從美國和歐盟到中國和俄羅斯——齊聚一堂的獨特能力。

東協國家仍然面臨著艱鉅挑戰。南海領土糾紛製造了深刻的分歧,而美國和中國質檢的地緣政治對立的加劇帶來了更多的凝聚力威脅。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成員國的國內政局也早日益混亂。

但東協的歷史表明,該地區能夠抵禦這些風暴。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恢復力植根於印尼所引領的協商(musyawarah)和共識(mufakat)文化。試想,如果其他地區組織,如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on)等,如果能夠堅守類似的規範,能夠嚐到多大的甜頭。

歐盟曾經是地區合作的金本位。但它似乎陷入了一系列沒完沒了的危機,經濟增長萎靡。此外,英國即將從歐盟中脫離,看起來,尋求其他合作模式才是正途。而東協儘管存在各種缺陷,可以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榜樣。

2012年,歐盟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但東協的方針也許才代表著未來方向,讓其他動亂地區也建立起穩固的合作聯繫。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5 - 東協50年

相關評論:台商會長觀察:台灣能在寮國這個「東協最小經濟體」找到什麼機會?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