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搶東北無理 政治覆核可恥 ──新界東北案刑期覆核黃浩銘之答辯陳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黃浩銘就新界東北案刑期覆核的答辯陳辭。
文︰黃浩銘
(案件編號︰CAAR 3/2016)
前言
此案發生於2014年6月13日,經歷10多天的審訊後,裁判官溫紹明最後判我120小時社會服務令。然而,律政司不服刑期直接向上訴法庭提出刑期覆核,乃政治案件首次引用此例。此結案陳辭,必須感謝陳玉峰及黃啟暘兩位好朋友,他們協助我研究案件,尋找案例,反覆跟我鑽磨法律,讓我可以在上訴庭以法理說服法庭。誠然,我不會誤以為自己可以像個律師一樣成功說服法庭接受我的說法,但作為行動者,我必須清楚地說明為何自己不應再被判刑,向公眾說述東北案的情由。
我不求憐憫,但求公義;我不怕無情監禁,我怕鴉雀無聲。我說過,對於此案,我毫無悔意,絕不求繞,我在溫紹明面前所說都是真摯的。律政司說我無真誠侮意,因此應當坐牢,我說我真誠無侮意,不是為求坐牢,而是忠於自己,忠於戰友,如牢獄是我必然之所,我坦然面對,我所信相的主耶穌與我同在。
新界東北的村民仍需我們關心,以及橫洲的村民亦是,為求諸位萬勿灰心,我們要堅持下去,這是意志的比拚,這是無煙硝的精神戰爭,我們用耐心、勇氣和智慧繼續抗爭,我深信,公義必將到來!
A. 引言
1.我採納郭憬憲大律師及譚俊傑大律師的陳詞大綱、就潘法官的案例所作的回應以及剛才的陳詞,並作以下補充。
2.首先,今日我們要處理的不是定罪問題,因為裁判官已定我們的罪,我亦已履行我的刑期,就是120小時社會服務令。今日,我們在這裡是因為律政司不服溫紹明裁判官所定下的刑期,認為我們應該坐監。據我了解,這是首次律政司動用《刑事訴訟程序條例》要求上訴庭覆核我們這類型的案件,因為從前他們的做法都是用《裁判官條例》要求裁判官覆核案件。
3.無論如何,今天我很樂意在法庭內向諸位法官解說,說明為何我認為應當維持原判。控方給了我們幾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 甲、裁判官是否因為低估本案罪行的嚴重性,而未判處具阻嚇性刑罰?
- 乙、裁判官是否因為答辯人為公眾利益而非為個人而給予過重比重,以致有今日律政司認為輕判的結果?
- 丙、裁判官是否未有充份考慮所謂的判刑原則?
4.誠然,我相信諸位法官已經閱讀我早前給予各位的陳詞大綱及案例,我不打算逐個爭辯,但我希望法庭容許我就剛才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然而,首先我必須建立一個基礎,就是上訴庭不會干預原審法官的事實裁斷。
B. 基本法律原則
5.剛才,郭憬憲大律師及譚俊傑大律師已清楚列出具說服力的案例Attorney General v Lau Chiu-tak and Another [1984] HKLR 23,釐清了法庭就刑罰覆核的法律原則。然而,我想補充的是,上訴庭在Attorney General v Fong Ming-Yuen [1989] 2 HKLR 177案中,再次確認Lau Chiu-tak原則,並指出由於法庭有傾向保障人身自由的假設(presumption in favorem libertatis),因此申請人說服法庭加刑,是要比說服法庭減刑困難得多︰
“We accept that to interfere as the Attorney General desires us to is to interfere with the exercise of his discretion by an experienced judge. This is not something to be lightly done. Further, because of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em libertatis referred to by this Court in Attorney General v. Lau Chiu-tak and Another [1984] HKLR 23, the Court is less easily persuaded that a sentence was manifestly inadequate than it might be persuaded that a sentence was manifestly excessive.” (劃線粗體強調)
6.正如郭憬憲大律師所言,在刑期覆核申請的案件中,申請人無權要求上訴法庭干預原審法官就事實爭議的裁決,法庭亦只會以原審法官裁定的事實為申請的基礎,見Attorney General v Li Ah-sang [1995] 2 HKCLR 239第242 頁,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廖子明裁定︰
“... In my view, it is not open to the Attorney General to seek a review other than the facts on which the magistrate chose to find. This court should not be asked to proceed on the hypothetical different.” (劃線粗體強調)
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黎守律於同案第243-244頁 亦指︰
“... I am not persuaded that they [i.e. submissions that the magistrate in that case had proceeded on a false factual assumption] enable the Crown to rely upon a factual basis different to that apparently accepted at the trial by the Crown. ... ”
7.而即使上訴法庭對該裁決是否正確有所懷疑,也會尊重原審法官就事實爭議的裁決,原因是原審法官有耳聞目睹各名證人的優勢,見律政司司長訴區志恆及其他人 [2006] 2 HKLRD 310,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胡國興論及刑期覆核申請中處理原審法官事實裁定的方法時指︰
33. 張法官裁定第3項控罪涉案之一支呎多長的掃把棍及一支呎多長的鐵通不屬“危險武器”。這是張法官經聆聽所有証供後所作出的事實裁定。...
...
39. 上訴法庭並沒有原審法庭於聽取證供時對案件感覺的優勢,實在難以推翻張法官視涉案武器是否屬非“危險武器”之裁定。因此,本庭認為不應干預該裁定。
8.時任上訴庭副庭長司徒敬法官(現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在Secretary for Justice v Wong Chi Wai [2012] 3 HKC 361 案中第 [16], [19]及 [23]段指︰
“16. It is as well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this case to sound a reminder of the limited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n appellate court will upon a prosecutor’s application interfere with a sentence by an upward adjustment.
…
19. This is a category of offence in which one is likely to draw limited assistance from sentences imposed in other cases, since the facts which go to the commission of an attempt to pervert the course of justice are so varied. ... The present case is a prime example of a case in which sentencing is an art rather than a hard-edged approach. It is a case where the experienced sentencer can perhaps more readily secure the "feel" of the impugned conduct, its aim and what was inside the mind of the offender than articulate it, though articulate it he must and did.
…
23. Further than that, the sentencing judge manifestly approached his task both at trial and in the sentencing exercise most conscientiously and carefully. He is an experienced judge who had the advantage of listening to the evidence over a period of days and the advantage also of seeing and hearing Wong testify. In other words, his experience and his observation and hearing of the testimony, whilst not conclusive of any application such as this, deserves respect for they provided him with considerable opportunity to secure an appropriate ‘feel’ for the gravity of the matter and, thereby, for a just sentence.”
9.總括而言,相比起證明刑期明顯過重,申請人證明刑期明顯不足所要求達到的舉證門檻更高。且上訴法庭不會干預原審法官就事實爭議的裁決,原因是原審法官有耳聞目睹各名證人以及對案件感覺的優勢,裁判官了解我們的動機、訴求、目的,綜合十多天的審訊過程,加上他的閱歷,才得出這個判刑。
C. 申請人的覆核理據
R v Caird︰對社會造成大規模而嚴重滋擾
10.首先我們要處理的是第一個問題,究竟裁判官是否因為低估本案罪行的嚴重性,而未判處具阻嚇性刑罰呢?我們不妨都看看申請人所舉出的案例。
11.申請人在其陳詞大綱第11段指,法庭向來視對社會造成大規模而嚴重滋擾的罪行為嚴重罪行,並在第12段引用1970年英國案例R v Caird (1970) 54 Cr. App. R. 499案支持(見申請人案例索引第1項目),亦在第13段形容本案所造成的騷亂是大規模的。
12.事實上,Sachs法官在判詞第505頁第2段指︰
“In each case the Court has, amongst other things, to take into account how grave the situation had beco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ublic peace.”
13.因此法庭著眼點,是在於被告人的行為,在當時對社會安寧造成多大的滋擾。事實上,觀乎此一案例,我們必須全面了解當時的情況,希望法庭可以參考此案第502頁,法官閣下將會見到有示威者當時用磚塊石頭打破飯廳窗戶、用紅漆扔警察、拆毀街燈導致街外昏暗、推翻桌子、撕爛窗簾、用椅子拒向客人。很明顯,這是以襲擊他人以及破壞財物為目的激烈行動,不但影響當時的處所,更會影響當區的市民,甚至我亦不能接受的是,刻意傷害無辜,將不涉事的人拉進來,偏離原本的政治目的。
最新發展:
Tags: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