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接連發生兩起恐攻、14死上百傷,受害者來自34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汽車恐攻容易執行,又難以防備,在巴塞隆納之前,尼斯、巴黎、柏林、倫敦都相繼發生過汽車或卡車攻擊案。過去一年多來,歐洲大城市已發生數起以卡車或汽車為攻擊手段的案件。
西班牙巴塞隆納著名觀光景點蘭布拉大道(Las Ramblas)當地時間17日下午約5時發生汽車衝撞人群事件,除此之外度假勝地坎布里爾斯(Cambrils)也發生另一起汽車攻擊事件,總共造成14人喪生,今天受傷人數更達到130人。
法國媒體報導,西班牙時間下午約5時,一輛小貨車衝上巴塞隆納知名的蘭布拉大道(La Rambla),造成死傷,至少一名嫌疑人躲入一家酒吧,與警方對峙。
蘭布拉大道綠樹如蔭,沿路相當熱鬧,是觀光客必經之地,有人稱之為世上最美大道之一。目擊者表示,廂型車高速輾壓人群,衝了很長距離,民眾驚慌逃命,許多人被撞飛,遍地都是死傷者,哭叫聲四起,宛如「血腥地獄」。
西班牙警方已定調這起事件為恐怖攻擊。政府官員表示,這起事件至少有13人死亡和逾百人受傷。
加泰隆尼亞地區首長普伊格蒙特表示,警方逮捕了兩名涉及這起恐怖攻擊的嫌犯。伊斯蘭國(IS)已宣稱犯下此案。
路透社報導,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在記者會表示,這次攻擊造成約12人喪生,還有至少80 人受傷就醫。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人參與攻擊。
他表示,許多民眾湧入巴塞隆納各家醫院,捐血幫助受害傷者。
警方表示,被捕兩名男子之一是摩洛哥人,另一人來自西班牙在北非的領土麥里亞 (Melilla)。他們分別在加泰隆尼亞兩個不同城鎮被捕。
警方表示,他們已查明所逮捕第一名嫌犯的身分,他姓歐卡伯(Driss Oukabir)。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網站登出歐卡伯的照片,並說,他是曾遭定罪的罪犯,涉嫌租用這次攻擊所使用的廂型車。
根據伊斯蘭國旗下的阿瑪克通訊社(Amaq),這個聖戰團體已宣稱犯下此案。阿瑪克表示:「犯下巴塞隆納攻擊事件的是伊斯蘭國的戰士,他們響應針對聯盟國家發動攻擊的號召採取這次行動。」這是指美國為首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
法新社報導,一名發言人表示,這些受害者國籍,有中國大陸、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阿根廷、委內瑞拉、比利時、澳洲、匈牙利、秘魯、羅馬尼亞、愛爾蘭、希臘、古巴、馬其頓、義大利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家。他並未透露這些受害者指的是死者或傷者等細節。西班牙公民保護當局今天表示,這些受害者至少來自18個不同國家。
駐西班牙代表處回覆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一對台灣母女受傷,母親輕微骨折,女兒擦傷,就醫後無礙。
第2起車輾人群恐攻 造成7人受傷
大約8小時之後,西班牙海濱渡假勝地坎布里爾斯(Cambrils)今天凌晨一輛奧迪A3汽車衝撞行人,撞傷6人,其中一人情況危急,另有一名警察受傷。
坎布里爾斯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塔拉戈納省(Tarragona)的一個濱海市鎮。這座市鎮與塔拉戈納省周遭區域一樣,過去20年發展非常快速。
在坎布里爾斯攻擊事件中,警方擊斃身繫假炸彈腰帶的5人,他們開車衝撞觀光客和居民,造成6名平民和一名警察受傷,其中一名女子其後不治。警方說,他們「假設在坎布里爾斯遭擊斃的恐怖分子與巴塞隆納事件有關,正以此方向偵辦」。
美聯社報導,加泰隆尼亞(Catalonia)地區內政首長佛恩(Joaquim Forn)告訴當地電台RAC1,坎布里爾斯與巴塞隆納的攻擊「行動方式相同,兩者之間有關連」。
路透社報導,緊急救難單位表示,傷者中有17人情況危急,另外30人重傷。而這兩起攻擊事件中傷亡的受害者,分別來自34個不同國家。
法新社報導,西班牙民防局推文表示,廣受世界各地旅客歡迎的城市巴塞隆納,以及海濱度假勝地坎布里爾斯分別遭受攻擊,這兩起攻擊事件傷亡的受害者,有些來自法國、巴基斯坦、西班牙、荷蘭、中國、委內瑞拉、茅利塔尼亞、澳洲與英國等國。
瞭解調查內情的司法消息人士今天說,西班牙當局認為可能有8人涉嫌發動昨天在巴塞隆納發生的攻擊,而且此集團計畫以丁烷氣罐發動攻擊。
路透社報導,加泰隆尼亞政府官員佛恩(Joaquim Forn)今天稍早告訴當地電台,攻擊者可能意圖在昨天的攻擊中使用丁烷氣罐。
佛恩表示:「目前當務之急是找出這些人的身分,以查出涉案人之間的關係。」
也傳出恐攻相關住宅爆炸
巴塞隆納西南面小鎮阿爾卡納爾(Alcanar)一所房子發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警方指是與蘭布拉大道事件有關。消息指房子裡發現幾十個氣罐,路透援引警方的消息稱有人正在製造炸藥。
加泰隆尼亞警方今天表示,加泰隆尼亞發生住宅爆炸釀一死事件,不但與昨天巴塞隆納廂型車衝撞恐攻有關,且屋內民眾當時在準備使用瓦斯桶製造爆裂物。
透社報導,警方先前已表示,該起在小鎮阿爾卡納爾(Alcanar)發生的爆炸,與造成13死的巴塞隆納廂型車衝撞死亡事件有關。阿爾卡納爾位於巴塞隆納西南約100公里處。
巴塞隆納再傳車輛撞倒警察
上述事件後,西班牙當局表示,巴塞隆納一部車今天強行通過警方檢查哨,撞倒兩名警察,遭探員開槍。這起事件是否與稍早巿區致命的廂型車衝撞事件有關,仍不明朗。
巴塞隆納所在的加泰隆尼亞(Catalonia)警方發言人說:「一輛車在開往巴塞隆納市的過程中強行通過警方檢查站,撞倒兩名警察。」她告訴法新社:「兩名警察沒有生命危險。」「過程中曾開槍試圖攔阻這部車。」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