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星之城》裡服從就等於支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千星之城》描繪的種族迫害,如同地球上的許多事件一般,雖已成為歷史甚至不被記憶。然而歷史的正義,首先得奠基在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資料保存,也需要基於人權價值進行詮釋。
文:林家安(時習教育工作室創辦人,致力將學科知識還原回生活,運用日常大小事驗證學校所學,還給孩子學習價值感。)
「我們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且最高明的生物。」無論幾零年代,我們總在想像人與其他高等生物互動的情景;欣賞《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前,手邊恰好是學期初學生寫的「自我介紹」,因為與題目不符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卻意外呼應本片背景。本片改編自1967年的科幻漫畫《瓦雷諾》,以人類所建構的太空站「千星之城」為舞台,描述主角瓦雷諾與蘿琳娜兩名星際聯邦特務,在進行任務時意外發現早年人類在開拓宇宙造成的種族毀滅。「元兇」人類與滅族的「珍珠族」間的歷史衝突,在千星之城政府與幹員間立場的差異催化下,引出了幾項重要的議題。
「對立」、「相對」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核心,從男女主角彼此的個性相對、到故事背景中「珍珠族人」的歷史,皆是如此。片中描述過往大戰,人類為求勝利在宇宙中使用氫彈,造成第三方-珍珠族人的星球毀滅。多年後,當年按下按鈕的士兵,如今已成為指揮官,當他發現殘存珍珠族人後,卻以權限封鎖消息,打算抹除殘存珍珠族人。
四百年來,珍珠族人潛藏在這座由兇手搭建的太空站-千星之城。在這裡,宇宙各種族無私分享自己的知識。揉匯彼此的知識,珍珠族人建造了能返家的太空船,以及能與人類抗衡的武器屏障。相較於用高科技報仇、在城內造成人類動亂,他們放下了仇恨,選擇「原諒」;相對珍珠族人,指揮官選擇抹除,以全體「空空,遺忘!」鞏固自身、甚至人類族群在千星之城領導的正當性。這部電影所談論的正是「原諒或是遺忘」(Forgive or Forget?)兩種選擇的問題。

漫畫原著作者皮耶爾.克里斯汀(Pierre Christin)生於1938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童年在戰火中渡過的他,對二戰由德國納粹所引發的猶太人屠殺必不陌生。二戰種族迫害的責任,並非專屬德國政府的原罪,同時也有許多政權曾參與行動,譬如克里斯汀的祖國-法國。
二戰期間,被納粹擊潰而投降的法國亦曾積極肅清猶太人。在1942年7月16、17兩日的「春風行動」中,法國政府一口氣搜捕了巴黎全市的一萬三千餘名猶太人,強制扣押在巴黎「冬季單車賽車體育館」數日後轉交給納粹、送往各地的集中營。史稱「冬賽館事件」的迫害行為,戰後的法國政府直到1995年才由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就此事公開道歉。電影裡人類指揮官對滅族的卸責,就像是法國對冬賽館事件長年的責任推諉。
《千星之城》描繪的種族迫害,如同地球上的許多事件一般,雖已成為歷史甚至不被記憶。然而歷史的正義,首先得奠基在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資料保存,也需要基於人權價值進行詮釋。遺忘那些因國家暴力導致的人權傷害的同時,不只受傷害者未獲得正義的公論,在集體遺忘的過程中,我們亦持續加害著他們。
誠然,或許我們得以旁觀者的立場,大力貶斥國家政府的作為。然而,倘若身為體制下的個體,直接面對政治責任時又該如何據理力爭?大至國家或政權的集體遺忘、小至個人對規則的抗辯,同為二戰後受大眾關注的事件,相對「冬賽館事件」,1961年以色列法庭對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審判正為另一個維度下對正義的思考。
「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
阿道夫.艾希曼是德國納粹前高官,也是在清洗猶太人行動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人。面對罪行的控訴,艾希曼都以「一切都是奉命行事」抗辯。然而即便有上級命令、或法律背書,劊子手執惡法就免責了嗎?

德裔政治理論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全程參與並紀錄了這次的審判。基於艾希曼的回答,她提出了「邪惡的平庸性」(banality of evil)。邪惡不一定來自憎恨或殺人的意願,而可能是常被歸類為德行的「服從」。「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即便是國家錯誤政策,面對是否服從上級命令,個體應當有「思考」的能力與義務,因為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
艾希曼於1962年被處以死刑。雖然有相反立場證據顯示,艾希曼生前具有主動反猶太的立場及行為,但鄂蘭身為政治學家的貢獻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促使社會思考:這些非主動參與、無意加害的人究竟有何過失?
「千星之城有3236 種種族,有34萬居民居住在此。數百年來,物種互相分享知識,與各⾃的智慧。無私共享使這裡成為天堂。」
「知識」一直不是人類所匱乏的,去年(2016年)年底,臺灣中學學生扮裝納粹一事,顯現「思辨」的重要性。「對台灣的學生而言,希特勒、猶太人屠殺,跟歷史課本中蒙古人侵略歐洲、十字軍東征,沒有差別⋯⋯因為它們都不過是:『課本裡要記要背要考的一段話而已』。」葉丙成在〈無感比無知更重要〉一文中指出這項教育及社會上的問題。我們的教育使我們記得許多知識,甚至養成「服從」的習慣,卻少使人們思考。「腦袋是很好的東西,希望你有。」蔚為流行的這句話雖戲謔,卻寫實地指出存有知識不等於有進行思考。
誠如本文開始所述,每個年代的人們所見所想,都有共通性。科幻氛圍以外的《千星之城》,呼應漫畫原著年代的思維,如同寓言一般老派但主旨明確:千星之城建立之初,每有外星人造訪,人類都主動伸出手,象徵著友好與和平。但隨著時間過去漸漸忘了初衷,出現了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歷史事件與公民素養使我們得以更清晰的觀點分析難題,在思辯中推動社會前行,成為真正的「千星之城」。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