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文明衰亡,最有力解釋是人口過剩、農作歉收及統治者愚蠢

馬雅文明衰亡,最有力解釋是人口過剩、農作歉收及統治者愚蠢
Photo Credit: Arian Zwegers, CC BY 2.0 Design: Alex La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雅人口消長的循環模式也可以拿來與眼前的現象做比較:科潘的人口在一個半世紀內成長了五倍,速率和現代世界從一八五〇年的十二億人口成長到二〇〇〇年的六十億人口,一模一樣。

文: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

當羅馬帝國處於全盛期時,美洲同期最大的城市是位於墨西哥中部的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這座城市是當時極少數能與羅馬相提並論的都市之一。占地二十一平方公里,市內矗立著階梯式金字塔,在方格式地基左右兩側的軸線上還有寬廣的儀典大道,雖然城市布局更勝於羅馬,人口卻較稀少(白人並不是第一個在美洲的地景上以方格形式進行都市擴散的罪人)。

中美洲文明始於西元前一千二百年位於墨西哥灣的奧爾梅克文化(Olmecs);他們的建築、雕刻與數學激發了特奧蒂瓦坎人與在瓜地馬拉、猶加敦和宏都拉斯居住了四千年的馬雅人。考古學家根據王朝的興衰與王室銘文,將馬雅古典時期之始定於西元二〇〇年前後,但馬雅文明早在這之前許久就已興起。人們發現一種源於西元前四百年的象形文字,而部分馬雅史上最大型的神廟早在西元前第二世紀已出現在卡拉克木爾(Calakmul)與米拉多(El Mirador)。單一座建築的地基占地就達九公頃,相當於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巴斯。

我們對馬雅的印象,源自電影《星際大戰》第四集片尾的影像——眾多的神廟如殘破的摩天大廈,在茂密蓊鬱的叢林中聳入雲霄。電影的這幕場景便是拍攝於馬雅古典時期末期最重要的城市蒂卡爾(Tikal)的遺址,如今此地已成為千百種鳥類和美洲小豹貓與美洲豹等稀有動物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在一千兩百年前,當這些神廟末期的活動仍一如往常地進行時,四周並無叢林。就像站在廟塔頂端的蘇美國王一樣,蒂卡爾的統治者向四方望去時,觸目所及皆是人為地景:先是人口稠密的都市中心及五、六座高六十公尺的陡峭神廟,接著是宮殿與郊區,然後是綿延到天際的鄉野與農田,鄰近的城市又在地平線上擎天而立。

一如其他城邦體系,馬雅文明的內部也充滿競爭,且在藝術與知識上有豐富的成就。前古典時期的馬雅(與奧爾梅克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發展出具有零的概念的位置記數法。這個今日看來如此明顯的數學概念,它的發明在歷史只出現過兩次。在阿拉伯數字(於西元六百年在印度發展而成)於中世紀末期取代麻煩的羅馬數字前,希臘人與歐洲人一直不曾發現它的存在。中美洲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四處文字發明地之一,馬雅人則將其文字發展成拼音與象形系統。(其他文字發明地有蘇美、中國,埃及也可能是其一;世界上的其他文字若非從這三個地區衍生而出,便是得知鄰近社會有文字存在而刺激發展。)

馬雅人將先進的算數能力運用在所謂的長曆法(Long Count)上,為神祕的時間畫出刻度,用以記錄天文事件,並將遙遠的過去與未來都運用到神祕的計算之中,有時還能計算到數百萬年的時間。曆法就是權力,這點是以自己的名字為七月(July)命名的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也熟知的事實。古馬雅典籍只有三本殘存至今,但這幾本書已足讓我們見識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最精準的天文學,因為凱撒的曆法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已與太陽的運行偏差達十日之多。

馬雅的國王們與其人民之間所訂定的社會契約是,透過特殊的知識與儀典,統治者將使在地上運行的一切與天界保持和諧,藉此確保良好的收成與繁榮的生活。他們非常成功,過度成功。在西元第八世紀,古典時期末葉的全盛時期,馬雅鄉間人口的密度已與前工業時期的東南亞地區不相上下。單單蒂卡爾王國可能就擁有五十萬人,視王國邊界的定義而定。此外還有十餘個重要城邦,及其他五十個規模小很多的城邦,他們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安排過的變動性聯邦制度,與現代各國間的國際關係相似。

多數的馬雅人生活在農莊的土地上。但即使遠離了城市,在土壤肥沃的地區,人口密度仍可達每平方公里兩百人。在過去,因為認為馬雅人是以火耕(砍、燒)方式耕作,所以脆弱的熱帶雨林生態系要怎樣支撐如此密集的人口,一直是個謎題。如今我們知道,馬雅人是在沼澤區透過升高田地來進行密集農耕,他們挖掘出運河與渠道網絡系統,以便在雨季排水,在旱季灌溉。魚群就養在水道中,從水道挖出的污泥便連同堆肥與污水一起做為肥料。借用一位維多利亞時代在印度的英國人含糊其詞的說法,馬雅的田地會「自我施肥」。

馬雅的市鎮和多數小型社會一樣,最初也是共產社會,但類似石堆金字塔型的社會金字塔逐漸成形。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大自然之上。從對古代花粉的研究中,可確認的是隨著城市的成長,叢林便在石斧的揮舞下死亡。玉米田擴張的同時,森林縮小了,其中的獵物也隨之凋零,這些獵物是馬雅人在魚類、火雞以及偶有的無毛狗之外,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到了古典時期中葉,只有大型城邦的上層階級才能大啖肉食。

馬雅的各城邦都有其獨特風格。科潘(Copan)生產細緻的雕塑品,是具有國王威儀般光芒四射的塑像(赫胥黎將之比做中國的象牙)。帕倫克(Palenque)明亮而富有創意的宮殿,鑲嵌著浮雕木板和細緻的泥灰雕刻。蒂卡爾變成一座龐大的垂直宮殿,其中的中央建築一直是美洲最高的建築物,直到十九世紀末才為曼哈頓的裝飾藝術風高塔所超越。(現代建築與馬雅神殿的相似性並非人們的憑空聯想,因為馬雅建築風格影響了現代風格,特別是早期的摩天大樓形式與建築師萊特〔譯註:Frank Lloyd Wright,美國二十世紀最具獨創性的知名建築師〕的作品。)

Palenque_Collage 帕倫克遺蹟
Photo Credit: Ricraider CC BY-SA 3.0
帕倫克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