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火星任務》更先進?科學家以尿液培植維生素讓宇航員應付漫長星際探索

比《火星任務》更先進?科學家以尿液培植維生素讓宇航員應付漫長星際探索
Photo Credit: THE MARTIANX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星際探索必須克服資源匱乏問題,尿液循環再用成了研究重點。

《火星任務》(The Martian)裡麥廸文Matt Damon飾演的Mark Watney以自己的尿液和糞便為肥料,種植薯仔,這並不怎樣稀奇,現實中科學家研究以尿液加上製造維生素,為將來要進行漫長星際探索的宇航員做準備。

在太空要找三文魚有點難,科學家研究以生物工程把一種酵母菌——解脂耶氏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製成人體必須的Omega-3脂肪酸。解脂耶氏酵母菌不罕見,在奶酪(cheese)就找得到。

加州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生物學家Mark Blenner在2015年獲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率領團隊,研究利用解脂耶氏酵母菌、塑料、聚酯纖維、藻類,加上宇航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再配合3D打印技術,製造出維生素。Blenner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年度大會上發表初步研究報告。

酵母會產生脂肪酸,但不是人體需要的那種,研究員要以基因編輯技術,為酵母添加四個基因,使其產生維持心臟、眼睛和大腦健康的Omega-3脂肪酸。

Blenner表示,製造出來的東西含豐富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理論上是可以吃的,問題是宇航員可能不喜歡那個味道。他又說,星際探索必須面對資源極度貧乏問題,如果能盡量利用宇航員的排泄物製造出有用的食物或用品,成本效益遠大於運送物資上太空。

目前,美國宇航員已經以自己的尿液,循環再造成清水飲用。另外,他們又會在國際太空站種植生菜食用。

Blenner的研究仍在初步階段,有不少問題尚特解決,包括酵母菌在太空船低重力狀態和高輻射環境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