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或是復辟,吳敦義的算計與難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各表空間的緊縮,以及洪習會所框定的政治緊箍咒,吳敦義必須在失去選票以及市場區隔兩難之間,進行論述與政治操作的選擇:如果繼續走洪秀柱的路線,那麼國民黨將新黨化從而失去整個世代的支持,但若因為選票考量朝本土化移動,恐將因為論述趨同而失去主體性。
吳敦義日前剛接任國民黨主席,台灣各家媒體報導的版面屈指可數而且內容形同嚼蠟。藍營人士急忙解釋是世大運與年改爭議搶走了鎂光燈的焦點所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事實是吳敦義的起手式乏善可陳毫無亮點,這種窘境連北京也看透,再加上對於吳敦義的兩岸論述不滿,索性連傳統的政治賀電也免了。
在民進黨執政民調低迷的當下,善於政治算計與權力操作的吳敦義信誓旦旦要在2018年大選逆襲,開創國民黨的新局,因此在其就職演說中除了對民進黨執政大加抨擊外,也提出了「讓人民幸福」或「重新執政」的訴求,希望找回群眾基礎。然而在吳就任後舉行的中央評議委員會會議中,部分中評委卻指出「目前國民黨分裂的狀況已是『毀黨狀態』」,「2018年選舉沒長進就要亡黨跳海了」的悲憤說法。除了自家文傳會幾個發言人政治性的護航與樂觀外,近日輿論與各種政治評論幾乎一面倒看衰國民黨的未來性。
為什麼存在這樣的落差?國民黨處境有這麼險惡?這些複雜的結構因素吳敦義是否有能力解決?答案不容樂觀。
首先,是價值論述的蒼白空洞與政黨屬性的模糊
國民黨長期以來與台灣社會氛圍嚴重脫節,面對公民社會的崛起與轉型正義的浪潮,除了以「道德/民粹」的簡化邏輯回應,或者以「被害者」的方式控訴自身的處境外幾乎束手無策,不僅難以獲得體制外人的共鳴,更使得其「找回黨魂」或「團結」之說成為輿論揶揄的對象。對此,國民黨高層可能百思不得其解。
直言之,任何政黨都應該有其成熟、完整政治屬性,使其在意識形態的光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但國民黨始終脫離不了權貴、反改革、拒絕改變、舊秩序的保守形象,即便面對反民進黨的各類公民團體,國民黨也失去道德高度,淪為助罵的跑龍套配角。原因不難理解,多數的社會運動多是弱勢者對於當權者的批判與改革,社會能量要求的自然是進步與變革,說穿了這個矛頭直指國民黨背後的那套價值體系以及政經分配制度,國民黨不僅欠缺反省意識,徒有「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的口號,卻未曾思考其支持反年金改革等團體的訴求行動的荒謬。
一場社會運動的訴求,應該是透過體制外的的群眾或輿論,抗議或突顯體制內既得利益者或當權者的荒謬,推倒的是不公與特權;然而八百壯士與李來希式的社會運動則是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透過荒謬、抗議或嘲笑體制外群眾與輿論對其所有質疑與批評,捍衛的是自己的特權與傲慢。
國民黨不僅不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更試圖將自身的處境與反改革的訴求相互聯結,失去的自然是群眾的基礎與政治正當性。在提不出未來遠景、政治論述與替代性政策方案同時與社會氛圍嚴重脫節的困境中,國民黨恐將從保守的菁英政黨泡沫或碎裂為地方議題型的中型政黨。這是進行式,恐怕也是未來式。
其次是人才嚴重斷裂的問題
由於國民黨的政治甄拔多屬於家族經營或裙帶扈從關係模式,這種論資排輩的層級或宗派主義的排他運作本身就存在許多隱憂。除了欠缺「優勝劣敗」的競爭意義外,血統論更不利其人才的新陳代謝,然後這個既有體制無形之間為外人與青年黨員設立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導致黨內的政治生態與位子就把持在幾個老面孔的手中,造成「輪了又輪、輸了還可以回來」的怪異現象。
這個現象在在2014年縣市長與2016年總統立委兩次選舉海嘯後更加險峻,選舉結果徹底把朱立倫、連勝文、吳志揚、陳以真等一幫國民黨政治權貴的接班節奏全盤打亂,遺留下來的是心有不平的洪秀柱以及選擇避戰保全實力的吳敦義,這也構成了本次黨主席選舉的基本格局。然而在政治鬥爭以及接班梯隊崩潰的廢墟中,能給國民黨選擇實在不太多。吳敦義只能採取穩妥與保守的用人模式,即便外界看來毫無亮點甚至麻木無感。
這可從兩個副主席郝龍斌與曾永權的任用得到解釋,一個是區域立委都選不上的前市長,一個則是了無新意的萬年秘書長,這樣的人士安排自然有省籍平衡以及安定黨務的考量,但在旁觀者眼中只會納悶:「不是這些人讓國民黨失去政權的嗎?」。雖然吳敦義尚未提出2018年選戰的口袋名單,但從周錫瑋、李慶安、連勝文透過輿論帶方向試水溫的態度,選民更好奇「為什麼這些人有勇氣再戰?」更不用說還想轉換跑道的傅崐萁,以及在台南桃園觀望中的高思博,連我都想追問:「憑什麼?」。
民進黨在派系競爭下,青年從政的管道多元開放,世代交替與新陳代謝已是政治文化的一環,因此三十多歲擔任議員、發言人或是執政縣市的局處長比比皆是。
對於人才的斷層與政治甄拔的壟斷,國民黨的青年世代必然感到無奈與憤怒,兩種聲音廣為流傳:「在政治上要與官二代鬥爭、在感情上要與富二代競爭,全都給他們好了,但問題他們還是選不贏呀」;「我們已經是腳麻不會走路了」。
對於人才斷裂青年從政的問題,國民黨應該要打掉重練的決心,要不然就是立即提拔青年世代成為黨務主管,或是透過以戰養戰的方式投入2018年的選戰。然而吳敦義顯然選擇「老人復辟」、「頭痛醫腳」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否則怎會讓前述這些過氣有不接地氣的政客當道或是擁有捲土重來的機會?這些老人提出重新恢復知青黨部和強化新媒體與網軍的倡議,在新世代眼中這是另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翻版,戲劇化地說,張之洞若地下有知看看台灣的吳敦義,不知作何感想。
最後則是兩岸論述的兩難困境
Tags:
2023「Taispo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全新升級,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共有160家企業參展,使用800個攤位。本次展出內容不僅涵蓋多元的運動及健身用品,還有更多運動科技產業進駐,在展覽開始前先由我們帶各位讀者搶先認識優質參展廠商。
傷病纏身難健身,引進新設備造福同路人
核心引力科技是台灣唯一獨家代理美國低傷害TOTAL GYM GTS引力設備的代理商,將不同於傳統的健身設備引進台灣,並提供獨家的高達三十幾種針對引力訓練的健身課程設計,針對台灣想學習引力訓練的教練與開設引力工作室的創業人群,提供每年不定期引力國際教練證照培訓課程。
和很多不擅運動的人一樣,核心引力科技創辦人Sasha曾經嘗試了各種時下流行的健身房課程,但大部分都覺得太困難不適合,直到她偶然接觸Total Gym的課程後,被多變的課程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其中最特別的器材ELEVATE Encompass,是一台100公斤以上的全功能健身機械,其中最大特色是可直立摺疊收納,一台就可以開始授課,非常適合小型工作室或租金壓力較大的城市健身房。對Sasha而言,能夠讓一個討厭健身運動、有舊傷的人堅持下去,甚至可以透過強度不小的健身恢復健康,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回台後Sasha決定將Total Gym引進台灣,讓更多民眾瞭解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同時也幫助健身房優化設備,讓整個健身產業跨出更大一步。

你我都能當「管」長 轉型打造雙贏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數轉型的需求,健身產業也不例外。早期賣課程得靠業務推銷,櫃台也需要配置輪班人員以維持營運,消耗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且消費者也不喜歡被騷擾。」FITBUTLER健身管 的CEO陳暐翔說。
FITBUTLER健身管 把痛點轉化成甜蜜點,透過提供客户後台管理系統及打造專屬APP,從會員管理、會籍方案、數據報表、自助門禁系統到體測數據等,整合前後端一條龍服務,為營運者與消費者雙方提供更便利的運動健身環境。
除了會員制度透明化,FITBUTLER健身管 也打破以往需要綁年約、買固定堂數的消費方式,推出「月訂閱制」模式供業者使用,以迎合現代更具彈性的消費傾向。「我們持續關注國外健身產業趨勢,並將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化到系統與服務上,希望能成為台灣健身業的推動者。」
FITBUTLER健身管目前已與全台灣近百家健身房、工作室合作,服務超過六十個台灣本土和國際級連鎖健身品牌。

高中死黨赴日奇想,要成為健身夥伴們的好夥伴
運動完的飲食,比運動還重要,「JUMKICK」是少數開發乳清蛋白的台灣本土企業,目前在全台各大運動中心、民營健身房設置專屬販賣機,讓民眾便於取用,而這樣的創新,來自兩個高中就認識的老朋友。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去日本玩,對他們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很感興趣,後來就跟我們的運動習慣做結合,想研發補充體能用的飲品。」負責人邱政惟笑說:「一開始很土法煉鋼,直接買一台販賣機來研究,想起來很瘋狂。」
在外健身要準備高蛋白飲品是一件挺麻煩的事,但JUMKICK的販賣機只需行動支付或嗶卡,等待約20秒就能取得一杯適當份量的飲品,對於健身族來說相當方便。
目前JUMKICK的機器已遍佈台灣各大運動中心與健身房,富有設計感的外觀讓機台自帶高級感,完整的官網介紹、檢驗報告與保險資料讓客戶很安心,「其實JUMKICK 2017年才成立,但我們想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經營決心跟用心,而且機台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做到最快的故障排除,JUMKICK會盡全力為客戶做到最好,並立志成為健身房標配。」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產業菁英要讓台灣看見不一樣
至於想帶給參展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健身管希望能透過現場的軟體展示、模組互動,讓創新服務推向全世界。JUMKICK則預計會推一台機器到展場,「利用20秒的時間沖泡、洗滌,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超級方便,花幾十塊就可以搞定,要讓大家更實際體驗到補充高蛋白並不困難。」而核心引力科技希望將Total Gym的主要產品ELEVATE Encompass帶到現場,期待讓所有愛好運動的人,認識這台適合更多人使用的健身設備,開啟自己健康的大門。
今年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首度籌組「運動科技」專區,配合行政院「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聯手新創業者,建立亞太運動科技的國際據點,同時為了讓民眾有最好的沈浸式動態體驗,展中也規劃有動靜串聯的週邊活動,如產業論壇、戶外運動休閒體驗區OutdoorTaipei、數位運動網紅擂台賽等,預計用完整的運動產品線吸引國際買主,讓台灣的運動科技產業持續領先世界,將台灣打造為運動科技王國。
★了解更多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資訊:https://www.taispo.com.tw/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