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大運獻唱的泰雅族女孩,上台前為何要先學「織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泰雅族歌手Yagu Tanga說,「我覺得活在台灣很幸福,因為我們的族群很多元,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發生,雖然大家想法都不一樣,可是我覺得,我還滿享受這樣多元又矛盾的台灣。」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台灣除了運動場上的耀眼成績外,開幕式表演的「島嶼生成、生命禮讚」段落也驚艷全球。其中,一位演唱泰雅族織布歌(4:01分開始)的大一女孩Yagu Tanga1,更是用她清亮的聲音吸引了全球目光。
但Yagu Tanga告訴我們,其實,一開始,她對於這場表演極度排斥,甚至一度想要拒絕。
Yagu Tanga出生於桃園市復興區三民村的基國派部落(Luhung),從小就有意識的往歌唱之路發展,但國小畢業後她就離開部落,因此,她的童年摻雜著部落的鄉愁與都市的記憶。她一直對於自己是個泰雅族歌者,但卻不能長期待在部落感到不安。
高中,她為了彌補自己對部落文化的缺憾,特別報名金山高中的「原住民專班」,在那裡,她學了其他族的樂舞、歌曲,漸漸感覺「唱別族的歌比唱自己的歌還簡單」。Yagu Tanga說:「我算是都市原住民,跟自己的文化連結不算很深。國中時候,別人問我泰雅族的特色是什麼,我半點都講不出來。」
因此,當世大運開幕表演的導演邀請她上台,並希望她演唱泰雅族的歌謠,Yagu Tanga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是我?」Yagu Tanga說:「共同表演的其他歌手都經歷都很豐富,有很多是從小就在部落,而我一個都市原住民,站在台上很奇怪。」
「我覺得文化的歌謠不是可以隨便唱的,自己還沒有足夠的經歷去唱這首歌,沒有做正確的傳承,是不是會讓更多人會誤解?」對於自己泰雅族的身分,Yagu Tanga背了個重重的包袱。
經過世大運的導演不斷鼓勵,Yagu Tanga才想通了,「或許是時間到了,該是時候好好的去面對。」但突破心理障礙後,她也不是整天練歌就好,為了完美演繹這首小時候奶奶教她哼唱的織布歌,Yagu Tanga甚至前去苗栗,向泰雅族長輩實際學習織布。
這首織布歌,由她推薦給導演,但也只是奶奶小時候教她哼唱的,雖然在部落裡,人人都能哼上兩句,但基國派部落其實文化斷層很深,已經沒有人在織布,Yagu Tanga自然也沒有機會體驗,「妳要去唱織布歌,但妳完全不知道織布的心境是什麼。」對認真的Yagu Tanga來說,這樣是不行的。
雖然一開始還不能織出大片的、能縫製衣服用的布匹,只能織些小小的手工藝品。但Yagu Tanga卻說,她竟因此愛上織布,沉浸其中,「專心織布的時候,我就像進入另一個時空。」
她也在織布的過程中,感受泰雅傳統女子織布的心境,「女生為了她愛的人、她的小孩,帶著滿滿的祝福去織布,期間需要很多耐心、需要等待、需要時間。」直到現在,世大運表演結束了,她還是繼續學習織布。
從Yagu Tanga的準備中也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泰雅族人,都能理解織布歌的意涵。我問她,「部落的人不了解妳所唱歌曲的涵義,妳會失望嗎?」
她溫柔的說,「這要看緣份啊。有些人聽了歌覺得感動,因此想要進一步理解。但有些人就算很感動,他還有別的事情、工作要做。這也是看緣分。」
就連她表演當天身穿的衣服,被部落族人指責,她也不急著生氣。世大運表演當天Yagu Tanga身穿的精緻族服,並不是她自己的,而是向泰雅文化界有名的族服老師Yuma Taru特別訂做。
但其實泰雅族服,分很多種類,「我們桃園復興鄉是屬於『大嵙崁群』,苗栗屬於『北勢群』,兩群的傳統服飾差很多,族服老師Yuma Taru研究的是北勢群。」因此當Yagu Tanga穿著北勢群的衣服上台,不少族人指責她「亂穿」,說「泰雅族才沒有這種頭飾、這種衣服」。
但Yagu Tanga說,「我滿開心族服可以被拿出來討論,尤其是被自己的部落族人討論,因為我們部落文化斷裂滿嚴重的。我覺得有討論就是好事。」

但談到這次原住民表演引起的爭議,Yagu Tanga的開朗語調卻瞬間低落下來。開幕當天,原住民表演一結束,網路上就出現不少聲音,認為傳統領域的抗爭仍然在持續,政府面對抗爭擺爛,但需要原住民表演時,又將原住民文化搬出來,無異於消費。
Yagu Tanga聽到「消費」二字,語氣明顯失落:「這說的好像很實際,但又很難過。這對族群其實是很傷的。」
「每當碰到原住民議題,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被拿出來討論都還是好事。我媽有跟我分享,在他們那個年代,光要承認自己原住民的身分就讓人覺得很羞恥。現在能有人關注,就代表這件事情總有可能解決。」
「我覺得活在台灣很幸福,因為我們的族群很多元,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事發生,包括新住民、閩南人、客家人,雖然大家想法都不一樣。可是我覺得,我還滿享受這樣的台灣,雖然之前做傳統領域的報告也覺得很生氣、有時候也會很難過,但是我還是很享受這樣多元又矛盾的台灣。」
最後,我問她,最想透過這次表演,傳達什麼事。
她說,「我覺得,一直以來大家面對原住民,都還活在『殖民思想』裡,課本裡也不斷教導,原住民怎麼被壓榨。比如電視常常報導,漢人罵原住民『番仔』,但我就想,為什麼都沒有報導原住民怎麼用族語罵漢人?」
說到興頭,她像個小孩興奮的分享,「我跟妳講一個我覺得超好笑的,我外公跟我說的,以前小學,我外公上課被漢人罵,她就用族語回罵對方『母槓哪豆』,『哪豆』是鍋巴的意思,意思是『沒有用的東西』,他罵人家鍋巴耶!這我覺得很有趣啊。」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