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生命,關懷自然」,就別弄夜間動物園

要「尊重生命,關懷自然」,就別弄夜間動物園
Photo Credit: 木由子攝影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一所公立動物園放棄了教育與保育,而成為迎合群眾、充作提升觀光事業的工具,那可說這只是一所沒有靈魂、輕鄙生命與自然的遊戲場而已。

鄭麗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近日有候選人從觀光的角度,把規劃臺北的夜間動物園當成政見。他說明想仿效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擬以「全面而完整的設計」,改善動物園參觀動線,增加遊樂設施,以帶動臺北市南區發展與觀光業。如果我沒有讀錯,這項有關動物園的政見,即是提出臺北設置常設性夜間動物園的構想,百分百突顯出動物園的商業色彩,以營利目標來考量動物園的存在。

衡諸臺灣公立動物園發展的歷史,這實在是一項開時代倒車的建議。它忽視了現在臺北動物園作為社教機構的定位,且無視動物權、動物福利的世界潮流,忘了臺北動物園多年來呼喊的「尊重生命、關懷自然」口號,放棄該園極力形塑的保育與專業形象。

臺北市立動物園適合仿效新加坡設立夜間動物園嗎?|Photo Credit: Nikhil @ Flickr CC BY SA 2.0

當今確實有一些熱帶地區的城市設有夜間動物園,配合遊客夜生活需求,以成人型態的娛樂為主要規劃,並結合當地的豐富自然資源條件,在園中創造原野氣氛,或以動物表演等活動作為吸引遊客的誘因。如澳洲北部昆士蘭州Cairns觀光業很發達,附近有聞名的熱帶雨林園區,前往大堡礁亦不遠;當地氣候濕熱,適合夜晚活動;夜間動物園在7:00開放,遊客入園先吃BBQ,在酒吧放鬆,再點燃火把去看動物。

而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則是讓遊客觀賞動物表演及婆羅洲土著表演,並強調遊園者近距離接觸動物,體驗雨林探險感。其中幾家夜間動物園都採用「night safari」為其英文命名。「night」是指夜間,而「safari」,作家劉大任曾譯為「薩伐旅」,有「狩獵旅行」的意思。字源來自阿拉伯文,原指有組織、有計畫地帶著馬、駱駝、商品、武器、飲食及醫藥與各種人員穿過大沙漠,後來被廣泛用於冒險旅行。

特別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帝國主義殖民非洲時期,西方貴族階級和富人把到非洲的狩獵視為高尚的體育運動,透過狩獵旅行,以獵槍進行大規模殺戮,來彰顯旅行者的勇猛自信,但也在極短的時間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隨著自然資源的有限化,各國對狩獵的規範日益嚴格,現代觀光業中的safari已有轉化,即使仍與野外經驗相關,也希望用其他方式提供遊客冒險刺激的旅遊經驗。

如上述,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動物表演等活動,常是夜間動物園觀光化中的主要賣點。在考量是否設置常設性的夜間動物園之前,先不論臺北的自然資源條件如何,在動物表演這一部分,1978年起臺北動物園即已完全停止這種違反潮流的活動,1984年並已清楚向外宣示動物園不是看動物表演的地方,這也是臺灣的公立動物園與民間商業性質動物園最能顯示出區別之處。

在澳洲Cairns夜間動物園中,遊客與動物近距離接觸。|Photo Credit: Cliff @ Flickr CC BY 2.0

由於都市生活中對於夜間休閒的需求,臺灣自1910年代以來,即舉辦了不少商業性質的暑期納涼會,包括「納涼列車」的火車旅遊、「納涼聯合販賣會」等,舉辦地區多在日人較多的臺北、新竹、臺中及南投等。在這種城市夜生活興起的情況下,暑期夜間動物園開放也不是戰後的新創。早在1930年代,舊臺北動物園──位於圓山,即在暑期約半個月的時間中於夜間開放,18:00-22:00開園,讓市民「納涼」休閒。

當時遊客入園除觀賞動物外,也可參與施放煙火、看電影、觀賞臺灣戲劇、摸彩等各項活動,據稱入園者達數千人。雖然沒有太多報導證明,但可想見這些夜間活動對園內動物作息的驚擾,特別是施放煙火巨大的聲響,必然會引起鳥獸的大騷動。動物園夜間開園一直是辦辦停停,如1953年夏,圓山動物園恢復舉辦夜間遊園的納涼會,但次年即因體認到「因夜間遊客驚擾,有碍動物健康」,而予停辦,就愛護動物的觀念而言,這種宣告可以說是一種管理思維上的進步。[1]

不過,1970年夏季,圓山動物園又一度恢復夜間開放,仍用納涼晚會名義,開放時間長達90天,其後又再中止。就如同現在的夜間動物園的經營方式一樣,動物表演是滿足人們休閒目的不可免的活動,圓山動物園於1930年夏季夜間開放時,也必須安排動物表演,據報載曾由園外的臺北市民把訓練過的八哥帶入園,由牠們為觀眾表演講簡單的「國語」(日語)。[2]

另一種型態的動物表演則是動物間的廝殺,如1934年完工,設於嘉義市內的兒童遊園地,該園在夜間開園時,曾以貓鼬與蛇的生死之爭作為餘興節目。這種所謂「龍虎鬥」的類似情況並沒有就此消失,在戰後,1950年前後的圓山動物園,亦曾再度以此消費生命的商業作法招徠觀眾。[3]

事實上,即使不提供動物表演節目,光是夜間開放所帶來的人潮與噪音,以及遊客狂歡後發生的種種脫序行為,都很容易影響到動物的夜間睡眠,或對動物造成緊迫壓力。這些負面效果,連向來較重視動物福利的國家,都難以完全排除。如老牌的倫敦動物園,也已舉辦多年的夜間開放,在每年六月及七月間週五晚間讓遊客入園,主要是年輕族群,他們在動物園內盡情享受美食與音樂,扮演動物,觀賞表演,看動物餵食秀等,確實成功吸引遊客,提升該園不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