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國蒙提尼亞藝術節(五)山中花火

法國蒙提尼亞藝術節(五)山中花火
Photo Credit:洪立攝/楓香舞蹈團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夜空沒有什麼星光,只有明月皎潔,大夥都聚在主舞台後,我看空間已所剩無幾,便留在側台,順道看顧收拾在一旁的樂器和譜架。絢麗的煙火一朵朵從河畔直衝而上,在藍黑色的夜空上綻放奔舞,儘管聲光炫爛動人,但又怎能比得過這一週我們所造就、所共有的藝術火花呢?

最後一日的午後,我們被告知今天整個下午都沒有行程,我抓住這個難得悠閒的機會,前去欣賞玻利維亞(Bolivia)的演出。

玻利維亞位於南美洲,緊鄰祕魯和巴西的波利維亞,是個平均海拔約4000公尺的高原國家,以烏尤尼鹽沼和的的喀喀湖見稱於世。這次造訪蒙提尼亞的玻利維亞國家民俗舞團(Ballet Folclorico Nacional De Bolivia, BFN)和我們有不少淵源,我們前一周在阿讓通的摩丘利藝術節時便已打過照面,摩丘利藝術節規模不大,算上我們也不過三支外國隊伍,其中之一喬治亞共和國於摩丘利藝術節結束後便收拾返國,BFN則跟著我們一同來到蒙提尼亞。雖然我們在阿讓通和蒙提尼亞都住同一棟樓,但礙於語言失能,我們的交流往往僅止於一句「hola」或是「你好」,在表演行程上也頗難碰頭,於是我決定把這個難得悠閒的午後留給他們。

在開幕式時,BFN呈現了一支節奏歡快,於季節慶典所使用的熱鬧舞蹈,BFN的樂隊與性格特異的各種管樂器為主體:類似排簫的Siku、類似直簫的Quena、及方形有木笛般吹嘴的Tarka,各種不同的音色在簡單的織體上堆疊,南美大鼓、西洋鈸等打擊樂器及吉他則規範節奏,旋律則多為無半音五聲音階,南美民族風情在歐陸地區聽來更有一番情調。一名樂師朋友告訴我,他們的音樂與表演與旱季及雨季息息相關,這便是一支歡慶雨季到來的舞蹈,在當地原本的節慶祭儀裡頭還會有裝飾鮮花、水果、穀物的竹製祭台(pukara)。

今天下午BFN所演出的曼德拉廣場(Espace Nelson Mandela),空間十分狹小,或許是為了配合空間因素,BFN此次表演以小品舞作為主。BFN的舞作大多有強烈的情感交流,男女舞者彼此成對,多有互訴情愛意味的動作。他們的肢體動作則以下盤為核心帶動全身,舞者或赤足、或著木屐,搭配節奏強烈的音樂踏著熱烈的舞步。相較於他國隊伍,BFN也是十分善用道具的一支團隊,作為舞具的小烏克麗麗、小排簫、織布工具、紡錘層出不窮,在舞作中融合許多簡單的情節與生活片段。

Bolivie4
Photo Credit:洪立攝/楓香舞蹈團提供
玻利維亞國家民俗舞團所帶來的舞蹈演出,這段舞蹈與當地歡慶雨季到來的祭祀活動有密切的關聯,也用音樂詮釋當地的旱季、雨季。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我們旋即著裝趕赴主舞台,準備迎接閉幕式如同先前文章說的,法國的夏天天黑較晚,我們到後台準備時雖然已經是晚間8點,但天色仍像傍晚,在這一周相識的樂手們齊聚後台。最後一次上台心情已不若剛到蒙提尼亞那般緊張忐忑,有的只是對這一周各種相遇、緣分的體認與感慨。「Culture aux Cœurs A Montignac」維德角樂手的嘹亮歌聲隨著初露頭角的遲暮夜色傾洩而出,如同開幕式那時,伴著各國舞者代表上台,以國旗及民俗服飾揭開閉幕式。台下的觀眾們依然熱情如熾,每個隊伍登場致意時都獻上滿滿的掌聲,讓最後一次登台也充滿了暖心的溫度。各國隊伍繞場一周後,場燈漸暗,各國舞者代表圍成一個圓圈,在輕快的音樂中,開始閉幕匯演。

每年的蒙提尼亞藝術節,在閉幕式的時候,所有團隊要一起上台匯演,各國舞者們結合各國舞步編創一支全新的舞蹈。各國團隊依序展現二到四個八拍的舞步,看著各國舞者穿著形色各異的民俗服飾,展現海洋與高地、各種風情的舞蹈,彼此不同卻又如此和諧,跨文化的衝突所造就的火花在我眼前反覆迸裂。這支舞雖然不長,卻無疑是一支只屬於此時此刻的作品,刻畫著我們這些異鄉的住民,在這座小小山城駐足的痕跡。最後各國舞者代表依次向前謝幕,感受暄耳如潮的掌聲,我心裡有無比的驕傲,不只是為臺灣的舞者,而是為了一同參與這場盛會,有幸能與之同台的每一位藝術家。在舞者循循退場,接著就輪到我們的快樂頌上場了。

我們在路上一遇到別的團隊,總不厭其煩地提醒,「等一下的快樂頌,記得要一起唱噢」,即便語言在這裡失去了功能,大家仍抱以點頭及微笑。由於另一頭已經規畫給維德角的樂隊,我們只有半邊的樂池可以使用,大約五坪大的空間卻塞了數十位樂手,再加上樂器可說是舉步維艱、不容旋馬,我一度十分擔心負責指揮的士瑜會不會失足落台,我們也沒有試音的工作時間,大夥只能見機行事。神奇的是,我們昨天還為了修改過的引奏排練至深夜,現在站在台前雖不覺得疲憊,台下則是一片禁聲,等著我們的音符亮相。

笛子在一片如湖泊般的寂靜中傾洩而出,帶出琵琶如銀鈴的聲響,以江南風格變奏的快樂頌徐徐展開。緊接著我們的餘響,玻利維亞及墨西哥演奏著,帶著內陸高原乾燥空氣的快樂頌,拉丁美洲的陽光與富庶,以樸實的姿態詮釋著快樂頌的旋律;來自歐洲的樂手們以紮實的管樂將快樂頌演奏的華麗輝煌,古典管樂厚實而明亮的聲響,忠實地描繪樂聖對生命的頌歌。接著樂曲急轉直下,一段熱烈的打擊樂段佔據了空氣,馬來西亞的獅鼓與鑼鈸凝聚著大家的目光,霸氣的將先前所演奏的音符在空中打散融合,帶往最後的大齊奏。

在兩次壯麗的齊奏之後,我們用吟唱,用最自然的音樂形式為這首傳唱百年的名曲作結,台下的觀眾們、後台的舞者們,也加入我們的歌聲之中。共同和我們一同完成這個藝術節的傳統,完成這首獨一無二的〈快樂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