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卡路里不會讓你瘦,控制肥胖的「三大激素」才是關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閣下目標是減少體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組合才是首選,來源要盡量選擇天然全食物,絕非那些標籤會讓人密集恐懼症發作的加工食品。
「少吃多動」大概是每個人試圖減肥的金科玉律,想想這也挺直觀的,在現今瘦身或健身產業,「少吃多動」背後的大前提正是卡路里的加加減減,複雜的人體代謝系統被簡化成計算機數字加總,總會聽到有人拿著紙筆在紙上寫堆數字告訴你「只要每天少吃100大卡,跑步半小時減個200大卡,一天消耗300大卡,不到一個月就能瘦1公斤了,而且還不會復胖!」
聽起來合理,但2006年一份科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卻公布一項成果:科學家找了將近五萬名女性並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減少飲食脂肪含量,讓每日卡路里少個300大卡左右,而另一組則維持正常飲食以供對照,透過這項實驗,科學家們想知道所謂限制卡路里的飲食習慣,能否改善乳癌、大腸癌、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現代常見的文明病。
猜猜怎麼著?經過八年後,實驗組的體重竟然跟對照組沒啥差別,甚至也無法降低乳癌、大腸癌、心血管等相關疾病的發生率。這就過去50年來的標準飲食建議,但你在路上看個一圈也知道,失敗得十分徹底。
我們人體就是這麼奇妙,絕對不是簡單計算卡路里就能預言體重下降,真正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是的,現代人關心的肥胖問題是種代謝異常,甚至運動對改善肥胖的效益也不大,真要給個數字,大概只佔5%重要性。
請你記住這個觀念:「減少脂肪靠飲食,增加肌肉靠重訓」。改善肥胖的關鍵,飲食佔了95%,而運動僅佔5%。還是要強調,重訓的好處依舊多到一缸子數不完,有機會再來跟大家說說,但在減少體脂肪這件事兒上,飲食習慣才是頭號重點。
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前面的實驗不正告訴我們減少卡路里的成效不彰,那我們控制飲食是要控制個什麼鬼呢?答案是控制以下這三種激素在人體內的協調合作,它們掌管肥胖真正成因——能量分配:
一、胰島素(insulin)
掌管人體能量儲存,當我們進食讓血糖上升後,胰島素會開始分泌,讓能量得以進入細胞內被妥善運用。然而,就像你錢太多會想去銀行存起來一樣,如果這些能量已經超出日常運動所需,胰島素也會送佛送上西,把這些能量儲存到脂肪細胞裡。
沒錯,男人常見的大肚腩,女人在意的西洋梨就是這麼來的。
在三大營養素中,就提高胰島素威力而言,由高至低排名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事實上,過去主流飲食建議我們的高碳水化合物、低脂的組合,正是讓我們的血糖不斷升高的元兇,血糖飆高的結果,就得呼喚更多的胰島素來指揮細胞把能量存進去,偏偏細胞就跟人類一樣犯賤,打一下動一下是常態,長期被鞭打還會麻痺,得仰賴更高的胰島素才能正常工作——這正是「胰島素阻抗」的成因,你在路上看到的肥胖,十個有九個屬於這種。
或許有些人會說,誰叫這些人要吃這麼多,吃飽就收手不就好了?可惜,有個激素正掌管人體大腦的食慾控制,少了它,你會大幅減少飽足感,即便身體已經開始受不了。
二、瘦素(Leptin)
1995年左右被科學界發現,當時引發一股熱議。這東西掌管大腦對食物的反應,只要運作正常,它會在身體吃飽的時候告訴大腦該停手,別再吃了。咱們人類的飽足感正是這樣來的。
反過來說,要是運作失調,瘦素無法阻止大腦進食,在身體已經吃很飽的情況下繼續大開綠燈,你會一直吃到人體消化器官容量極限才停止。
那掌管瘦素的關鍵是什麼呢?答案還是胰島素!瘦素阻抗跟胰島素阻抗向來是好兄弟,常常跟買菜送蔥一樣,中了一個免費附送另一個。現在你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常自誇吃甜食有另一個胃,在甜食下肚的同時,體內瘦素正隔著一道厚牆向大腦呼喊,祈求它快點停手……。
三、皮質醇(Cortisol)
身體面對壓力會分泌的激素,也俗稱「戰或逃」激素,在面對老虎追殺,或是大半夜接到客戶明天中午就要的急件時,皮質醇會升高體內血糖濃度,確保有足夠能量處理這些鳥事。適量的皮質醇,是咱們生存演化所必需。
那要是過量呢?
高濃度皮質醇首當其衝引發血糖過量,會引發胰島素升高來處理這件事,你可以再複習一下胰島素阻抗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會引發下列症狀:
- 骨質密度及肌肉質量同步下降。
- 免疫功能下降。
- 焦慮更加嚴重。
- 認知功能下降,也就是會讓人變笨。
- 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喔對了,皮質醇過高還會讓食慾上升,這下你可以理解很多公司會配備零食給員工加班用,面對客戶壓力,零食實在是加班好幫手——如果你真的不在意身材的話。
這也是為什麼保持心情愉快非常重要,選擇減肥方法,千萬不要選擇低卡餐這種讓人吃了心情不愉快,或需要動用高度意志力的飲食習慣,在你飽受壓力含淚吞下這些所謂瘦身飲食的同時,皮質醇很開心的在你體內大忙特忙,也從沒忘記用上面這些症狀扯你後腿。
大家都願意讀到這裡,相信也不難明白「飲食控制」該控制個什麼東西,如果閣下目標是減少體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組合才是首選,來源要盡量選擇天然全食物,絕非那些標籤會讓人密集恐懼症發作的加工食品。以我目前觀察到的營養學趨勢,食物的「質」遠遠比「量」重要,別再斤斤計較卡路里了,吃對食物才是好身材的關鍵。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彭振宣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