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時局】真的不能讓北韓擁有核武嗎?

【時局】真的不能讓北韓擁有核武嗎?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北韓亂局,現在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討論方向,不再只是「美國打不打」的問題,而是BBC駐外記者Jonathan Marcus早在上星期提出的疑問:世界能與擁核的北韓共存嗎?(Can the world live with a nuclear North Korea?)

問得好:巴基斯坦也有核武,為何就是北韓不可以有核武?

北韓亂局看得人頭昏腦脹,在第六次核試(氫彈)以後,幾乎沒有任何一方資訊懷疑試爆,不像第五次時令人稍有懸念,當下各界鐵了心認定金正恩政權擁有核武。

現在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討論方向,不再只是「美國打不打」的問題,而是BBC駐外記者Jonathan Marcus早在上星期提出的疑問:世界能與擁核的北韓共存嗎?(Can the world live with a nuclear North Korea?)

Marcus在文中提出重點是,如果我們把「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 北韓」四國並列,以、巴、印從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我們有甚麼理由只無法接受北韓擁有核武?歸根究柢,他認為是北韓不但跟美國關係緊張,更是長期在國際秩序中孤立、怪異的政權,長期在玩弄「邊緣政策」(brinkmanship,把局勢推至戰爭邊緣使對方屈服)。

簡單而言,雖然以、巴、印三國擁有核武,她們得到國際的「理解」核武僅僅是作為針對區域防禦而設,透過大家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制衡任何「先發制人」的舉動,意味任何一方率先啟動戰爭,必須面臨「同歸於盡」的風險;有了這根本的理解之下,三國不簽署條約尚且能維持不全面開戰局面,附帶外交層面的表態:不願依從戰後重要國家「美國、俄國、中國、英國、法國」的擺布,不完全妥協他們制訂的條約規範。

金正恩領導下的北韓是甚麼政權

這就是不一樣之處,即使北韓同樣不希望接受大國擺布,她卻是目前唯一一個無法融入國際外交秩序的四不像政權,既非新式的恐怖主義國家,亦非傳統宗教信仰國家(亦非歷史帝國)。所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意識形態實際只是由金日成開始,數十年圍繞「金氏」族黨王朝而成,治國信念以家族領袖為依歸,連「象徵」顧及人民福祉的政治觀念都沒有,國民近似奴隸般理所當然地侍奉國家:

「成功克服萬難並擊退邪惡外國勢力,穩固、慷慨、偉大的國家」、

「具備完美領導者風範的敬愛的領袖、指引方向的陽光、長白山的閃亮之星、21世紀的世界領袖、天子偉人、永恆的熱情懷抱」

現在,在金正恩領導之下,北韓作為如此「特殊」的政權,終於發展出具威脅力的核武技術,一意持續倚靠「邊緣政策」脅迫美國為首的大國承認其國際地位,得到父輩所未有過的政治得益。從金正恩少年時留學被同輩欺凌,掌權後刺殺同父異母的兄長金正男,近年無法容忍「脫北者」侮辱及文在寅的威望,作為年僅33歲的極權領袖,這樣的強烈慾望暫不見有任何辦法遏止。

這是近代戰爭百年以來,全球從未遇上的國際形勢,當我們回顧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由古代陸權、海權到近代空權爭奪戰,多年來描述國家敵對的理論還尚且適用,均可視之有相當限制的區域威脅,可以評估相近軍備與兵力之下,預期雙方的損傷比例。

ICBM令美國無法置身東亞威脅之外

然而時代到了當下,涉及核彈/氫彈頭搭上「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ICBM)的威脅性,傳統地緣對抗的局限史無前例地縮小,導彈攻擊範圍可達數千英里外,北韓與美國相隔看似遼闊的太平洋海域,再不像以往印象般「不可踰越」,一個國力弱小的國家,基於先進導彈技術可使大國有不成比例的損害。

諷刺的是,小小的關島原本正是美國長年部署制衡東亞的軍事島嶼,令中國懼怕沿海大城市有重大損害,從而不敢輕舉妄動;怎料,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北韓作為美國口中的流氓國家,認為她會對美國有前所未有的威脅,同理,正是小小的北韓對美國有不成比例的傷害。

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可能性,讓北韓過渡至國際「可理解的核武國家」(不表示價值上接納)?答案就在中國,而且不能只靠制裁。我們都知道,聯合國安理會即將繼制裁北韓「出口煤、鐵、鉛和漁產及輸出勞工」以外,進一步以中國為首制裁北韓石油等能源供應。最近中俄外交表態,認為更嚴厲的制裁仍要配合「雙暫停」方案,就是一方面北韓停止核試及試射,另一方面美(南)韓停止軍事演習,以換取雙方重回談判桌的機會。

中國一日不摸清金正恩的取態,國際只當北韓像恐怖分子

顯然中俄的良好意願並不足夠,實際上,只要中國貫徹執行嚴厲石油制裁而「不造假」,金正恩領導下的北韓政權,是不可能突然覺悟藉談判放棄核武,又再次回到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大國主導下的解禁——「妥協經濟」;如果他真誠滿足這樣的預期,局勢不可能走到如此緊張的地步。金正恩視核武為得到國際承認的「唯一出路」,幾乎成了信仰,難以動搖。

反而,中國若以大國的姿態有誠意調停局勢,必須擔當東亞領導者的角色創造奇蹟。最軟性的做法,是先透過外交手段,如實掌握金正恩堅持擁有核武的最終訴求,令國際初步明白有細節與條件可談,有助減低以美國為首的歐美陣營對北韓的敵視/不信任程度,為未來可能的談判基礎鋪路。否則,外界的觀感會持續視北韓像恐怖分子一樣,充滿不穩定的敵意,這樣雙方猶如在迷霧中交涉,更易擦槍走火。

假如連中國也無法掌握金正恩的具體訴求,沒有絲毫開啟談判的可能性。尤其,中俄又一再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道理只會隨時間完全站在美國的一方,最終,美國外交壓力大減之下,北韓再有任何挑釁行為,中國口中不樂見的戰爭局面便很可能發生。始終,事情一切的根源就在金正恩令人猜不透的行徑上,不清楚基本意向,不管是否容許北韓擁有核武,雙方有沒有妥協空間,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局勢維持不變,而制裁又的確貫徹執行,誰知道北韓在困境之中下一步怎麼做?你或許認為,不是南韓才是問題的關鍵點嗎?這便要留待及後的篇章剖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