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綱比例爭議(上):高中是國民語文能力頂點,文言文有助語言精緻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好奇的主要問題,自然就是這次的爭議是怎麼來的?而108課綱的國文領域,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決定文言文所佔的比例?
最近台灣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恐怕就是最新的108國文課綱傳出要將文言文的比率下修到30%。這個爭議造成了數週以來綿延社群網路、媒體的論戰。而各個組織也紛紛以發動連署、舉辦記者會等方式表達自身的立場。而論戰內容從文言文的價值、選文標準到背後的教育目標、國族認同、實用性,甚至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過去在求學階段面對文言文的生命經驗都被拿出來討論。
一個課綱的爭議,能夠牽扯出這麼多元豐富的討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過若是我們回歸爭議的源頭,或許可以讓對話更能聚焦在問題的關鍵上。
為了釐清問題的源頭,我們採訪了師大國文系的前系主任鍾宗憲教授。鍾教授主持教育部委託師大成立的「中等教育階段國語文領域教學研究中心」對中學國文教育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作經驗。而鍾教授同時也是108課綱「國語文領域綱要研修小組」的成員,親身參與了108國文課綱的產生過程。
而我們好奇的主要問題,自然就是這次的爭議是怎麼來的?而108課綱的國文領域,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決定文言文所佔的比例?
這次的爭議是怎麼來的?
鍾教授談到,要能夠清楚爭議產生的關鍵,必須先稍微了解課綱誕生的流程。
現在大家俗稱的「108課綱」正式的名稱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因為目前規劃在民國108年實施,所以坊間稱作108課綱。
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產生流程,先是教育部在民國103年公告「總綱」。而所謂的「總綱」內容是對12年國教各階段的教學精神、目標、學分、上課時數提出原則性的標準。而在總綱的標準底下,才區分各個領域、分科的課程綱要。而各個領域的分科綱要,稱作「領綱」,而領綱也就是坊間俗稱的「課綱」。
在教育部的總綱公布後,各個分科會成立「研修小組」,負責訂定各個分科的領綱。各科研修小組花了兩年時間,個別訂定出不同領域的領綱。在這兩年中,除了技職體系由於教育部的組織架構,由技職司來負責外,研修小組要根據國小、國中、高中等不同的階段,以「系統性」的方式通盤的去安排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雖然技職體系是由不同部門負責,但同樣也會跟研修小組保持密切聯繫,讓課程銜接不會出現斷層。
為了確保課程的系統性,研修小組一方面跟教育部國教院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密集開會討論,確保課綱符合教育部頒布總綱的精神;另一方面研修小組又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各組,各組討論後再組成「研修小組大會」逐條審核。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個單項的流程,而是各個組織不停進行一來一回交換意見「往復」的討論。這個複雜的討論流程,就是希望確保從國小到高中的課程具有一致性,不會產生落差。
又為了確保課綱不會跟社會期待落差太大,在前年開始舉辦全台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後,課綱才送進「課審會」審核。而現今產生的爭議,便是發生課綱在去年10月送進課審會後進行審查的過程中。有課審會高中組的委員,對要不要有文言文、文言文比例應佔多少的問題提出質疑,接著由一名非國文科本科背景的委員,提案說應將文言文比例拉低為30%。
鍾教授談到站在研修小組的立場,這次爭議的主要問題是課綱的訂定依據的是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包含技職的通盤規劃。研修小組送進課審會的版本是將文言文比例定為45-55%,這是參考了國中一年級(七年級)10-20%、國中二年級(八年級)20-30%、國中三年級(九年級)25-30%的比例,考量學生能力漸進式的提高。

但現在在國中課綱無異議通過,只有高中課綱一下調回30%的情況下,反而會演變成高中國文難度比國三還低的怪事。而技職的部分由於是由其他小組審議,早就以45-55%的標準通過。高中調回30%,將同樣形成技職國文比高中難的怪事。這不只讓整個教學系統出現斷裂,也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於國文難度的錯亂產生不平。
但這個爭議也反應了制度面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課審委員的權力「極大」。課審委員擁有否決權,可以在課審會議中否決研修小組兩年來討論的結果無可厚非,但也應該退回研修小組作通盤研議後再重新提出新案審核。但現行制度,是課審委員可以直接在課審會上推翻原案後直接提案修改內容。對照研修小組歷經兩年重重討論的過程,課審委員直接修改就能讓整個課綱翻盤,以程序來看似乎不夠慎重。
鍾教授也提到,在課審會上提案的委員,並沒有說明文言文「應佔30%」的比例是基於什麼標準訂出來的。日後雖然有其他人猜測,是參考過去國編本時代文言文佔70%、白話文佔30%的比例對調而成,但這仍然只是猜測。在標準不明的情況下,自然容易形成爭議,最後更演變成目前社會各種不同立場的大眾各說各話的結果。
研修小組提案的文言文45-55%是依據什麼標準?
鍾教授身為國文科研修小組的成員,也向我們說明了研修小組提案文言文比例的標準依據。第一個依據便是我們前面談到的,高中文言文的比例,是依據國中開始的國文課程難度提升,而比例隨之遞增的結果。但我們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既然比例是遞增的,那高中文言文課程的「最高比例」又是怎麼來的?
鍾教授解釋,針對解嚴以來社會對國文教育期待的轉變,以及社會各界對過去文言文佔國文科比例過高的種種批判聲浪,研修小組都有納入參考依據。例如國文教育究竟該不該是文學教育,甚至是「國學教育」?這些社會的質疑與批判,以及政黨輪替後政治價值的改變,確實都對國文科的選文標準有所影響。因此文言文在高中國文科所佔的比例,其實從95年課綱開始檢討後,逐年都有下修的趨勢。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