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大選只剩10個月 柬埔寨以「叛國罪」逮捕反對黨領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柬埔寨政府近來企圖排除國內美國勢力的動作不斷,繼將美國國際事務全國民主研究所驅逐出境,關閉美國所資助的《自由亞洲》和《美國之聲》等媒體後,則是把手伸向與美國關係深厚的反對黨領袖索根卡。
外電編譯:黎柏君(南洋誌)
9月3日柬埔寨時間上午2點,柬埔寨救國黨(CNRP)黨主席根索卡(Kem Sokha)以「叛國罪」之名遭突襲逮捕,為柬埔寨政壇投下震撼彈。
柬埔寨救國黨是該國最大的在野黨,隨著柬國的發展,該黨在2013年的國會選舉中取得了55席,緊追在長期執政的柬埔寨人民黨的68席之後。突襲逮捕事件引發當地社會譁然,也引發許多國際人權組織的關注。
被認為是柬埔寨政府喉舌的《Fresh News》報導指出,政府已握有根索卡計畫密謀「傷害」國家的證據。《Fresh News》表示,證據包含一段來自柬埔寨廣播網於澳洲分部的影片,此影片顯示根索卡和一些外國人士想要傷害柬埔寨王國,而這樣的行為就屬叛國。
根據柬埔寨刑法443條,「與外國勢力共謀」的定義為「和外國或其部門的秘密協定以煽動對柬埔寨王國的敵對行動或侵略」,若犯此罪將處15到30年有期徒刑。
柬埔寨政府近日動作頻頻,幾週前美國的國際事務全國民主研究所柬埔寨分部遭驅逐出境,包含由美國所資助的《自由亞洲》和《美國之聲》在內的十幾家廣播媒體也被迫關閉。緊跟其後的便是此次逮捕事件。
距離柬埔寨大選只剩10個月,柬政府似乎正著眼於打壓執政黨長期面對的對手,也就是柬埔寨救國黨。若黨主席根索卡判刑確定,根據今年稍早才通過的政黨法,救國黨可能將難逃解散的命運。
柬埔寨救國黨這週在逮捕事件後,發表聲明譴責政府的行為,認定此舉有「政治動機」而且也違反憲法,因為根索卡目前具有國會議員的身份,理當有憲法之下的議會豁免權。
柬埔寨救國黨呼籲當局無條件釋放根索卡,並請求國際社會能夠出手相救,以停止政府對柬埔寨救國黨和其成員的恐嚇和壓迫。
柬埔寨救國黨副黨主席Eng Chhay Eang在其臉書頁面上寫道,根索卡遭逮捕「對於柬埔寨是很嚴重的狀況」。他也貼出根索卡遭到警方上手銬帶走的影片,並寫道:人的苦難來自不公。
柬埔寨救國黨公共事務副主任,同時也是根索卡的女兒Kem Monovithya指出,根索卡和他的保鑣們當時在沒有防備之下,於住家遭到100多名警力突襲逮捕。
相比柬埔寨救國黨的錯愕和焦急之情,柬埔寨總理洪森的二兒子洪馬尼(Hun Manith)則在臉書貼文上寫道,「根索卡背叛柬埔寨。他承認他和美國有長期的計畫⋯⋯,多虧他讓我們知道誰是幕後黑手⋯⋯」
柬國一直都有傳言,洪森意圖將總理的大位傳給目前擔任青年部部長的二兒子,以在柬埔寨建立世襲統治。
世界上各個國際人權組織在事件發生當日,隨即表達對於根索卡突遭逮捕的關切。
人權觀察的亞洲倡議總監John Sifton形容逮捕事件為「一個柬埔寨人權的災難性大退步」。John Sifton表示,從柬埔寨政府誤用司法系統去噤聲和壓迫異議人士或政治對手的累累前科,可以看到政府的行動缺乏人民的信任基礎。他說,「33年來,洪森曾用過暴力、脅迫、貪污、濫用司法以維持權力,近年更加強打壓公民社會和異議人士的力度。」
Sifton呼籲柬埔寨的盟友和資助者譴責柬埔寨政府「對民主的破壞」,並召集柬埔寨駐外大使解釋他們政府的行為。他進一步指出,「國際社群,尤其是提供柬埔寨政府大部分年度預算的國際社群,應該體認到洪森如果不回頭的話,明年的大選不可能自由公平。」
東協國會議員人權組織(Asean Parliamentarians for Human Rights)主席Charles Santiago,也向柬埔寨日報記者表示根索卡漏夜遭逮捕是非常「驚世駭俗的」,而他認為這含有政府欲破壞柬埔寨反對黨的企圖。
Santiago發表聲明指出,若那些在國際社會中的一份子都不願意去挺身而出並採取作為,他們將成為使柬埔寨沈淪為徹底獨裁的共犯。
他進一步補充評論,認為「對於反對黨主席根索卡的逮捕,把柬埔寨執政黨(對於異議人士)的壓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驚世駭俗的境界。隨著大選將至,這很明顯就是一個在連競選都還沒開始就打算壓迫反對黨、卻又拙劣的企圖。這幾個月以來,我們一直在目睹政府提升壓制反對黨的力度,但現在首相洪森似乎很害怕真的選舉後的結果、他可能禁不起任何的競爭。」
近幾個月柬埔寨社會風聲鶴唳。柬埔寨小黨高棉力量黨黨主席Sourn Serey Ratha亦因為評論八月中發生的柬寮邊境衝突,遭政府以「污辱皇家軍隊」之名遭捕。
相關報導:柬埔寨大選前哨戰,反對黨「鄉選」勢力崛起 首相洪森:恐掀內戰
新聞來源:
- Latest Updates: CNRP Leader Kem Sokha Arrested for ‘Treason’ (Cambodia Daily)
- Khmer Power Party’s Head Sentenced to Five Years (Cambodia Daily)
- Hun Manith: Kem Sokha Betrays Cambodia (Fresh News)
責任編輯:楊之瑜
核稿編輯:吳象元
最新發展:
-
中國資助柬埔寨興建第二條快速道路,學者分析有助加強洪森政權選舉中正面形象 2月前
-
柬埔寨大選選什麼?選前一個月內修改《選舉法》,洪森強勢對付政敵更佈局兒子接班 2月前
-
【東南亞週報】 印尼嚴防疫情縮短聖誕新年假期|越總理范明政訪日|泰國遣返柬埔寨異議人士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柬反對黨領袖根索卡軟禁解除|越南音樂老師反政府言論判刑11年|泰將開放個人種植醫療用大麻? 3年前
-
柬埔寨今大選:萬年總理洪森恐料連任,批評者表示「選舉將是一場笑話 」 5年前
-
解散在野黨、打壓新聞自由,柬埔寨執政黨預期輕鬆拿下選舉 5年前
-
《金邊郵報》售予大馬商人,柬埔寨獨立報紙可能成絕響 5年前
-
柬埔寨洪森面對歐美經濟制裁壓力:「挾中」有恃無恐,惟成衣業台商得注意 5年前
-
「柬埔寨民主之死」執政32年洪森解散反對黨 大選勝券在握 5年前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