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組」不專業?選文經過106名國文老師投票

「文言文小組」不專業?選文經過106名國文老師投票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教育部「高中國文課綱課文言文選文小組」的成員名單,其中12人只有一人有國文專業,但其實這是課程審議的常態。

(中央社)
教育部今天召開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勢必觸及敏感的高中國文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國教行動聯盟等團體一早就在會場外陳情,呼籲分成A、B版教學,高中鄉土社團則發表聯合信,期盼降低文言比例。

預計於民國10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108課綱),語文領域的國語文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研修小組將文言比例訂在45%至55%,但進入教育部課審會程序,高中分組卻建議調降以30%為上限,引起軒然大波。

教育部今天在台北召開課審會大會,勢必觸及敏感的文白議題。國教行動聯盟、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全國幼教家長聯合總會等團體,上午就到會場外表達訴求。

課審會學生代表蕭竹均昨天晚間在臉書張貼一封來自高雄中學、新竹高中等多校鄉土、台灣文學社團的「致課審會的一封信」,傳達部分高中生的心聲和想法。

信中指出,過去他們接受的國文教育中,文言文佔了極大篇幅,上課時間也幾乎都花在講解文言字義,排擠其他文學的學習。使他們學了好幾年國文,走進書店,架上作家的名字卻常常一個都不認識。高中社團聯合信呼籲文言比例下降,並期待有更多台灣文學作品進入教材。

而今日的課程審議會大會,教育部課審會代表共有48人,僅有一人會前請假,截至上午10時30分時共有45人在場。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邱乾國中午接受電話採訪表示,今天共有八個議題要討論,包括八個案教材編選及一案教材資源,中午前討論到第四案。

上午經過3小時會議,有委員建議國中小每學期增加三篇自學課文,高中則由教師自行選擇,不過還在討論中,上午尚未完成表決

此外,早上的場合,有委員對「台灣新文學」的定義有疑問。國教院規劃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中寫到,「第四及第五學習階段(指國中、高中),白話文選以台灣新文學作家(含原住民族)之作品為主,兼及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文學論述等,並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

邱乾國表示,上午有委員對「台灣新文學」的定義有疑問,因此課審會決議請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研修小組再做清楚說明。

至於外界關注的文言、白話比例,以及推薦選文篇數、文化基本教材不侷限儒家四書五經等議案,課審會至中午休息時間前,都還沒討論到。

「文言文選文小組」只有一名國文老師,不夠專業?

9日,作家宇文正在臉書貼文表示,「課審會普高分組討論國語文文言文選文小組」12人,除了一名台南女中的林秀珍是國文老師外,其餘都不是國文專業,引發熱議。

根據教育部課審會資訊公開平台,這份「不專業名單」緣起自課審會高中分組5月21日的第13次會議,當時,包含各科領域、教育專業的26名課審會高中分組委員(高中課審委員共42人,當天僅出席26人),決議將國文課綱的選文分成甲、乙兩案:

  • 甲案:20篇推薦選文全數刪除
  • 乙案:推薦選文刪減至10篇或15篇

再由高中分組委員丁志仁召集自願參加的委員,另外組成「文言文選文小組」,透過網路問卷向學生、教師及家長進行調查後,提出10篇或15篇文言文推薦選文,最後將甲乙兩案提送「審議大會」決議。

因此由此可知,12名「文言文選文小組成員」是由「課審會高中分組委員」自願加入。而根據課審會分組委員名單,課審會高中分組委員共42人,其中包括教育專業及各科領域老師、學者,國文領域的委員共兩名(政大附中的楊曉菁老師、台南女中的林秀珍老師),與其他領域、每個領域各1~2名委員相比起來,並沒有比較少。

另外,這42名委員也並不是只審國文課綱或國文選文,而是審查所有領域、科目的高中課綱。以最近一次106年07月16日第17次會議為例,就是由這42名委員中的26名出席委員,共同審議英文科課綱,出席26名人員中,全部都不是英文專業。

聯合報報導,丁志仁也證實,選文小組成員是由秘書人員一一詢問普通高中分組委員42人中,誰有意願參加。

丁志仁表示,許多委員其實擁有多重身分,質疑這些人不具國文專業,不適合參與工作小組,本身就是很大的謬誤。討論人員背景的問題,如果套用在課程研究發展會的「領域課程研修人員」的課題上是有理的,但若套在課審會的「課程審議人員」上,就是刻意曲解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普高分組委員表示,選文小組只是被付委的一群,主要不是選文,而是作出選文的程序,最後的案子只是一個建議案,不具約束力,真正決定領綱是否通過的是課審大會,不是高中分組。

文言文選文投票,原訂50名國中生最後只有3名投票

文言文選文小組成員沒有問題,但文言文選文的過程卻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

為了進行選文的提案跟投票,這12名委員另建了「課審會普高分組文言文選文」網頁,網站中明列小組成員為丁志仁、楊遵榮、林秀珍、藍偉瑩、賴和隆、莊福泰、胡敏華、郭靜靜、廖耿志、王淑專、許晏紳、盧舒言12人。

網頁中也標明,「全體普通高中分組成員都可以提案」,但實際推薦選文的,只有四人,包括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丁志仁、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教師莊福泰、台南女中國文老師林秀珍以及張承堯。

其中這位張承堯最特殊,既不屬於12人的「文言文選文小組」中,也不在42人的「普通高中分組委員名單」中,無法確定背景為何。

另外,選文小組原本計畫讓600人投票選文,並透過實名制的投票系統,控制人數如下:

  • 國文領域高中教師100名
  • 非國文領域高中教師100名
  • 高中家長100名,其中高中、國中、國小家長,各不少於25名
  • 同學200名,其中大學、高中、國中同學,各不少於50名
  • 社會人士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