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悖論︰應否包容提倡「不包容」的思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包容有其限度,那麼,我們應該將煽動仇恨的言論都視為罪嗎?
作者︰MK Kong
自由與包容,都在現代社會十分重要,但這些價值的界線卻不易說清楚。近日香港也出現了相關的爭議,有人把自己的主張高掛,有人把別人的意見撕下。碰巧,美國上個月也發生了維州事件(8月1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夏律第鎮的種族主義遊行與衝突)。 外國臉書專頁《Philosophy Matters》引用了波普爾(Karl Popper)的寬容悖論(paradox of tolerance)來回應︰[1]
我想以這篇文章解釋一下當中的思想。
我們大概會同意包容有其意義。可是,要準確地理解這種價值,卻非易事。舉例說,有人可能用以下的原則來理解︰
寬容原則︰我們應該包容他人。
寬容/包容(兩詞語在下文皆指「tolerance」)的意思,一般指願意接受一些不敢苟同的行動或者言論。於是,這條原則按字面理解就會有不少看似荒謬的後果。例如,如果有人想要向我開一槍,即使我不認同他的行為,我也應該包容他。這立即就使我們想到︰包容也有其限度,並非一切行為與意見都值得去包容。
波普爾曾經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提出了寬容悖論來反對無限度的包容。波普爾在二戰期間書寫這本書,假想敵當然是德國的納粹與歐洲的法西斯等反猶太思想︰
無限度的包容必定導致包容的消失。如果我們連那些不包容他人者都給予無限度包容的話,如果我們不準備為了維護包容的社會而對抗不包容之士之攻擊的話,那麼,包容的人就會連帶着寬容的價值一起被摧毀。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段引文並未完整。他繼續寫道︰
在這個說法裡,我並非主張我們應該永遠打壓那些不包容思想之類的講法。只要我們還可以用理性的論證與公眾輿論來抗衡之,打壓肯定是不智的。但必要時,我們應該擁有打壓他們的權利,即使當中會用上武力。因為事情或會輕易變成這樣︰他們根本不打算與我們據理力爭,相反,他們視一切論證為偽造,甚或禁止信徒聽取任何的論證,教他們以拳頭或手槍去回應論證。因此,以寬容之名,我們應有不包容那些不包容他人者的權利(the right not to tolerate the intolerant)。我們應該宣布任何鼓吹不包容的運動為非法,而且應該視不包容的煽動與迫害為罪,正如我們應該視謀殺的煽動、綁架或復興販賣奴隸為罪一樣。(第一冊, 第七章,註四)
整個問題似乎正是,如果不包容的人以「拳頭或手槍」去攻擊你,包容的結果就是被毀掉。但似乎波普爾又想要說明更多,他說我們應該視煽動不包容為罪,如視煽動謀殺為罪。這是甚麼意思?是否說我們應該將煽動仇恨的言論都視為罪?
我認為不是。
首先,波普爾明確指他的說法不是要打壓仇恨者的表達自由︰只有當他們拒絕理性論辯與訴諸暴力時才要壓止他們。另外,煽動謀殺之所以是罪,並非純粹因為說「要幹掉某某」的言論,還需要證據顯示謀殺很可能發生,例如有明確的部署與計劃去殺人。因此,如果煽動仇恨有罪,亦應要有同樣的要求才能夠成立。那樣,較恰當的理解是,煽動仇恨言論之所以不應該被包容,在於它很可能會帶給他人實質的傷害,而不在於仇恨言論本身。
以我理解,波普爾的悖論只是成功指出包容那些不包容行為,有「自我推翻/毀滅」的後果,包容沒有帶來實質傷害危險的仇恨言論則不會有這種後果。至少,攻擊他人的行為與攻擊他人的言論之間的分別很重要,絕對不宜簡單地混為一談。這或許使得寬容悖論沒有那麼有趣,但這就是我的看法。我認為它的確沒有甚麼深刻洞見。
如果我們只考慮包容不同的意見或言論,這就明顯與言論自由相關。因為一個體現言論自由的社會,就應該接受不同而互相衝突的意見。問題是,是否所有意見與言論都應該包容呢?如果答案是「否」的話,似乎社會或者政府就有立法禁止或甚言論審查的理據。思想與言論大多不會如同向人開槍般實質地傷害他人,此重要分別使得我們應該對可怕的言論較可怕的行為寬容多些。
這種寬裕的態度,似乎亦有一整個傳統哲學理論支持。英國大哲學家彌爾(J. S. Mill)曾經提出一條傷害原則(harm principle)︰
除非某人的行為傷害到他人,否則那個行為不應該被任何力量(包括政府與社會權威)所禁止。
在一般的理解底下,這條原則只會理會某個行為有沒有造成實質的傷害,例如身體傷害或重大的利益損害,而不會計算純粹的情感傷害。彌爾區分開傷害(harm)與冒犯(offence),而只有前者應該被禁止。[1]原則為表達/言論自由提供基礎,所以甚至誹謗言論也可容許。那麼,這條原則亦意味着我們應該包容所有不會帶來身體傷害的意見與言論。[2]
容許誹謗言論的後果當然備受爭議。不過,即使某個行為不應被政府所禁止,卻不代表它可以免於所有的道德責難,例如我們仍然可以責備某人卑鄙惡劣。另外,如果誹謗言論有時也會帶來實質的利益損害,那這些言論就是屬於傷害而非純粹的冒犯。跟據以上原則,這些言論亦應該被禁止。
當然,要判斷何時構成實質的利益損害時有其困難。重點是,這些言論之所以被禁止,不在於言論的內容有多可惡,而在於其傷害他人的後果。同樣的說法可以放在仇恨言論之上。
總而言之,攻擊行為與仇恨言論可以有很重要的分別,不宜隨便混為一談。本文不是想要為仇恨言論應否被禁止的問題蓋棺論定,而至多只勾勒了一種傳統自由派對言論自由的看法。
後記︰忘了提及,有些人會搞錯了包容的意思,正確的理解是︰包容某些言論不表示要認同它。反對與批評某些言論亦不表示不包容它。包容只是說不要強制禁止他做甚麼或說甚麼。不包容即要強制禁止他做甚麼或說甚麼。
註釋︰
- 見《自由論》第二章裡最後一個反對的回應。
- 彌爾曾使用直接與間接傷害的區分意圖排除開他人(除了家人)的心理創傷。不過由於種種麻煩,本文採取不採取這對區分。如何詮釋此原則,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較保守的人一般希望讓「傷害」包涵的範圍廣一些,例如包括心理創傷以至「敗壞道德」等等,以圖收緊言論自由。日後有機會再詳談詮釋這條原則或相關的議題的問題。有興趣的室友不妨參考彌爾的《自由論》。關於傷害原則,網上較詳盡清晰的英文解釋可見於此︰Mill’s ‘harm principle’。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