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孫14年」證假新聞 陸網民:「官媒新聞我們總是相信」

「老人養孫14年」證假新聞 陸網民:「官媒新聞我們總是相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大媒體也助長了謠言的傳播,你們轉新聞都不需要審核查明的嗎?還口口聲聲要我們廣大網友不信謠不傳謠,官媒的新聞我們總是選擇相信並轉發的啊!不需要追究媒體的責任麼?!」

中國近日瘋傳一篇題為《老人撫養孫子14年考上復旦,發現「去世」兒子還活著》的新聞,在百度可找到超過7萬則相關搜尋結果,至少過百個媒體轉載報導,包括騰訊新聞,甚至出現在電視新聞報導上。不過,公安稍後公布這是一則假新聞,更鎖定了罪魁禍首是一名獄警。而揭發事件的離奇過程,引起了中國網民對假新聞歪風的熱議。

假新聞瘋什麼?

題為《老人撫養孫子14年考上復旦,發現「去世」兒子還活著》的報導稱,「王秀德」是襄州區雙溝鎮普通農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均打工為生,經濟條件不好;小兒子「王志文」博士畢業後,在國外工作,一直寄錢補貼家用,不料卻在2003年病故。兒媳將5歲的小孫子「瞳瞳」送回王秀德家中後,便不知所踪。去年,小孫子考上了復旦大學,今年暑假回來王秀德卻偶然在瞳瞳手機上發現:瞳瞳和爸爸、媽媽以及弟弟的合影。原來,王志文是受不了家中經濟壓力,在老婆慫恿下晡著老父離開了家,且一直叫孩子不要向祖父說。(如果你很想看整則假新聞,你可以點擊這裡

這則新聞上周三(6日)由名為「麒琅曦」的帳號在騰訊發布,讀者都不齒文中「王志文」的惡行,指他未盡孝道,文章被多個大陸的知名新聞網站轉載,連電視也有報導這則消息,當然,轉載報導的記者並沒有親自採訪過文中的「王秀德」,而是引用原報導的文字及相片演譯。

報導中「王秀德」的照片:

1000
7c3022bf4873599_size360_w566_h363
7b8be2ce2eb7515_size595_w574_h370
d56d66999a49970_size514_w580_h403

由於文中講述的事發地在襄州區雙溝鎮,襄州區公安部門和雙溝鎮委鎮政府對此事十分重視,立即展開深入調查。不過,不論是兒子「王志文」、父親「王秀德」,都沒有發現身分相符的人。

後來,有記者在網上發現「麒琅曦」的另一篇文章《八旬老人菜地被淹》用了與上文的同一樣3張相片,但故事的老人不是「王秀德」,而是叫「王修德」,是襄城區臥龍鎮人。記者於是到了臥龍鎮,真的找到了他。

老人遭鄰里戲謔

當記者告訴王修德「老人撫養孫子」的新聞後,他很生氣,原來大約10天前,他正在拔山藥,看見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拿著相機對著他拍照。男子自稱是記者,姓何,專門報導平常百姓生活。王修德聽到後,想起了自家菜地被淹的事,於是將「何記者」帶到了自家菜田旁。

「他還給我照了很多相,就在我家的菜地邊上,他還讓我假裝賣菜,又照了一張。」王修德老人見這名記者如此熱心,很高興。

不過,本想著找記者解決菜地被淹的事情,沒想到卻成了假新聞的主角,王修德很生氣,「他這是敗壞我的名譽!我要是再見到他,一定要找他討個說法!」

王修德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兩個孫子都已工作了,兒子在家務農,他跟隨兒子居住。

一篇兒子「詐死」的虛假信息就在網上傳播,不僅改寫了王修德,還編造了如此離奇的故事,讓王修德經常遭到周圍鄰里的戲謔。「鎮上人都認識我,見面都稱老王。如今遇到就會笑我怎麼成了雙溝人,還有個在國外的兒子。」王修德說。

罪魁禍首是一名獄警

結果,襄州區公安分局介入調查,查出編造假新聞的自媒體「麒琅曦」真實身份,竟是襄陽某監獄教育科何姓副科長。談及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何男辯稱,他寫的是文學作品,沒想到被轉成了新聞。江蘇網警今天在官方微博公告這是不實新聞,並表示何男已被停職。

何男營運的自媒體從2016年上半年起,至今發布了幾十篇類似的「社會奇聞」,題材與背景幾乎都是基層偏鄉老人的悲慘故事,還附上清晰動人的照片,加上情節聳動,不但點閱極高,也被國內外媒體廣為轉載。

中國網民罵媒體「轉載」成風

在官方確認屬假新聞消息後,中國網民除了指獄警「無聊」外,也不滿中國媒體不經審查,隨意轉載新聞,「各大媒體也助長了謠言的傳播,你們轉新聞都不需要審核查明的嗎?還口口聲聲要我們廣大網友不信謠不傳謠,官媒的新聞我們總是選擇相信並轉發的啊!不需要追究媒體的責任麼?!」、「黨媒體造謠弄虛作假也要定罪,法律面前也要人人平等,而不針對民眾」、「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有些媒體總想搞個大新聞,實事求是你們是做不到了」。

而就在證實是假新聞之後,中國眾多新聞媒體都未有及時更正報導,其中鳳凰網、新浪網及騰訊網的新聞頁面,仍然可以閱讀到原本的新聞,而未加上任何警示語句,只有網民在留言:「網上報導已經說:“這是假新聞!”正在查處報導了假新聞怎麼還不下架?」考慮到大陸媒體都由官方操控,互相抄襲新聞本來就沒有版權的問題,同一則新聞,不論真假,只要是高點閱率的,短時間內都會不停被複製貼上,所以要互聯網上完全清除這則假新聞,可能性極低。

螢幕快照_2017-09-13_下午8_52_20
鳳凰網上仍然看到相關假新聞,評論點閱人數成千上萬。
螢幕快照_2017-09-13_下午8_55_01
遼寧衛視也報導了。

而黨媒《新京報》則發出快評,痛批這篇文章謬傳極廣,跟有關自媒體平台疏於真實性審核、部分媒體輕佻轉載不無關係,但涉事自媒體無疑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