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人依舊噤聲?有些臉,真的是自己湊上去被打的

為什麼藝人依舊噤聲?有些臉,真的是自己湊上去被打的
Photo Credit: 林健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藝人們不去賺那個錢會餓死自己嗎?但是他們卻為了不得罪對岸的廣大市場,搞的連聲援香港也只發一些藏頭藏尾的臉書動態,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討論的事。

我還是對藝人不出聲這點很不能諒解,今天台灣環境不好,你必須要去對岸賺中國錢,但藝人賺錢,不是為了賺一、兩口活命飯錢,而是百萬、千萬的拿人民幣。孟子在〈告子上〉篇裡說: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差一口飯就要餓死了,今天有人施捨飯菜給他,但是是用一種羞辱的方式叫你來吃、用腳踢給你吃,不但一個有氣節的人不願意接受,連乞丐都會選擇尊嚴而不吃這口飯。

試問,今天藝人們不去賺那個錢會餓死自己嗎?五月天少開幾場鳥巢會餓死嗎?我想不會,但是他們卻為了不得罪對岸的廣大市場,搞的連聲援香港也只發一些藏頭藏尾的臉書動態,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討論的事。

陳妍希在微博上被中國網友罵到爆,台灣的大家都在說,中國人就是這樣沒水準,不尊重不同的聲音,但反過來想,試問今天有個中國藝人在臉書上支持中國,哪個台灣人會在她的臉書粉絲頁上說「我支持妳,我尊重妳,我覺得妳好愛國,我覺得我更愛妳了。」我想可能還是會有這樣的粉絲,但是絕對比狗幹她的少非常多,多數人一定叫她滾回中國去,妳這個426。

在民族情感之下,其實大家的反應都會是一樣的,因為我們對這個有著同樣生活方式、同樣的語言結構的土地是有情感的,一旦有人想要批判這塊土地或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大家一定會對之感到反感,這就是同一個社群之中的個體跟社群與社群中的其他個體間的共同感。

於是我想說,怎麼沒有人想問陳妍希,為什麼非要去中國?為什麼幾百年沒在台灣的節目裡出現?為什麼要開微博?為什麼中國網友羞辱妳是小籠包不是小龍女的時候,妳不是站出來捍衛妳的人格,要他們學會尊重;而是加緊減肥,在微博放出辛苦運動的照片,只是怕得罪了中國觀眾失去市場?

有些臉,真的是自己湊上去被打的。

Photo Credit:  Tang Ku  @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Tang Ku @ Flickr CC BY 2.0

支持是一回事,但是有些東西還是要搞清楚。你可以怪產業結構失衡,台灣賺不到錢,可以怪政府、文化部,怪他們的無良政策傾中所以台灣藝人只好去中國。但是細細的推開來想,也不過就是你想賺錢,中國比台灣好賺百倍,所以你寧可不要你的尊嚴,丟掉民族情感與國家認同,過去賺那些出賣靈魂的錢。

說句老實話,台灣藝人去對岸不是這一、兩年的事了,現在只是全部搬上檯面,台灣有點知名度,馬上往對岸發展,老的小的,寧可去被羞辱當個小咖,也要去對岸賺中國人民幣。看看現今台灣演藝界,有能力的,誰還在台灣?這跟有錢人就想移民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雖然資訊的取得相對較少,但我觀察香港這幾天,除了早已反中許久的黃秋生、杜汶澤,今天剛看到表態的張家輝,比較大咖的就屬華神說不要使用催淚彈(本文完稿時僅見上述藝人表態),但其實也並未直接表明立場。許多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咖藝人一樣還在觀望沒什麼聲音,這樣的觀望反而比直接表明支持或反對來得更讓人覺得難過。這其實就突顯了一件事,就是他們在看看那個立場對自己最有利,即便是倒向那個笑裡藏刀的恐怖政權亦然。

在康德的學說裡,一件事情是不是道德的,我們該不該這樣做,其實就是回到我們心中的道德理性,一旦這件事不道德,你的心是會有感受的。我想,很多的藝人不是沒有情感,而是深陷在某個結構之中,無論是被控制或是市場考量,但,那種違背良心如坐針氈之感必然是如影隨形的。

如果這些在微博上動則百萬粉絲的藝人出來表態,如果塞爆鳥巢的五月天舉手高呼,如果能多幾個張懸,多幾個黃秋生,我想,這也許不會只是佔中,而是足以改變歷史,改變世界的偉大行動吧!

當然,這只是我在空想。

Photo Credit: 林健恆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