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與眾不同」付出代價:精神層面過於活潑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為「與眾不同」付出代價:精神層面過於活潑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Photo Credit: A Health Blog CC BY SA 2.0 Design: Alex La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會給這群人冠上某種病理學名,是由於他們的行為舉止與「一般人」不同、不在「標準值」之內。因此當我們說某人有XX缺陷時,是否也可以說這個人只是「不一樣」而已呢?當在這病理學名亂如麻的世界中,我們很難將某人的特別行為,判定為某單一病症。而我們又如何界定某人是屬於合理範圍內的異常現象?

文: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

你只是單純與一般人不同嗎?

要解決「缺乏自我」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帶著任何恐懼或假謙虛的態度,誠實地面對自己原本的樣貌。其實「你是誰」這個問題,我們在《想太多也沒關係》一書中就已談論過了。當我們說到「大腦多向思考者」時,我們會問:他們是誰?他們的行為表現是如何呢?這些人是天才資優生,還是一種智商高於情商的人?或是早熟的小孩?是不是「大腦多向思考者」也包括有閱讀障礙、拼寫障礙、算數障礙或圖像障礙⋯⋯等的XX障礙者呢?又或者這類的人士是過動兒?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自閉症、左撇子?還是有邊緣性格的人或有憂鬱與躁鬱症的人都可以算在內呢?在《我的自閉生活》一書中,作者潭伯・加登(Temple Grandin)指出,那些擁有超高智商或有閱讀障礙的人,至今為止都是尚未開發的未知領域。

我認為,當「一般人」研究以上提到的症狀、現象時,會過於切割每個症狀,將每個現象賦予單一的醫學名稱。之後,專家學者便專門地研究這些各別不同的障礙或症狀。因此,無法發現「大腦多向思考者」,其實是一個整體現象的事實。

為了要了解哪些人是「大腦多向思考者」,我們必須先釐清以上各個醫學名稱與內容,其中不同的病理學名中,有些現象在部分的病症中,會有重複或互補的狀況。同時,也必須說明的是:之所以會給這群人冠上某種病理學名,是由於他們的行為舉止與「一般人」不同。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舉止不在「標準值」之內。因此,當我們說某人有XX缺陷時,是否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只是「不一樣」而已呢?當在這一片病理學名亂如麻的世界中,我們很難將某人的特別的行為舉止,判定為某單一病症。尤其是,我們又如何界定某人是屬於合理範圍內的異常現象,或是異常中的特別現象呢?

既複雜又特別的思維

我建議使用「思維」二字來看待「大腦多向思考者」的智慧:他們擁有的是特別的、複雜的思維系統,其思考運作的方式就像蜘蛛網絡一樣,會不斷地發散,同時還會回溯到之前的經驗。

在《想太多也沒關係》一書中,我曾描述:相較於「一般人」的思維是以線性、序列的方式思考,而「大腦多向思考者」的思維則如同樹枝狀地,開枝散葉。首先,這是理解你思維機制的第一個概念。然而,之後我發現到使用「發散」與「串連」的思維方式來解釋你大腦運作情形是既不完整,也不精準的;「發散的思維」只能說明你大腦運作功能的一部分而已。因為,你的思維運作還包括回溯與交叉功能的網狀思考。而且,假如我說你的思維如樹枝般的發散,其實這說法含有線性的概念在其中。因此,我覺得用「複雜」的思維方式來形容「大腦多向思考者」的大腦功能,其實更貼近。但「複雜」並不一定意味著混亂的意思!

我們來看看埃格・莫蘭(Edgar Morin)如何定義「複雜性的思維」:

複雜性的思維,首先是一個念頭接著另一個念頭。一般的傳統思維是,人們在知識學問上作各個不同的分門別類,而形成單一學科或領域。然而與傳統的思維相比,『複雜性的思維』會不斷地產生交錯、連續、回溯的思考模式。

這樣的思考模式不同於將知識切割,形成不同科目的「線性思考」模式。因為「複雜性的思維」是根據其當下事件的情況,將知識重組。如果可能的話,會以整體的方式將各個不同的知識還原於其中。

因此,當我們觀察「複雜性的思維」運作時,會理解到這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所有的資訊都是根據當下事件的情況(contexte)進行分析、思考,而以全觀式的概念來解析所有資訊,也就是說某部分的訊息是屬於整體的訊息,而整體的訊息其實也隱含在某部份的訊息裡。「複雜性的思維」是以「迴路」的方式運作,而不是以線性的因果關係運行。這種思維,它不僅考慮到環境的主觀性,也權衡其不完備性:所以,「複雜性的思維」是永遠不會是完美的,也不會面面俱到、盡善盡美。但它會不斷的演變、修正其想法。也因為「複雜性的思維」是一種機械式的互動機制,當事人會根據原因,便聯想到結果。

因此,這種思維模式有如運用汽車GPS(全球定位系統):你的目的地是單一、固定的,但你抵達該目的地的規劃路線則維持靈活彈性;可以不斷地重新評估,根據當下狀況而作調整。我們除了用GPS這比喻來說明你的大腦運作外,其實你大腦所擁有的GPS是更靈活:你大腦中目的地會不斷變更調整,也就是說你連目標都是彈性靈活的。而唯一不變的是,你對人道關懷的價值觀。

此外,「複雜性的思維」沒有分層、階級的觀念,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元件可以控制整個系統。這也許就可以解釋「大腦多向思考者」為何對於社會上的階級概念是如此難以接受的原因!

可是,擁有「複雜性的思維」的人,當他遇到不複雜、簡單的事情時,就會產生無聊的感覺,甚至會發生情緒低潮的情況。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腦多向思考者」常會被認為有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缺點。那實在是因為當下的事件,讓他們感到過於簡單、無趣,因此會產生無聊、不專心的行為。

舉例來說,有的父母會對我說,他們的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因此被貼上「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標籤。然而,他們發現他的孩子竟可以花好幾個小時專注在堆疊樂高積木上,但卻無法專心在課堂上的學習。「大腦多向思考者」之所以會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當對話者或演講者說話的節奏過於緩慢,或者過於圍繞在主題的外緣時就會難以集中注意力。此時,「大腦多向思考者」早已淹沒在說話者所敘述的細節中(就「大腦多向思考者」的角度來看),又或者因為他腦中正有個打不開的結,自己一直在這想法裡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