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總統說,今天是國家防災日,全國各地將同步舉行地震及海嘯的防災演練,早上9時21分,國內每個4G手機用戶,都會收到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地震通報簡訊。
(中央社)
今(21)日是九二一大地震18週年。也是國家防災日,總統蔡英文說,防災日的意義是在一次又一次演練中,把防災意識和知識變成每個人常識,這是政府努力做的事情,讓台灣社會更安全,每天都要有防災意識。
因為九二一大地震,政府將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每年舉辦地震演練。教育部配合國家防災日活動,在全國各級學校和幼兒園進行地震避難掩護演練。今年政府首度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發送國家防災日地震告警訊息到民眾手機。
蔡總統說,今天是國家防災日,全國各地將同步舉行地震及海嘯的防災演練,早上9時21分,國內每個4G手機用戶,都會收到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地震通報簡訊。
蔡英文還在臉書詢問民眾「你收到災防簡訊了嗎?」有臉友回說「收到!」但有臉友沒收到,貼上哭哭的表情符號,留言「我是國家級邊緣人」。
此外,蔡總統在臉書說,到了早上9時59分,台灣本島所有有線電視用戶的收看頻道,則會自動切換到公視13台,播放兩分鐘的演習影片。
蔡總統要大家放心,這不是電視故障,這是由消防署首度規劃的「指定電視頻道播放重大災害緊急訊息」演習;她也請大家預先打開電視,看看頻道有沒有順利切換。
蔡總統發文最後並標註「921國家防災日」和「國家不會遺忘你」。
對於總統的詢問,臉友反應兩極,有人收到,有人沒有收到。有臉友回答「收到!」「報告總統!收到簡訊了!」
不過,許多臉友沒有收到簡訊,大吐苦水。臉友留言說:「我是國家級邊緣人」「我在那邊幫忙通知,然後別人都收到,我卻沒有。超邊緣」「為什麼我家人都沒收到,住在三不管地帶好像沒人關心一樣」「沒有收到喔#被國家遺忘」。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在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這是電信業者出問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跟業者聯繫,了解原因。這次簡訊發布情況不如理想,的確有瑕疵,造成部份民眾沒有收到簡訊。院長賴清德也指示,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副主任王怡文表示,目前了解,沒收到簡訊的民眾,多是中華電信4G手機用戶,其他業者的用戶則有收到。
王怡文說,過去的演習簡訊測試是分區舉行,大致都算良好,接收率都有八、九成,昨天深夜測試也沒問題,今天上午是首次全國測試。NCC、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等相關部會,以及電信業者將組成專案小組,把問題弄清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基礎設施事務處副處長徐國根表示,中華電信4G是網路出狀況,將責成中華電信查明原因,並對外說明。
《蘋果日報》報導,中華電信稍早表示,今天配合政府防災演練發佈全區921災防告警簡訊,上午9時21分第一次發送,部分地區4G系統解碼發生障礙,造成客戶手機未能接收成功,第二次沿海地區海嘯訊息於十時整成功發送。至於為何第一次發送會發生部分解碼錯誤現象,正和承商深入追查中;對本次事件,甚表歉意。
不過NCC也提到,除了放送端有問題外,如果民眾在告警訊息區域及發布期間內,用手機進行傳統語音通話,或是當時正在使用3G服務上網,都可能無法收到上述災防告警簡訊。NCC表示,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上NCC官網災防告警專區查詢。
根據NCC統計,截至今年9月1日止,經過型式認證,可接收完整災防告警訊息3G、4G手機共有305款,NCC也有提供選單式便捷查詢手機支援接收災防告警訊息(PWS)功能網頁,只要點選要查詢的手機廠牌、手機名稱或是型式認證號碼查詢,就可確認手機是否具備接收災防告警訊息功能。
蔡英文:每天都要有防災意識
蔡總統今天到台北市景美國小視察演練過程,早上9時21分,學校廣播發生強震,學生在教室內部就地進行緊急避難掩護,當地震警報解除後,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帶著家庭防災卡並戴上防災頭套,疏散至操場,搶救組則快速巡視校園,尋找是否有受傷學生,再模擬緊急救助、通報、人員安置等狀況。
演練完畢後,蔡總統致詞。她說,今天看到小朋友演練,井然有序聽從老師的指揮,能夠熟練做災害時候的防範措施,她看了非常高興、很欣慰,這是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教育局長期以來共同合作達成成果,希望持續努力,希望小朋友在練習之後,回家可以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這個經驗。
蔡總統說,九二一大地震使得台灣很多人喪失寶貴生命和親人,是個很傷痛的記憶,希望台灣整個社會都可以做好防範和準備,當災難來時,把損失傷害降到最低,讓小朋友得到最好保護。
她說,九二一地震之後,整個國家制度和訓練體系,能讓小朋友在警報發布之後,很冷靜找掩蔽,戴上頭套,聽老師指揮疏散,大家都很棒。
蔡總統表示,國家防災日的意義是在一次又一次演練中,把防災意識和知識變成每個人常識,這是政府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校長、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努力做的事情,讓台灣社會更安全,生活更安全,每一天都要有防災意識。
台灣外海地震測站 前瞻計畫再增6座
中央氣象局近年加速設置地震觀測系統,尤其是外海觀測站。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今天指出,前瞻計畫將增設6座,2020年共達9座外海地震觀測站。
氣象局統計,台灣70%地震震央發生在東部外海,為更快速掌握地震資訊,氣象局在宜蘭外海設置首座海底地震觀測站,2011年啟用,但2014年遭拖網漁船勾壞電纜。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