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講辣椒醬?新加坡鹹蛋黃醬的前世今生

還在講辣椒醬?新加坡鹹蛋黃醬的前世今生
Photo Credit: Irvins Salted Eg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終於有自己的伴手禮,竟然是現時被網購公司炒高至差不多兩百塊港幣的脆口零食。

友報專欄作家在講新加坡人吃正餐甚至甜品都佐上辣椒醬。我以翻白眼完成速讀,「不是吧!連香港人都開始懂得排隊團購鹹蛋黃醬洋芋片片魚皮,你還在講甜多於辣的快餐店薯條沾醬?」

鹹蛋黃醬鹹魚翻生,在新加坡也只是近年的事。南洋華人飲食比兩岸四地的人更傳統,古早味更是很多老饕專崇的味道。所以,二、三十年前一般市面見到有鹹蛋黃的菜式,應該只有金銀蛋莧菜、廣東粥、和不用蒸皮的月餅。

到90年代,有海鮮店在辣椒螃蟹和胡椒螃蟹以外提供更多選擇。最吸引我的是上湯米線和鹹蛋黃奶油味。這兩種味道只有少數店家有做,但卻是港女想吃蟹但怕辣蟹太刺激的第三條跑道。攪碎了的鹹蛋黃、奶油伴黃糖翻炒,鹹香和甜味沒有違和,加上咖哩葉和少量辣椒的襯托,實在是味蕾的鴉片,哪管營養師已經多次警告,醬汁是膽固醇的溫床。

IMG-20170920-WA0001
照片由作者提供
鹹蛋黃金沙蟹

直至2008、09年,這兒的港式點心店的奶黃包突然由實心變成流沙餡,鹹蛋黃就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再引爆的,是有兩家餐廳分別推出鹹蛋黃流心牛角包,由中式包餡變成脆口法式包點;自推出以來,小店的排隊人龍到今天都沒有停過。這次變成全國風潮,是因為其中一家餐廳拿了穆斯林「Halal」認證,鹹蛋黃變成全國不同族群共同追趕的潮流。

然後,鹹蛋黃醬變成辣椒醬過後的國民蘸醬,菜式亦由螃蟹、甜點開枝散葉。中式有小炒館子的炸魷魚酥、炸雞丁、炸軟殻蟹、炒蝦甚至炒苦瓜;西式的培根義大利麵由生雞蛋黃上碟變成鹹蛋黃,有店家早餐鬆餅和斑尼迪克蛋的荷蘭醬變成鹹蛋黃醬,甚至有冰淇淋店出鹹蛋黃冰淇淋,酒吧推出含鹹蛋黃的雞尾酒⋯⋯

形勢已經逼到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炸雞漢堡也要蘸上鹹蛋黃醬,也把薯條和麥樂雞旁的果凍辣椒醬撤換成鹹蛋黃醬,作為國慶季節限定菜式。某家專買鮮醬油的公司更為了方便在家料理的家庭主婦,推出了一包包已經磨細了的鹹蛋黃粉。盛況空前,賣鹹鴨蛋的批發叔叔,未到鬼門關已經笑了。

事情到現在,就到網上瘋傳成新加坡繼斑蘭蛋糕和藥油後必買伴手禮的「鹹蛋黃洋芋片片魚皮」。最離奇的是,賣魚皮的不是新加坡人,是留學澳洲畢業後輾轉到新加坡中式小炒館發展的印尼華僑來襯熱鬧。魚皮店擴張得特別快,樟宜機場二號客運樓禁區也連著長長人龍。不用曾志偉的米奇老鼠聲,我們知道新加坡終於有自己的伴手禮,竟然是現時被網購公司炒高至差不多兩百塊港幣的脆口零食。

新加坡人排隊買吃的已經世界馳名,但這次我第一次看見,一個真正本土發明的食譜,人龍比當年的Krispy Creme甜甜圈、半熟起司塔和泰昌檀島蛋塔更長,更持久。當年旅遊局宣傳新加坡美饌提到肉骨茶辣椒蟹,曾經被不少馬來西亞華僑嗆聲說新加坡食譜不正宗非原創,這次風靡亞洲的鹹蛋黃醬,完勝得無可挑剔。

這應該教新加坡驕傲好一陣子。也難怪,因為最近思鄉病,到了檀島一趟。餐廳奉上的蛋塔,比我的手還冷。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