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族義士安重根(中)——刺殺前夕的外患:三次韓日協約

韓國民族義士安重根(中)——刺殺前夕的外患:三次韓日協約
Photo Credit: P. F. Collier & Son@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07年7月19日,伊藤博文逼迫高宗退位,安重根這時才發現,日本也只過是披著羊皮的狼,更勝於過往宗主國清朝對朝鮮之壓迫,且也已經把手深入到朝鮮半島內了。

但日本的野心並不甘願止於此,於高宗退位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7月24日,馬上打鐵趁熱,強迫大韓帝國簽訂《第三次韓日協約》(제3차 한일협약)。這次協約比起前一次又多上兩條,又稱《丁未七條約》,可說是壓倒大韓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細觀七條約條文,大韓帝國完全屬於「被動」、無法說不的局面。其中規定韓國一切法令、內政重大措施與高等官員之任免,都得經過日本統監批准才可變動外,同時協約未公開部份,也提到大日本帝國一舉解散大韓帝國武裝軍隊,各部次官、警保局長、法院與監獄等司法權與警察權之重要官員,多為日本人擔任。

情何以堪,大韓帝國!

強迫大韓帝國簽下這些《韓日交涉條約》、《乙巳勒約》、《日韓協約等不公平條約》,其背後主導者正是明治維新元老,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也是時任朝鮮統監的伊藤博文。

經過三次的韓日協約,安重根枉然大悟地看破日本人手腳——大日本帝國根本不是保護朝鮮半島,讓他們得以脫離中國而獨立建國——反而,日本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更加兇殘的侵略者、殖民者、加害者,欲殘害他祖國朝鮮人民。

之所以會讓安重根如此絕望的原因,在於早先東學農民運動爆發時,幼齡16歲的安重根也跟隨父親安泰勳當起義兵,且配合日軍一同打擊東學「暴民」,一心只想藉由自己一己之力,早日想讓國家安定下來,然而東學農民運動勢力日漸削弱的情況下,朝鮮王國政體卻只想偏安,無心於國政。甚則,朝廷反而還怪起當年幫助平定東學之亂的人們,如要求安泰勳繳回鎮壓東學軍,疑似貪污的五百石軍糧,否則的話打算逮捕他。

但沒有的事、不存在的軍糧,要安泰勳去哪裡生出來呢?

心灰意冷的安重根跟隨父親躲到漢城法國天主教堂內,在法國人庇護下,躲過了這場風暴,也因此契機,1895年安重根接觸到西方天主教思想,進而在1897年,他與30多名信徒,正式受洗成為天主教教徒,教名為多默(Thomas)。

然而在日俄戰爭前後,安重根仍未看透日本人真實的目的,因為1985年日本打敗清朝帝國,讓朝鮮半島人民擺脫長久以來的宗主國,看似前途一片看好,又加上日俄戰爭,日本逼和俄國,若是大韓帝國能跟日本關係打好的話,獨立建國之日可說不遠。

然而,老奸巨猾的伊藤博文的心思,並非28歲的安重根所能看透的。

1907年7月19日,伊藤博文逼迫高宗退位,安重根這時才發現,日本也只過是披著羊皮的狼,更勝於過往宗主國清朝對朝鮮之壓迫,且也已經把手深入到朝鮮半島內了。

韓國民族義士安重根(下)——刺殺伊藤博文:大韓獨立萬歲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