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斯——由被降至U23儲物櫃也沒有,到成為愛華頓救世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尼亞斯於愛華頓的發展會如何?只有天知了,但我相信,以他這股專業態度,無論在哪一球隊,都會取得成功。」
職業足球場英雄地,綠茵場上,球員莫不使出渾身解素以爭勝,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任何借口逃避。但假如,綠茵場外的各種人事際遇,令你根本未能踏足球場證實自己,足球生涯陷入低谷,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2016年1月,塞內加爾國腳尼亞斯(Oumar Niasse),挾著2015年俄羅斯超級聯賽最佳球員之名,以1350萬英鎊來投英超球隊愛華頓(Everton)。當時球隊上下都對尼亞斯寄以厚望,希望能成為當時球隊首席射手盧卡古(Romelu Lukaku)的最佳支援。奈何尼亞斯加入愛華頓後,屢受傷患困擾,加上盧卡古大熟大勇,令尼亞斯上陣機會少之又少。
球員傷患經常發生,痊癒後總有機會吧。怎料至2016年季尾,拍板簽入尼亞斯的愛華頓領隊馬天尼斯(Roberto Martinez)被炒,而新一球季,愛華頓聘用朗奴高文(Ronald Koeman)為新領隊,當時尼亞斯萬料不及是,朗奴高文的到來,原來等同惡夢的開始。
被降U23儲物櫃也沒有
當新一球季朗奴高文組班,他和尼亞斯講的第一句便是:「你不在我的計劃內。」尼亞斯在新一季球季從未打過一場正式比賽,便被朗奴高文判了「死刑」。此後,尼亞斯不單不被獲分派球衣號碼,被禁與一隊成員跟操,亦順理成章「降級」為U23球隊成員。更甚者(離譜)是,尼亞斯連一個儲物櫃都不獲分派。(U23球員一般也會有自己儲物櫃)

老實講,這對一名英超一隊球員來說幾近乎侮辱。惟當時尼亞斯接受傳媒訪問,問及遭此待遇感受時,表現淡然:「我把所有裝備放入袋,到訓練場地把袋放下,訓練後,便直接把所有物件放入車然後回家。」似乎完全不當一回事。(I come with my bag and I just have a place that I know. I put my bag down, I train and after, I put everything in my car and go home.)
他續說:「老實講,我不應受如此對待,但我可以做的是繼續盡力打拼以求改變現況。」(And, to be honest, I think I don’t deserve this but what I can do is just keep my head and fight to change things.)1。
尼亞斯亦一如所言,在2016/17 U23賽事中,上陣6次入了13球,成績可人,當中一場對韋根的賽事更大演帽子戲法。
2016/17下半季,尼亞斯被借往英超球隊侯城(Hull City)時仍有表現,上陣19場入了5球,其中一球更是攻入愛華頓同市宿敵利物浦(Liverpool)的大門,更令愛華頓球迷雀躍萬分。
蜀中無大將、朗尼作中鋒
2017/18球季球會轉窗期間,愛華頓把首席中鋒盧卡古(Romelu Lukaku)賣予曼聯(Manchester United),並一直心儀阿仙奴(Arsenal)的法國中鋒基奧特(Olivier Giroud)為替代人選,但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基奧特最終拒絕來投,而直至轉會窗關閉,愛華頓仍未能找到替補中鋒人選,頓成蜀中無大將、「朗尼」(Wayne Rooney)作中鋒。惟即使如此,朗奴高文仍未回心轉意,多次表明尼亞斯可隨時離隊。
而事實上尼亞斯在轉會窗關閉前一刻,水晶宮的確已提出收購並獲接納,但據聞因若干技術問題令交易最終未能成事,尼亞斯於是仍留在愛華頓。事後想來,仿如是命運之神要令尼亞斯留在愛華頓陣中繼續等候機會。
盧卡古離隊、新來球員仍未入局、以及朗奴高文的奇怪布陣,令愛華頓表現不如預期,9月底後更連續四場賽事不入一球但狂失12球。朗奴高文備受批評,令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重用尼亞斯的可能性。正好聯賽盃賽事愛華頓對新特蘭,尼亞斯的機會來了。
機會一來,一球成名
9月20日對新特蘭的聯賽盃賽事,愛華頓有好開始,至下半場51分鐘已領先2比0,眼見勝算在握,朗奴高文於是在66分鐘,換入尼亞斯。
賽事進行至83分鐘,愛華頓年輕中場湯戴維斯(Tom Davies)於新特蘭禁區右上角右腳斬波至遠柱,尼亞斯衝前、用心口把球控下來,並隨即以右腳快腳射往遠柱,皮球應聲入網。這球竟然是尼亞加盟愛華頓近20個月來首個正式入球!此時此刻,想來尼亞斯必定百般滋味在心頭,但三日後,更輝煌的一刻正在等著他。

9月23日的英超賽事,愛華頓主場迎戰般利茅夫(Bournemouth),此場愛華頓對勝出是志在必得,事關球隊已在聯賽榜末端,不能再失分。惟反而愛華頓是先失球的一方,在落後的情況下,朗奴高文55分鐘換入湯戴維斯及尼亞斯,轉打442陣式,至77分鐘終有回報。又是湯戴維斯禁區外直接妙傳尼亞斯,尼亞斯不負老拍檔所托,接應轉身勁射入網, 追平1比1。葛迪遜全瑒歡呼,高呼尼亞斯名字,唯一保持沉默的,便是領隊朗奴高文,或者他不求和但求勝,又或者,尼亞斯的表現,正硬生生掌了自己一巴掌?但第二巴掌又來了。
至82分鐘,湯戴維斯小禁區勁射,足球被般利茅夫守衛擋出,彈高至遠柱,尼亞斯見機不可失跳頂攻門,足球儘管被守門員撥出,但卻剛巧落至尼亞斯腳下,多謝,補射入網。愛華頓反超2比1,全場再度高呼尼亞斯的名字,而這次朗奴高文亦終於振臂高呼,只要贏波,掌多一巴掌又如何?
由落難球員變球場英雄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