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斯——由被降至U23儲物櫃也沒有,到成為艾佛頓救世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尼亞斯於艾佛頓的發展會如何?只有天知了,但我相信,以他這股專業態度,無論在哪一球隊,都會取得成功。」
職業足球場英雄地,綠茵場上,球員莫不使出渾身解素以爭勝,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任何借口逃避。但假如,綠茵場外的各種人事際遇,令你根本未能踏足球場證明自己,足球生涯陷入低潮,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2016年1月,塞內加爾國腳尼亞斯(Oumar Niasse),挾著2015年俄羅斯超級聯賽最佳球員之名,以1350萬英鎊投靠英超球隊艾佛頓(Everton)。當時球隊上下都對尼亞斯寄以厚望,希望能成為當時球隊首席射手盧卡古(Romelu Lukaku)的最佳支援。奈何尼亞斯加入艾佛頓後,屢受傷患困擾,加上盧卡古表現優異,令尼亞斯上陣機會少之又少。
球員傷患經常發生,痊癒後總有機會吧。怎料至2016年季尾,拍板簽入尼亞斯的艾佛頓領隊馬丁內斯(Roberto Martinez)被炒,而新一球季,艾佛頓聘用朗奴高文(Ronald Koeman)為新領隊,當時尼亞斯萬料不及是,朗奴高文的到來,原來等同惡夢的開始。
被降U23儲物櫃也沒有
當新一球季朗奴高文組隊,他和尼亞斯講的第一句便是:「你不在我的計劃內。」尼亞斯在新一季球季從未打過一場正式比賽,便被朗奴高文判了「死刑」。此後,尼亞斯不單不被獲分派球衣號碼,被禁與同一隊成員練操,亦順理成章「降級」為U23球隊成員。更甚者(離譜)是,尼亞斯連一個儲物櫃都不獲分派。(U23球員一般也會有自己儲物櫃)

老實講,這對一名英超一隊球員來說幾近乎侮辱。惟當時尼亞斯接受媒體訪問,問及遭此待遇感受時,表現淡然:「我把所有裝備放入袋,到訓練場地把袋放下,訓練後,便直接把所有物件放入車然後回家。」似乎完全不當一回事。(I come with my bag and I just have a place that I know. I put my bag down, I train and after, I put everything in my car and go home.)
他續說:「老實講,我不應受如此對待,但我可以做的是繼續盡力打拼以求改變現況。」(And, to be honest, I think I don’t deserve this but what I can do is just keep my head and fight to change things.)1。
尼亞斯亦一如所言,在2016/17 U23賽事中,上陣6次進了13球,成績可人,當中一場對韋根的賽事更大演帽子戲法。
2016/17下半季,尼亞斯被借往英超球隊赫爾城(Hull City)時仍有表現,上陣19場進了5球,其中一球更是攻入艾佛頓同市宿敵利物浦(Liverpool)的大門,更令艾佛頓球迷雀躍萬分。
蜀中無大將、魯尼作中鋒
2017/18球季球會轉窗期間,艾佛頓把首席中鋒盧卡古(Romelu Lukaku)賣予曼聯(Manchester United),並一直心儀兵工廠(Arsenal)的法國中鋒吉魯(Olivier Giroud)為替代人選,但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吉魯最終拒絕來投,而直至轉會窗關閉,艾佛頓仍未能找到替補中鋒人選,頓成蜀中無大將、「魯尼」(Wayne Rooney)作中鋒。惟即使如此,朗奴高文仍未回心轉意,多次表明尼亞斯可隨時離隊。
而事實上尼亞斯在轉會窗關閉前一刻,水晶宮的確已提出收購並獲接納,但據聞因若干技術問題令交易最終未能成事,尼亞斯於是仍留在艾佛頓。事後想來,彷彿是命運之神要令尼亞斯留在艾佛頓陣中繼續等候機會。
盧卡古離隊、新來球員仍未入局、以及朗奴高文的奇怪布陣,令艾佛頓表現不如預期,9月底後更連續四場賽事不進一球但狂失12球。朗奴高文備受批評,令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重用尼亞斯的可能性。正好聯賽盃賽事艾佛頓對桑德蘭,尼亞斯的機會來了。
機會一來,一球成名
9月20日對桑德蘭的聯賽盃賽事,艾佛頓有好開始,至下半場51分鐘已領先2比0,眼見勝算在握,朗奴高文於是在66分鐘,換入尼亞斯。
賽事進行至83分鐘,艾佛頓年輕中場湯戴維斯(Tom Davies)於桑德蘭禁區右上角右腳斬球至遠柱,尼亞斯衝前、用心口把球控下來,並隨即以右腳快腳射往遠柱,皮球應聲入網。這球竟然是尼亞加盟艾佛頓近20個月來首個正式入球!此時此刻,想來尼亞斯必定百般滋味在心頭,但三日後,更輝煌的一刻正在等著他。

9月23日的英超賽事,艾佛頓主場迎戰伯恩茅斯(Bournemouth),此場艾佛頓對勝出是志在必得,事關球隊已在聯賽榜末端,不能再失分。惟反而艾佛頓是先失球的一方,在落後的情況下,朗奴高文55分鐘換上湯戴維斯及尼亞斯,轉打442陣式,至77分鐘終有回報。又是湯戴維斯禁區外直接妙傳尼亞斯,尼亞斯不負老拍檔所托,接應轉身勁射入網, 追平1比1。古迪遜全瑒歡呼,高呼尼亞斯名字,唯一保持沉默的,便是領隊朗奴高文,或者他不求和但求勝,又或者,尼亞斯的表現,正硬生生掌了自己一巴掌?但第二巴掌又來了。
至82分鐘,湯戴維斯小禁區勁射,足球被桑德蘭守衛擋出,彈高至遠柱,尼亞斯見機不可失跳頂攻門,足球儘管被守門員撥出,但卻剛巧落至尼亞斯腳下,多謝,補射入網。艾佛頓反超2比1,全場再度高呼尼亞斯的名字,而這次朗奴高文亦終於振臂高呼,只要贏球,多打一巴掌又如何?
由落難球員變球場英雄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