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習博雅教育五大科目,讓你獲得符合時代的關鍵軟實力

學習博雅教育五大科目,讓你獲得符合時代的關鍵軟實力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iberal Arts台灣翻成「博雅教育」,非常有文學意涵,能同時兼顧音與義的契合;而對岸將它翻成「自由技藝」,則是取其翻譯,也直接點出這些人文學科能帶給人類的真正價值:「自由」。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是近幾年教育界非常盛行的一個詞,泛指哲學、歷史、藝術、文學,甚至最基礎理論的物理、純數學都可以包含在內。這些學科在長輩眼中,頂多只能拿來怡情養性、寫寫情書把妹,又或者茶餘飯後當成談資,要拿來混口飯吃多半是不太可能。在培養代工人才的高等教育裡,長輩要是知道你唸歷史跟哲學,第一個反應常常是「唸這個將來要幹嘛?」

Liberal Arts台灣翻成「博雅教育」,非常有文學意涵,能同時兼顧音與義的契合;而對岸將它翻成「自由技藝」,則是取其翻譯,也直接點出這些人文學科能帶給人類的真正價值:「自由」。

你可能會問,長輩眼中唸了會餓死的人文學科,哪來這麼大的本事讓人自由?在需要大量技術專才的5、60年代,硬底子的專業技術的工匠人才的確是市場所需,但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輕易取代人類技術的時代,「軟實力」才是我們跟機器處於不同維度的關鍵。

一、哲學

西方文化的根源,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尼采等人的相關作品都值得我們好好一讀。鑽研哲學第一個好處,可以讓我們學會「思辨」,也就是問正確的問題,所謂「蘇格拉底式對話」,正是幫人們一步步引導出具有深度思想的最好方法,而不是現今教育老愛用的填鴨式方法。

另一個好處,是幫我們建立強大信念的「自我」,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尼采的超人哲學中找到,別忘了,你越想殺他,可是會讓他越來越強大呢。

二、文學

文學能讓我們更懂人性,能流傳千古的經典作品,必定帶有「衝突」要素,我們可以透過書中人物的內心糾結,去了解人類內心的各種情感以及最真實的欲求。換言之,文學能在我們腦袋建立龐大人性資料庫,讓我們在「讀人」能有所依據。

另一個附帶好處,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寫作能力,在隨手就能發文的網路時代,寫作能力絕對是影響力關鍵,有道是「我手寫我口」,優秀的寫作能力也能連帶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訓練條理式的邏輯溝通方法。

三、歷史

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科,當然這得歸咎於現今教育仍把歷史當成記誦地名、人名這類低等的硬技術,前幾天才在臉書看到朋友評論歷史這一科之所以不受歡迎,乃是因為其功利性不強。說實話,如果歷史不夠功利,就不會是帝王將相的必修科目了,這些人可是在刀口上舔血討生活,當然要鑽研最實用的科目。

歷史除了能像文學一樣幫我們懂人性,還具備一樣非常重要的思維:「決策能力」。用西方商業學院的講法,歷史就是巨大的case study資料庫,而且橫跨政治、軍事、商業,人類爭名奪利的天性,透過歷史的揭露將會是一覽無遺的醜惡,絕對是功利性十足的「人生考古題」。

也就是說,如果文學幫我們看懂每一個人,那歷史就能幫我們在人群中,根據我們的目標做出適合的決策。

四、藝術

泛指音樂、繪畫、雕刻等,這類聽覺及視覺的饗宴。文學讓我們懂人,那音樂可以更進一步讓我們學會感同身受的能力,一首沒有歌詞的古典樂曲,直接從旋律表達作者的真實情感,幫我們淬煉現代人最缺乏的「傾聽能力」。

而繪畫及雕刻等工藝,可以訓練出火眼金睛般的見微知著觀察力,欣賞一件作品絕不是看完後覺得很美這樣膚淺而已,行家看畫,可以從技法、人物、背景,判斷出畫的年代及歷史背景,甚至連潛藏在背後的政治意圖,也能一探究竟,你看,這不就是「市場調查」的基本能力?

五、理論物理、數學

為了跟電機、資訊這些應用科學有別,我特別在前面加「理論」兩個字,強調的是最底層的基礎理論。對理論的直接學習,我們要的是它們背後的精神:

「見證人類的渺小,用好奇心不斷探索未知。」

話說回來,我覺得現今許多人對「科學」的定義已經漸漸變成一種信仰,只要一不符合「科學方法」,動不動就扣上「偽科學」的帽子,甚至許多科學研究結果,背後卻是企業贊助在左右人心,依舊是商業用途。

學習純粹物理及數學,能幫我們喚回真正科學的初心,保有好奇心去探索這世界。

要特別提醒大家,雖然這幾科都是博雅教育的一員,但不代表歷史、哲學等相關科系畢業生就具備博雅教育思維。我自己就看過不少文科生把這些科目當成硬底子專業科目在研究,用工匠的態度去鑽研,反倒成為見樹不見林的「文科囚徒」,殊不知「忘其形,得其意」才是Liberal Arts的真正精神。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