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找工作:想先求有再求好,也要符合這三個最低標準

新鮮人找工作:想先求有再求好,也要符合這三個最低標準
Photo Credit: Elsie Lin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找工作,若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有時真的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此時與其癡癡苦等沒有結果,倒不如有機會就先把握,很多人就會建議「先求有再求好」先上車再說。

剛畢業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有個工作機會,卻是個低薪、工時長的爛工作。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若一開始就選個不怎麼樣的工作,不但怕被剝削、壓榨,更怕從此定了型,以後再也難翻身;但好不容易才有份工作,若放棄了怕以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更怕再也找不到工作,那麼到底該不該退而求其次,先求有再求好呢?

也不知寄了多少履歷,面試的機會真是少得可憐,難得有幾次面試機會,不知道是回答得不好,還是當日的穿著有問題,面試總是槓龜,一直找不到心中理想的工作。

其實也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偶而還是能找到一些派遣工作,只是這些都是低薪資、工時長、工作辛苦還環境條件差的工作,心中實在是不想為這些黑心的血汗工廠賣命,好歹也得找個薪資好一點、工作輕鬆點、加班少一點的工作,否則哪做得下去啊。

但是找工作的日子拖得久了,心也開始慌了,總不能這樣一直等著坐吃山空,遙遙無期癡癡的等待下去,那麼是不是就「先求有再求好」呢?

找工作,若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有時真的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此時與其癡癡苦等沒有結果,倒不如有機會就先把握,很多人就會建議「先求有再求好」先上車再說。

只是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卻又似是而非,有些人就是因為「先求有再求好」,結果上了賊船悔不當初;有些人卻因此而跨出了第一步,才有後來的機緣與發展,那麼到底該不該「先求有再求好」呢?

Photo Credit:  Elsie Lin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Elsie Lin
CC BY SA 2.0

找工作不是挑老公,工作只是人生旅程中的過站

如果你是資質好、條件佳、名校畢業的高材生自是沒有「先求有再求好」的問題,各大企業都等著你來挑選。但大多數資質條件一般的新鮮人找工作可就沒這麼容易了,要是再遇到不景氣,那找工作就更加困難,很可能找個一年半載的也找不到個像樣點的工作,這時就難免會猶豫是否只要有工作機會,也不管薪資有多低或是志趣符不符,總是先把握了再說。

人家說若是嫁錯老公可是會影響一輩子的幸福,所以一定要謹慎地挑選。而選老公就像沿著河邊撿石子一樣,永遠都擔心現在選的不是最大的,但若是一直猶豫不決,又怕蹉跎了光陰,等到了人老珠黃,恐怕也沒什麼條件可以選了。那麼找工作呢?第一份工作對未來的職涯發展也同樣具有重大的影響,那麼選工作是否該像挑老公般的謹慎呢?

其實選工作跟挑老公是很不同的,雖然第一份工作可能奠定了專業的基礎、決定了發展的方向、影響格局的大小(請參考《別忘了從面試中累積經驗:新鮮人選第一份工作必須要注意這四件事》),找工作雖然也同樣要謹慎,但找工作並不是選老公,沒有從一而終的問題(現在好像也不怎麼時興從一而終)。

找工作倒有點像是進行一趟長途旅程,可能剛開始時條件不足搭不上快車,此時若在原地徘徊、癡癡空等,只會浪費生命,永遠沒機會累積本錢,只能望車興嘆,這時若能先搭上適合自己的慢車,只要方向正確,就能逐步朝目標前進,慢慢累積經歷、增加本錢,就會有機會換到更好的車到達人生的下一站。

就像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說的,「公司只是車站大樓而已,有誰會下了車後就永遠留在車站裡不走呢?在車站待了一段時間後,必然會再搭電車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工作只是人生旅程中停留過的車站,只要不是搭錯車走錯了方向,都能逐步地築夢踏實。

Photo Credit: geralt CC0

Photo Credit: geralt CC0

先求「有」的3個最低標準

不管是政策推動或是找工作,其實「先求有再求好」都可以適用,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事是都循序漸進逐步完成的,只是要搞清楚先求「有」指的是「有」什麼,而不要拿這句話當作事情做不好、工作找不到的卸責之辭。

所以這個先求「有」是有條件的,是有最低標準的,要是達不到這些要求,那麼「先求有再求好」就不是築夢踏實,而變成了逃避無能的推託之辭了。

1.  要能累積經驗、培養專長

先求「有」不是指有工作就好,而是指能對未來找更好工作有幫助的工作。而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好工作最缺的就是經驗了,可是剛畢業又是哪來的經驗,所以為何不投資自己去取得一些經驗呢?所以囉,若一時找不到符合期望的工作,退而求其次,就必須找可以累積經驗、培養專長的工作。

其實會有「先求有再求好」想法的人多少都對自己有些期許,否則有工作就阿彌陀佛了那會想那麼多。想求好若只是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就叫做不切實際,沒有能力、沒有專長、沒有經驗跟人家談什麼錢多、事少、離家近、跟人家嫌什麼22K太低,跟人家計較什麼工作太累,若不肯主動投資自己,也不必談什麼「先求有再求好」了。

所以薪資可以低一點、事情可以多一點、距離可以遠一點、福利可以少一點、工作可以辛苦點、環境可以差一點、老闆可以爛一點……,只要自己忍一點。犧牲這些只要能換來經驗的累積、培養出專長,那麼未來就有機會換到更好的工作。

2. 連在校生都能做的工作,反而讓人看破手腳

「先求有再求好」也有點像是騎驢找馬,雖然選擇結婚對象時不宜騎驢找馬,但找工作可是不同。只是這個先求有的工作至少要是個驢,一個能聽話向前走的驢,也就是說即使這份工作能累積經驗,也還是有一定最低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