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禮濤《失眠》:拍出劇情片深度的華語恐怖片,可惜沒調和好

邱禮濤《失眠》:拍出劇情片深度的華語恐怖片,可惜沒調和好
Photo Credit:華映娛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片以失眠為主題,去談若一個人長期無法睡著,會有什麼結果。如果劇情的主軸完全扣死這個主題,將這個狀況本身提升到科學、哲學與人性面,拍成純粹的驚悚片,成品的水準可能不輸給《控制》,成為影史經典。

邱禮濤的《失眠》是相當令人注目的一部恐怖片。電影前半段可說是影史經典,可惜收尾收得不好。這令人扼腕的結果,不是出在編劇。因為劇情結構相當完整。問題大概出在編導都太過用力,想要做出一部亞洲、甚至世界水準的恐怖片,卻又必須兼顧商業市場下導致的折衷成品。

本片以失眠為主題,去談若一個人長期無法睡著,會有什麼結果。如果劇情的主軸完全扣死這個主題,將這個狀況本身提升到科學、哲學與人性面,拍成純粹的驚悚片,成品的水準可能不輸給《控制》,成為影史經典。就可惜編劇李敏、李昇太用力,將故事拉了兩條主線。雖然人物的情境深度的確提升,但那並非恐怖片必備的主要元素。

電影的兩條故事線,一個是90年代的失眠症,一個是香港日佔時期的戰爭背景,講困擾兩代人的恐怖迷團。日佔時期的故事線,解釋了失眠的成因,是全片的恐怖元素的主軸。為了交代故事劇情,強化了男主角父親的人格困境,並以此去談華人世界的報應觀。雖有新意,卻破壞了電影前半段90年代失眠的驚悚度,使本片的格局變成「拍出劇情片深度的華語恐怖片」,但成果卻實難以與影史諸多恐怖經典較勁。

就因為著驚悚的「失眠」元素,被打回一個中國漢人信仰傳統「報應」、「茅山術」的恐怖層面。必須說,電影問世一百年來,本來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處理好鄉野傳說的恐怖面。

從80年代轟動一時的香港鬼片以來,所有涉及法術、咒法、鬼怪的電影,都是以「恐怖喜劇」為主,純粹的恐怖根本沒有。而走過殭屍片的90年代,又是以社會奇情驚悚片為中心。從《人肉叉燒包》以來,到麥浚龍的《殭屍》,以及《踏雪尋梅》,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純粹訴諸驚悚快感的殺人魔,一個則是加入社會反思的劇情模式驚悚片。本片屬於後者。

雖然整個講起來很像負評,但導演與編劇,其實認真作出一部綜合上面兩種特長的電影。不但保留純粹驚悚的神怪路線,同時也試著讓人物縱深強化,並去探討一個「報應」觀的社會批判路線,算是佳作。

但沒調和好。特別是故事節奏。因為要強化人物,太多日佔細節,減弱了純粹失眠議題的鋪陳。雖然講失眠的畫面很多,運鏡、演技也有亮點,整個剪完就是弱,讓原本可以很好發揮的懸念,因為過於清楚的細節簡化到最低。

以至於恐怖程度變弱,最強的畫面除了純粹的噁心感,毫無懸念。

平心而論,本片藝術成就不如《殭屍》,而觀影的刺激度不如《目擊者》。作為一部商業片,可說是再現了香港片的傑出成就。但有點讓人小失望。

延伸閱讀:《失眠》:香港電影從來都離不開政治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