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馬路霸凌:德國如何教育駕駛養成禮讓行人的習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這次的汽車考照制度改革,有望促使駕訓班提升學員的實際道路駕駛時數,並加強灌輸學員禮讓行人的重要性,進而使台灣的行人路權得到改善。至於下一步呢?機車搶越行人穿越道不禮讓行人的行為,政府亦應該祭出有效的對策。
台灣人到先進國家旅行,過馬路時被車輛禮讓,多半受寵若驚,因為,在台灣,行人路權不受尊重,行人過馬路前禮讓車輛先行,竟然養成習慣且視為理所當然了。這種台灣馬路上常見的「車不讓人」霸凌現象,卻也導致行人傷亡慘重。2015年公視新聞報導,根據警政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14年9月起一年內,全國行人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高達405人,其中肇事原因以「車輛搶越行人穿越道」為最大宗,「行人違規穿越道路」則居次。
2017年網路媒體上報亦有文章指出,台灣「車不讓人」的交通文化之可怕,使美國、加拿大與日本等國家紛紛對前往台灣旅行的國民提出警告。美國政府強調:「台灣的駕駛人不尊重行人路權,所以您過馬路時要非常小心。」加拿大政府指出:「台灣駕駛人非常易怒且魯莽... 行人通過馬路時需特別小心。」日本政府則提醒:「台灣汽機車駕駛習慣粗魯... 甚至於,無視行人優先的概念,因此,即使是綠燈過馬路時,仍必須極度小心確認左右有無來車。」
汽機車搶越斑馬線 雖可罰款但難舉發
汽機車不禮讓行人過斑馬線,對此,台灣的法律難道不加以禁止嗎?當然有,交通部訂定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對於汽車的規範同樣適用於機車,第 7-2 條就說:「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 搶越行人穿越道。」
第 44 條則說:「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第 86 條又說:「汽車駕駛人... 行經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看起來,對於汽機車搶越行人穿越道的處罰,似乎是法源齊備,但實際上,這種事均於轉瞬之間發生,導致蒐證檢舉十分困難。試問:有多少行人每次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將智慧型手機拿在手中,以準備即刻拍下汽機車搶越斑馬線的畫面?正是因為如此,有搶越人行道習慣的駕駛人,真正被罰款者,少之又少。台灣馬路上的「車不讓人」霸凌現象,也就一再發生。
如何才能讓台灣汽機車駕駛人養成禮讓行人優先的習慣?依靠政府的一再宣導顯然是不夠的,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 全民普遍重視「行人優先權」而對違規駕駛人所形成的龐大社會壓力,以及 (二) 為了要讓全民普遍重視行人優先權,而在駕駛教育上所需要進行的改革。我們從德國的實地訪談經驗當中,可以得出以上結論。

強讓弱的觀念與守法風氣 施予違規駕駛的社會壓力
針對「道路駕駛禮讓行人」的原因,在德國進行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都指出以下兩項原因:
- 德國人普遍有「強者應該禮讓弱者」的觀念
- 德國人普遍遵守法律
一位受訪者表示,在他所居住的小鎮,大家彼此認識,若有居民看到其他居民在駕駛車輛有不禮讓行人的行為,會主動到他家敲門,提醒應該遵守道路規則。由此可見,德國人普遍認知到「車讓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德國人對於車不讓人這件事的態度,和台灣人的態度簡直天差地遠。在充斥著「以和為貴」風氣的台灣社會,行人多半只求安全過馬路,對於車輛的搶越霸凌,往往忍氣吞聲,沒有任何抗議舉動,而目擊霸凌的旁人,更罕於插手介入仗義執言。
駕訓班的道路駕駛教學 在實況中學習禮讓行人
不過,針對德國駕駛禮讓行人的觀念進行探源,我們發現,在觀念養成上,德國的駕訓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根據受訪的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Nordrhein-Westfalen)邦某駕訓班指出,德國法律規定,若欲考取小型車的駕照,需在駕訓班完成 12 堂的道路駕駛教學(一堂約50分鐘)以及 14 堂的室內理論教學。德國的許多駕訓班並未設置駕駛訓練場,而是讓學員在駕訓班以外的地方獲取駕駛經驗。以北萊茵-西發利亞邦為例,駕訓班學員應完成的 12 堂道路駕駛教學之中,前一堂課或前兩堂課係於空曠無人之處練習車輛基本操作,此後,即直接開車上路進行教學。

剛開始上路時,學員只需操作方向盤以調整車輛行進方向,教練則透過副駕駛座位上設置的煞車和油門來控制車輛的行駛速度,如此,便可讓學員漸進式地學習開車。
前述受訪的駕訓班亦指出,根據德國法律,這 12 堂道路駕駛教學,必須由 5 堂課的鄉間道路駕駛、4 堂課的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駕駛,以及 3 堂課的黃昏或夜間駕駛所組成。而為確保駕訓班和學員皆遵守該規定,在每次課程結束前,教練都會請學員在文件上簽名,而這份簽名文件必須在獲取駕照前的道路考試時提交給考官。
學員完成 12 堂道路駕駛教學後,教練有權判斷該學員是否具備資格參加駕照考試。若教練認定學員駕車技術還不純熟,學員必須再加課,直至達到教練所設定的標準為止。
德國的駕訓班,提供了涵蓋不同時段與不同道路類型的道路駕駛教學,這不僅讓學員能經歷各種路況而提升其駕車技術,也因為教練在任何道路上均不厭其煩地強調車輛須禮讓行人優先穿越馬路,而讓學員習得在各種道路禮讓行人的方式與其重要性。
舉例來說,在某駕訓班的教學重點清單中,即特別提醒駕駛人需注意路上的學童和老人,而若駕駛人遇到停靠路邊的校車時,更必須減速慢行,因為學童不僅可能正在上下車,亦可能從校車的另一側(也就是駕駛人看不到的地方)突然竄出穿越馬路,駕駛人若不留心,便易釀成事故。
汽車考照新制帶來改變 機車不讓行人亦需對策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