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她向Tinder索取個人資料,竟收到足足800頁

她向Tinder索取個人資料,竟收到足足800頁
Photo Credit: Johannes Schmitt-Tegge / picture-alliance / dpa / AP Image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經常使用的手機App,到底記錄了多少你的個人資料?答案可能嚇你一跳。

現居柏林的法國記者刁博泰(Judith Duportail)在人權律師和私隱權益關注者戴伊(Paul-Olivier Dehaye)的協助下,成功向約會應用Tinder索取她的個人資料。

根據歐盟的數據保護法,每位歐盟公民都可以向收集其數據的人或組織(稱為「數據控制者」)索取副本,以得悉對方擁有自己甚麼個人資料。不過刁博泰引述Tinder的說法指出,只有少數人向Tinder索取他們所收集的個人資料。

刁博泰是其中一個。

一切都會記錄下來

Tinder會向用戶推薦對象,並讓用戶選擇是否接受,如果雙方都接受對方就算配對成功,可以互傳訊息。

在2013年12月18日下午9時24分01秒,刁博泰在巴黎第二區首次向配對成功的對象發出訊息︰「Hello!」。那天以後,她打開Tinder達920次,成功跟870人配對。

她記得其中幾個,有些成為情人,有些成為朋友,有些則在第一次約會帶來可怕經驗。

但Tinder全部都清楚記得。

刁博泰今年3月向Tinder索取自己的個人資料後,收到多達800頁的資訊︰除了她自2013年以來超過1700次對話的時間地點外,亦包括她在Facebook讚好的東西、Instagram上的照片——即使在她刪除了連結上Tinder的帳戶、她的教育程度、感興趣的男性年齡等。

每個常用App都擁有類似資訊

當她閱讀這些資料時,驚訝自己居然自願分享如此多的個人資訊給Tinder。不過她並非唯一一個,今年7月的一項研究就顯示,在約會社交網絡上,透過對話取得可辨認身份的資訊並不困難。

刁博泰閱讀自己在Tinder上發出的訊息,發現Tinder知道自己那麼多事情,包括她把同一個笑話複製貼給3個配對成功的對象,也在一個元旦日同時跟16個人對話,然後再沒聯絡。

而且,這800頁還未包含Tinder擁有的所有資訊。

RTX2R4OT
Photo Credit: Mike Blake / REUTERS / 達志影像

協助刁博泰的戴伊表示,他曾向兩個數據保護機構投訴、找來人權律師協助、跟挪威消費者權益倡議者交換資訊,並跟Tinder有多次對話,然而刁博泰最終取得的資料仍不包括Tinder的神秘分數——過往有報道提到,Tinder會以Elo等級分制度為每名用戶打分數。。

刁博泰在她表明記者身份之後,取得Tinder自願交出的部份數據。可是她有兩位不是記者的朋友作出同樣要求,從未獲得任何回應。

對於如此龐大的數據量,華盛頓大學數據科學家基斯(Olivier Keyes)表示他感到驚嚇,但絕不意外︰「每一個你在電話上經常打開的應用,都擁有同類資訊。Facebook擁有數千頁關於你的數據!」

用來賣廣告的個人資料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資訊科技教授阿吉斯提(Alessandro Acquisti)指出,Tinder透過研究用戶使用程式的行為來了解他們,例如知道用戶上線的時間及頻率、對他們有興趣的人、使用最多的字、其他人花了多少時間看別人的照片等。

他說︰「個人資料是推動經濟的燃料。消費者數據被用來買賣交易,目的是為了賣廣告。」Tinder的私隱政策表明,用戶數據可能被用來發放「針對式廣告」。

Tinder的發言人則表示,他們需要那麼多用戶資訊,是為了「為全球每位用戶提供個人化體驗」,其動態配對工具會考慮多項因素,以提供潛在對象給用戶。不過當被問到如何使用數據來個人化配對時,Tinder以知識產權為由拒絕分享訊息。

2015年,偷情網站Ashley Madison遭黑客入侵,數千萬用戶多達25GB的資料被放上網,嚴重洩露私隱。據估計,Tinder目前有約5千萬名用戶,假如被入侵,所造成的私隱災難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

Tinder的私隱政策明言︰「沒有系統會絕對安全,即使我們採取措施保護你的資料,我們並不保證——你也不應預期——你的個人資訊、對話內容或其他通訊會永遠安全。」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