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從原民、移民、殖民、難民的文化大熔爐,到生活者的優質城市

台北——從原民、移民、殖民、難民的文化大熔爐,到生活者的優質城市
Photo Credit: Tony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要有生活品質,絕不能急功近利,長遠來看,要重視具有歷史感的事物,城市需要守護古蹟、老房子、老文獻,沒有歷史感的地方是沒有重量的,是不會住得沉穩閒靜的。

台北做為一個優質的生活者的城市,有幾處獨特的面向特別有意思,首先,台北因多元混合的文化,積累出不同特質的生活脈絡,這一點表現在飲食文化上最為明顯。你在台北的傳統市場,可以買到附近山區種植的食材,有原民的風味,也有客家人的傳統作物,也有閩南漳泉人愛用的食材,還有大陸各省家鄉菜需要的南北貨等等。而在都會中心的高級美食超市,全世界最時髦流行的食材都找得到,台北人的市場顯出台北人和美食的親密關係。

外食的美味也是台北的吸引力,從涼州街早市到寧夏夜市,傳統的古早庶民小吃可以大大滿足懷舊的味蕾,而道地的大陸各省的名菜加上精緻台菜的各式餐館,讓台北成為華人飲食圈中最豐富的飲食樂園,而台北可能是日本之外,全世界最佳的吃日本料理的所在。

從生活者的觀點來看,一座城市如果不適合漫步,恐怕很難生活得舒適自在。台北的規模,剛好是座不大不小的城,有許多大路小弄、彎街斜巷適合安步當車、徜徉其間,每一個街區都有獨特的生活風情,不論是東區的時尚活力、南區的文化韻味、北區的自然趣味、西區的傳統風情,每一個街區都適合探訪,從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到古亭、北投、天母,每一處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滋味。

台北常被華人世界視為最有文化蘊味的城市,這些蘊味如今成為台北獨特的軟實力,例如台北獨立咖啡館之多,足以傲視北京、上海、新加坡、香港等等城市,台北有懷舊咖啡館、咖啡達人咖啡館、文學咖啡館、音樂咖啡館、設計咖啡館、文青咖啡館、畫廊咖啡館、攝影咖啡館等等類型,通常由主人當家,很容易和客人聊天,都是充滿人情味的咖啡館,對如何泡好一杯咖啡也很在乎,若是在台北天天玩一家咖啡館,一年都不會重覆和厭倦。

台北的文化底蘊,也可從充滿氣魄的二十四小時敦南誠品書店看出,這座台北文化地標二十年來一直是台北人多愛看書的最好證明,而南區眾多的舊書店,像位於龍泉街上的舊香居,讓買賣二手書也成為一件風雅之事。台北還有許多有意思的公有或私有的文化空間,像看藝術電影的光點台北、優雅老房子的台北故事館、美麗的林語堂故居、風華的百年紅樓、充滿文化新活力的南村落、古老有趣的林柳新偶戲館⋯⋯這些充滿文化生命力的場所,都是適合台北生活者隨時探訪的地方。

台北的文化活力,也展現在年輕奔放的創意之中,像河岸留言、這牆、女巫店的獨立音樂夜店,像天母、華山等地舉行的創意市集,像牯嶺街小劇場、皇冠小劇場展現的非主流的劇場創造力,還有各種的小畫廊,像永康街上的不到五坪的一票人票畫空間和畫庫以及紫藤廬的畫展空間,都展現了超越商業畫廊的人文精神。

台北這二十多年來,在茶文化的表現上尤其出色,從早期以大稻埕為主的茶葉外銷賺取外匯的時代,到以衡陽路為主的茶行賣茶的全民喝茶年代,到目前以永康街為主的茶文化風貌,光是小小的永康公園一帶,就聚集了十幾家推廣茶文化的茶工房,其中冶堂茶房的自在,人澹如菊的雅致、回留的樸質,都讓台北成為日日有好茶的地方。

對許多外國人士而言,台北城內並不是一見鍾情的地方,有的城市很美,像威尼斯或布拉格,但你若去生活看看,卻不是很容易生活自在輕鬆的地方,台北城內雖不像美人,卻像讓人愈相處愈喜歡的親切女孩,台北人溫暖、愉悅、好相處,城市方便、安全、有活力,在這裡生活,人很容易放鬆,難怪台北如今成為許多華人心目中最令人嚮往的退休後享受生活的地方。

台北城內雖然因建築凌亂而不美,但台北城外卻有不少佳境,尤其是台北的郊山古道之美,讓不少外籍人士一見傾心,也是台北居民長期賞心樂事之所在。從台北市中心,乘坐大眾交通系統或計程車,竟然可以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到達陽明山國家公園,春日可賞山櫻,夏日徜濃蔭、秋日觀芒草、冬日洗溫泉,若往貓空、文山一帶,可走茶路古道還可品茶靜心。也可往觀音山、淡水、沙崙前行,優美的海岸加上碧海藍天、豐富可口的海產,淡海壯觀的落日景觀,都是台北近郊怡人的一日遊。


台北因歷史際會,成為一個多元融合雜處的生活圈,自然也有力於表達多元文化創意,這些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文化創意,也成為台北城市的競爭力優勢,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全球的文化發展,都在鼓勵成為「生活者之國」,適合人類生活的城市,才是城市、國家建設的主要目的,城市不能再走過去某些偉大的城市的覆轍,城市不該為戰爭服務、不該只強調貿易通商,也不該為彰顯統治者的榮耀而存在,城市應當回歸為人民、為人類、為美好的生活而存在。

台北生活經過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克難發展,從早期的艱困,也因此遺留下許多問題,例如鐵皮屋亂蓋、違章建築四立、古蹟保存不力、都市綠化不夠等等,好在過去二十年來,台北城逐漸成熟,市民也慢慢懂得反省,懂得美好的城市需要市民的守護,台北城也逐漸走向注重生活品質而不只是注重商業、政治功能的城市。

城市要有生活品質,絕不能急功近利,長遠來看,要重視具有歷史感的事物,城市需要守護古蹟、老房子、老文獻,沒有歷史感的地方是沒有重量的,是不會住得沉穩閒靜的。沒有歷史感的城市也不會令人流連忘返,因此加強城市的競爭力,絕不能少掉保護古老的物質資產與非物質資產,物質資產如歷史古蹟及老房子(今日老房子正是明日的古蹟,城市一直拆老房子,如何有明日的古蹟?),非物質資產如南管、北管、偶戲等等,以及一些具有共同歷史記憶的事物(例如棒球迷、鐵道迷、京劇迷等等集體的記憶)。

【有鹿】〈台北—生活者的優質城市〉林語堂故居_南村落提供
南村落提供
林語堂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