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學生你正在煩惱未來要做什麼嗎?五點建議教你發掘人生的方向目標

大學生你正在煩惱未來要做什麼嗎?五點建議教你發掘人生的方向目標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數的大學生往往在接近畢業之際開始煩惱未來要做什麼,本文告訴你在思考「要做什麼」之前先不要做哪些事,以及如何明確地找到目標。

之前和堅果電商的創業者Samuel聊天,才發現許多人的求學路上都有相同的遭遇,上了國高中之後,老師總是跟你說:「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能好好玩了」而六年的升學考試的生涯中,幾乎很多人都去了補習班,過著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下課的生活,鮮少有機會探索自己。考上大學之後,很多人脫離了住家,被升學主義桎梏許久的我們,便如脫疆野馬一樣開始「由你玩四年」,至於探索自己?周圍的同學都在夜唱、出遊、打傳說,探索什麼的就先擺著吧,才大一而已不急。

80%台灣學生的煩惱

台灣學生被升學體制和補習班壓抑了很久,考試時候有明確目標,而大學?沒有。欠缺探索和目標又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往往開心享受大學生或數年之後,才開始煩惱未來,這直接導致了我們常看到許多學生困在不合適的科系四年、不知道為何而學、盲目的追求社會定義上的成功而不快樂、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蹉跎了大好的青春時光,實在非常可惜,你我的周圍常常看到的五個現象。

一、追求光鮮亮麗

學業成績不錯、安排自己雙主修,準備培養第二專長。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培訓課程,培養團隊能力與專業技能,還有參與志工、參加比賽、應徵海外實習,一切都是希望在履歷上更具備競爭力。這樣固然獲得了豐富的履歷,但他追求的是大家對學生所定義的「優秀」,而不是自己所要的,而且履歷雖然看似豐富,卻是東沾一些、西碰一點,看起來多元卻沒有一個主軸方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他所做和所參加的只是「父母說這個不錯」、「學長姐推薦」、「對履歷有加分」,至於他未來之後想做什麼?他還不知道。

二、埋怨卻又離不開現有的科系

因為考試不希望「高分低就」,也不知道該「選校不選系」、還是「選系不選校」,反正就找了一個分數相當的科系填了。唸了之後發現與自己興趣不合又沒前途(就業比較不吃香的科系),這樣情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唸不下去被二一或休學重考,另一種則是不想重考,系上成績勉強及格,但又無力去轉系或雙主修,就這樣抱著沒興趣又沒錢途的科系四年,過得很不快樂。

三、找個雙修來安心

這個人跟第一種人很像,但是成績還可以,排名前面一點的就轉去別的科系了(畢竟有些學校的冷門科系是俗稱的轉系跳板),而轉不走的就留在原系,拚一個雙主修。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也就算了,最怕的是那種看著同學都雙修熱門科系自己也跟著做,這樣只是把高中升大學犯的錯再犯一遍而已,不但兩個學科都不專精,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筆者就認識一個朋友,文科跑去雙修商科,最後去報考理科的研究所,慶幸的是他最後找到了興趣所在,但可惜的是前面求學所花的時間無疑是相對沒效率的(不是沒用哦!)。

四、重複經歷著二一和休學的過程

慘一點又不願意離開的,就一直重複著差點被二一或休學的過程(大學學制允許在被二一以前休學,這樣就不算二一)把一般科系當作醫學系在唸,徒耗光陰,然後還是會面臨到第五個情況的問題…

五、渾渾噩噩度過了四年(甚至五年)

典型一點是隨波逐流過了四年,然後大四面臨社會現實壓力,一時之間亂了手腳,決定延畢來逃避就業的壓力,或者不知道該幹嘛,所以追求更高的學歷,來報考個研究所,把問題往後丟,但研究所與大學目的不同,更為學術,沒有興趣的科系反而會唸得更痛苦。經濟比較不允許的找個工作就去上工了,或者聽信父母的話繼續當全職考生考公職。

大學生
Photo Credit: 王翊安@Flickr Public Domain

上面五點的述不陌生吧?這些問題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就是「沒目標」或「盲從」。而這樣的情況在你我的周遭就隨處可見。這邊要澄清一下,「雙主修」、「唸研究所」、「考公職」、「去留學」、「延畢」、「去工作」這些行為沒有不好,而是因為「不認識自己」而「盲目」的去做這些事情不好。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沒有方向」、「盲從」。你會說:「哎,這個去請教別人就好啦!」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該聽誰的建議來規劃未來?外派過得不錯的學長姐會建議你跳脫舒適圈,勇敢跨出海外挑戰;旅遊作家會跟你說把握年輕探索世界,這個世界很大;家人當然覺得大企業有名氣福利好肯定最棒;直銷保險會跟你說學歷不值錢,業務工作挑戰年薪百萬。

好了,該聽誰的?

不只是生涯規劃,光是畢業的求職我也請教過兩個我很欽佩的董事長,L董事長說應該加入新創,參與新創的高速成長和身兼多職的歷練。B董事長說當然應該去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會有很多的資源跟人脈,而且會有很多的資源浪費可以去改善發揮,掌握幾億資源的學習機會不是新創可以比擬的。好了,該聽誰的?

回答問題以前,我們先用遊戲來看這個問題,玩過傳說對決的人都知道,角色有AP(法術傷害)、ADC(物理傷害)的分別,你會用AP的攻略來玩ADC嗎?或者換個比方,你的天份適合當武將,你應該不會按照謀士的建議來精進自己。這幾年之中你會聽到很多很多的建議和現身說法,而這些建議包羅萬象,每個建議都有很成功的人,不過他們的建議適合你嗎?執行建議之前,要先確認自己的目標方向,不然往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會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而已。

不要做哪些事情?

在「要做什麼」之前,我覺得可以先說說「不要做什麼」。

一、不要「盲目」考試

時間很寶貴,不要去花時間去「考心安」或者把問題拖到碩士畢業,這樣不會比較好。

對了,說個題外話,考公職真的好嗎?公職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沒辦法「實習」,也就不知道工作環境如何,而且每個單位生態迥異,根本很難預測,之前我在學校就有遇過一個考上學校公職的人受不了壓力離職的,這樣的時間成本很高耶…(而且公職補習班找回來分享的上榜人才不會跟你說這些)或許有些人是因為父母的期待或要求,不過已經聽話了18年,成年之後該拿回人生的自主權了。

二、不要被環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