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迫與「情緒勒索」共舞,卻如墜入五里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這麼多聰明有能力的人,總是在尋找了解情緒勒索的方法?主因之一就是:我們根本無法看清所有情緒勒索者進行恐嚇的手法,他們的行動彷彿籠罩在一層濃霧當中。
文: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何謂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一名勒索犯可能會威脅要揭發被害者的過去、毀了他的名聲,或是要求被害者支付一筆款項以保住某個祕密。但是,情緒勒索更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
這些「情緒勒索者」了解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我們的弱點,更知道我們心底深處的一些祕密。不論他們多關心我們,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親密關係迫使我們讓步。
因為我們需要得到關愛與認同,這些勒索者甚至會威脅要控制、剝奪一切,或是搞到我們耗盡心力。比如說,你很自豪自己慷慨又善解人意,但只要稍不順從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給你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如果你非常重視金錢和安全,這些人能讓你擁有這一切,或是讓你兩手空空。如果你相信他們,就等於被控制了所有的決定和行動。
我們被迫與勒索共舞,卻無法跳好舞步與搞懂舞伴。
如墜入五里霧中
為什麼這麼多聰明有能力的人,總是在尋找了解情緒勒索的方法?主因之一就是:我們根本無法看清所有情緒勒索者進行恐嚇的手法,他們的行動彷彿籠罩在一層濃霧當中。如果可以,我們一定會反擊。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察覺到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這些手段。
在這裡,我用「迷霧」(FOG:Fear, Obligation, Guilt)這個詞,來表示情緒勒索行為所造成的混沌不清,也用來說明其做為一種媒介的功用。這個詞其實是三個不同單字的字首縮寫:恐懼、責任及罪惡感,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遂行其意的工具。他們會將「迷霧」以排山倒海之勢灌進關係中,讓我們根本不敢踰越他們的意思,只得乖乖順從,而且無法達到他們的目標時,我們還會感到無以名狀的罪惡感。
要撥開這重重迷霧,看清勒索者加諸在身上的一切—即使已是過去式—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研究出下列檢核表,有助於分辨自己是否已成了他們的目標。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有沒有出現以下徵兆?
- 如果你不照著做,他們便威脅要讓你日子難過?
- 如果你不順從,他們便威脅要斷絕往來?
- 如果不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他們會直接告訴你或暗示你,他們覺得被忽視了,心裡很受傷或是沮喪莫名?
- 不論你付出多少,他們總是需索更多?
- 他們通常都假設你一定會讓步?
- 常常漠視或看輕你的感覺及欲求?
- 對你做了許多承諾,卻常食言而肥?
- 當你不讓步時,他們就會說你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 當你承諾要讓步,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答應;若你絕不退讓,他們就馬上翻臉?
- 將金錢當作是逼你讓步的利器?
只要以上有任何一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了。但我保證,還是有很多辦法能馬上改善你的處境以及感受的。

撥雲見日
在做出任何改變之前,我們得先釐清自己與「情緒勒索者」的關係。首先,把燈打開。想要終結這段遭受宰制的過程,這個步驟很重要。即使我們努力要消除這層迷霧,勒索者還是不會歇手的。近幾年來,在處理「迷霧」問題時,我們已經發展出許多有關情緒、精神狀態和動機的縝密分析。發現在這種狀態下,感官神經會遭到抑制,原本能導引情緒的精密感應器全都失靈了。這些勒索者能巧妙遮掩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壓力,讓我們常懷疑是自己太敏感。此外,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善意與貼心,與實際作風簡直是大相逕庭。這一切都讓我們困惑、茫然,而且極度不滿。但我們不寂寞,有好幾百萬人都遭遇到這種困境。
經由本書的案例,你會發現許多人也正在與這群情緒勒索者搏鬥中—而且,你將會找出解決方法。本書講述的全是真人實事,也許你認得他們—過得極有幹勁、優雅、有效率的一群男女,卻掉進了被勒索的陷阱裡。如果你能敞開心胸,就能更了解他們;他們的故事就像是一則則現代寓言,可以做為未來生命旅途的指引。
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本書前半部將要告訴各位情緒勒索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有些人竟對此毫無招架之力。我會詳細說明情緒勒索的「交易狀況」、交易雙方的需求,以及最終交易結果;也會剖析勒索者的心理狀態。這項工作會滿讓人氣餒的,因為並不是每個勒索者都有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性格特質,有人消極、有人積極;有人直截了當、有人心思細膩;有些人會把醜話說在前頭、有些人卻表現出苦口婆心的樣子。不過,不論外在行為差異有多大,還是有一些造成他們宰制別人生命的共通心理特質。我會說明這些情緒勒索者如何使用「迷霧」和其他工具,以及他們的動機。
我還會說明「恐懼」—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何以成為所有勒索者的一項共通特質。對某些勒索者來說,這些恐懼是因為長期感到憂慮及匱乏。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喪失了安全感及自信心,為了抵禦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侵蝕,進而衍生出這樣的產物。我之後會解釋在恐懼逐漸進駐他們的生活時,勒索恐嚇念頭日漸浮出的過程。如求愛被拒、失業、離婚、退休及生病等突發事件,都能輕易地將至親好友變成一名情緒勒索者。
這些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親友,很少是真的存心要勒索我們的,他們只不過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有自信,他們內心其實是非常焦慮的。
但當我們完全附和勒索者的要求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極有影響力,這時情緒恐嚇就成了他們抵禦傷害和恐懼的最佳利器了!
我們扮演的角色
然而,如果沒有我們的「一臂之力」,情緒勒索根本無法存在。要謹記,「你情我願」絕對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畢竟這可是一場交易。下一步,就來看看我們為這些勒索目標做了什麼「貢獻」。
最新發展: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