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齊克果在《致死之病》中所分析、呈現的,人於生存所經歷的普遍實境,恰恰呈顯腦科學研究以及一般的心理學無法予以適當解決之範疇,也成為人之所以為人必須面對的困境。
齊克果在《致死之病》中以「自我」(self)為基礎論起,從此觀點也可以與近代的學科研究有所對話。「自我」是一個普通用詞,也是近兩個世紀在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神學等等學科常被探討的主題。腦科學研究由於磁振照影與腦磁儀等儀器的發展與使用,在近幾十年對人類大腦的運作以及功能之了解有顯著的成果,在國際上已成為強大的研究趨勢,各個學科紛紛熱切地與之進行跨學科合作計畫。心智哲學的研究者進行與認知科學的對話,提出定義「自我」的問題。如戴維森(Donald Davidson, 1917-2003)將自我定義為「不可化約」(irreducibility)的概念,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其經驗主體、與其他心智交流以及經驗客體的基本單位。
持類似觀點的學者反對用任何科學實驗的方式定義人的心智(mind)。但是也有一派心智哲學卻是全然擁抱腦科學研究成果,由此重新定義心智以及相關的「自我」問題。持此派觀點的學者宣稱沒有所謂的「自我」,自我只是幻象,只是腦神經的運作所浮現的現象,從而取消人的主體性,定義人的意識功能與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沒有兩樣。齊克果在《致死之病》中所分析、呈現的,人於生存所經歷的普遍實境,恰恰呈顯腦科學研究以及一般的心理學無法予以適當解決之範疇,也成為人之所以為人必須面對的困境。在當今以科學數據導向發展人觀的主流趨勢之下,《致死之病》提供讀者反思生存意義、真實面對自我的問題之閱讀歷程。
欣見商周出版在《愛在流行:一個基督徒的談話省思》之後,繼續翻譯、出版齊克果的著作。過去《致死之病》已有一些中文譯本,此版新譯本在譯文的準確性以及流暢性都表現極佳的水準,看得見譯者的十分用心。
相關書摘 ►齊克果《致死之病》:絕望是一種自我摧殘,雖然它想要摧殘自己卻做不到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商周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譯者:林宏濤
《致死之病》是十九世紀最引人入勝的哲學名著,更以其探幽析微的心理學洞見著稱。齊克果的這部晚期作品對二十世紀哲學家的影響無遠弗屆,包括雅斯培(Karl Jaspers)、沙特(Jean Paul Sartre)和卡繆(Albert Camus),堪稱有神論的存在主義(theistic existentialism)的代表作品,為渴望填補屬靈空虛的人們提出了發人深省的答案。
在齊克果筆下,絕望是一種屬靈的疾病,源自於人對於自我的誤解,以及人神關係的失衡。絕望不是一時的病症,也和外在環境無關,它是一種存在處境,就連死亡也不能擺脫的處境。因此,所謂的絕望是對於自我、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的存在境況的絕望。
齊克果描述了三種絕望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絕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不認識他的自我是什麼;第二種形式則是在絕望中不想做自己,那是一種軟弱的絕望,不管是對於塵世或永恆的絕望,只想隨波逐流,而不想做自己;第三種形式是在絕望中想要做自己,也是抗拒的絕望,人意識到自己的絕望而想要努力掙脫它,到頭來卻因為種種挫敗而放棄了救贖的希望。最後,齊克果也指出真正擺脫絕望的方法:一、認識人的自我是什麼;二、完全透明地接受神的安排。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