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舒解壓力,先從不在客廳或電腦桌上用餐開始:美女明星與你分享的九個養生好方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電影《鋼鐵人》中飾演小辣椒的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與你分享的9個養生好方法
文:Yun
在電影《鋼鐵人》中飾演小辣椒的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是個超級健康與美麗的女人,在365,000粉絲關注的Instagram中,可以看到她健康的吃素、規律的運動,甚至出了一本書告訴大家日常生活如何保持健康。以下為小辣椒與你分享的9個養生好方法。
良好的睡眠品質
良好的睡眠品質大約要睡滿七到八個小時。熬夜或沒睡飽的時候,你會發現體重容易增加以及記憶力變差的狀況。睡眠幫助大腦代謝與過濾不需要的物質,當你醒來的時候才能夠思路清晰、工作效率倍增。
除此之外,一個好的睡眠還有額外的健康獎勵,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讓荷爾蒙分泌穩定,遠離提早老化。睡滿七八個小時聽起來是家常便飯,但是網路誘惑、連續劇精彩的片段總是拖延上床時間,因此,試著睡前三十分鐘設置鬧鐘提醒,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擺脫外物干擾。
起床喝溫水與檸檬
每天一起床就喝一杯泡檸檬片的溫水,取代以往每日必喝的低脂香草拿鐵。我很高興我改了這個習慣,檸檬是一個非常好的抗氧化食物,防癌以及增加免疫力。它也是一個很棒的清道夫,徹底代謝掉體內的毒素。
早上一杯咖啡確實有提神作用,但是喝檸檬水之後,覺得清醒而且沒有接觸到咖啡因,一整天都在很自然放鬆的狀態。
冥想
冥想是一個需要極大耐心釋放;心的活動。早上冥想,讓自己積極的迎接新的一天;中午冥想讓自己身心放鬆;最後晚上的時候沉澱今日所做的事情,拋開負面情緒,細細思索明日的目標,這也像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生規畫表。
一開始,也許會不相信冥想,覺得長時間坐著思考與自己對話真的很蠢,但是最後會愛上那股平靜的力量。好的話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狀、舒緩壓力,還可以感受到時光倒流,似乎年輕了起來。
每日的行程添加散步
盡量讓自己一天三次,每次15分鐘的散步時間(最好是飯後)。飯後散步,可以消耗你吃進的熱量、大腦思路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避免血糖急遽升高。散步,放鬆且寧靜身心,每散步一次,自己就好像煥然一新。
瑜珈
深蹲、弓箭步以及扭轉身體,瑜珈幫助你在沉受壓力時不會反應過度,保持冷靜理性以及產生快樂因子。除此之外,瑜珈也是一個很棒的減肥運動。
吃飯時眼中只有食物
專心吃飯。也就是確確實實坐在餐桌上吃飯,而不是在客廳或是電腦桌上用餐。建議吃飯時間最少要有30分鐘,其實,比較像另一種冥想方式,關鍵就是專心一致。你會發現比較容易瘦、紓解壓力以及更樂觀豁達。
預估一餐的營養攝取
少吃,就瘦,這些身體都會很誠實的反應,但是最重要的是,減少攝取不健康的營養成分與糖分主要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減掉一公斤只是其次的效果。
在生活上已經節制自己對於糖份、甜品、肉、澱粉、小麥的食物攝取。這些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健康影響,像是消化不良、皮膚過敏、想睡覺、躁鬱情緒的衍生。開始減少攝取量,發現自己的皮膚越來光滑柔軟。
多吃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
關鍵就是長期吃那些讓你健康的食物,也不是要你吃沒味道的燙豆腐或者喝水而已。你要吃真正的餐點,像是烤魚、香茅、薑末的組合,又像是無麩質的黑麥麵包,別忘了,還有甜品部分,用杏仁奶取代普通的鮮奶,然後滿滿的藍莓、杏仁醬、奇異果,味道實在一絕。
寵愛自己
健康的生活就是要讓你體內的廢物全部都排得乾乾淨淨。建議可以藉由按摩、針灸或者是泡澡。然而我則是自己在家泡澡,哪怕只泡了10分鐘,可以徹底淨化你的身心,給你一個全新的開始。舟車勞頓一日之後,晚上泡澡你會覺得洗去你一天的壓力,讓自己無負擔度過輕鬆的夜晚。
本文獲《ELLE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請見〈完全看不出已40歲!小辣椒葛妮絲派特洛9個養生法〉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