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物成功學(二):台灣特有的「黑熊」迷戀

吉祥物成功學(二):台灣特有的「黑熊」迷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幾十年台灣各行各業所集體創造出數十隻各式各樣沒有血緣關係、但同時存在著的黑熊吉祥物們,其中高雄就佔了三隻,真的不知道有誰能分辨「高高熊」與「高雄熊」間的差別(笑)。

文:林 事務所 代表&服務設計師 林承毅

「你永遠不知道,台灣的吉祥物界,到底還有多少黑熊們存在,也許,加總數量一點都不輸已經剩下百餘隻的野生台灣黑熊……」

這是週日當天在吉祥物PK現場,看到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的這2+1的「熊愛旅行家族」,自己當下一瞬間的想法,明明幾個小時前在工作坊才跟夥伴談到,近幾十年台灣各行各業所集體創造出數十隻各式各樣沒有血緣關係、但同時存在著的黑熊吉祥物們。

包含:「台灣觀光局—台灣喔熊」、「威航—威熊」、「台北世大運 —熊讚」、「台北寧夏夜市 — 寧夏熊」、「台鐵 — 台鐵便當餐旅熊」、「正新輪胎 — 安特熊」、「國賓飯店 — 台灣黑熊阿貝」、「高雄小港機場 — 高高雄」、「松山機場飛安大使 — 背寶熊」、「高雄壽山動物園 — 麻吉」、「高雄市 — 高雄熊」,還有104年原住民運動會 — 庫比熊」等,真是族繁不及備載。其中高雄就佔了三隻,真的不知道有誰能分辨「高高熊」與「高雄熊」間的差別(笑)。

而在PK戰的現場,先是看到穿著顯眼大客家花布的高雄熊,不到幾分鐘,就隱約看到不明的熊,一隻,兩隻,不……是三隻。由此可以看出,在台灣的吉祥物界,黑熊所佔的比例、地位與心佔力,從公部門到名間企業,從飯店到夜市再到動物園,大家都一致推崇黑熊是最佳男主角。

1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而這讓我想到在日前在演講熊本熊主題時,我都會提到一個事實,

那就是熊本沒有熊。

再精確一點應該說四國的黑熊早就已經滅絕,雖然在日本本州還存在上萬隻黑熊(月輪熊),但要說知名度,在日本人的心中較為印象深刻的還是以「熊出沒」LOGO著名的北海道棕熊。當然講到棕熊,也不得不提一隻個性鮮明,與可愛絕緣,以咬熊本熊起家,逐步打響全國知名度之來自哈密瓜聖地北海道夕張(メロン熊)的哈密瓜熊,從哈密瓜熊的例子,再再告訴我們,與其說吉祥物要可愛,不如說要很有自己的個性,這才是能脫穎而出的重點。

2
圖片來源:http://ikeike55.hs.shopserve.jp/hpgen/HPB/entries/32.html

也許你會接著問我,那為什麼熊本要創造一隻黑熊形象的吉祥物,當然跟熊本縣有「熊」這個字有關,再來就是設計師會意熊本素有「火之國」之稱的紅色,加上當初熊本大驚奇企劃,主角是一個火紅的驚嘆號!因此採用對比色系,創造出這隻熊本者,這樣的脈絡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3
圖片來源: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60719-meet-japans-kumamon-the-bear-who-earns-billions

而這樣的巧合,似乎也打到鄰近的台灣。黑熊的形象很容易讓以臺灣黑熊為國寶的台灣人,產生自然而然的移情作用,因此愛上隔壁州(九州)的黑熊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了。當然我相信早在熊本熊之前,台灣早就有許許多多以黑熊為主體的吉祥物存在。

但從這邊也讓我清楚到,來得早不見得就好,重點還在於如何賦予角色靈魂,並能把吉祥物當成品牌的重要識別,而不只是一個宣傳工具,這是不同的思考。

我想台灣不會停止創造下一個黑熊,當然這背後有臺灣黑熊的脈絡在,但另外一個層面可思考的是,既然創造出一隻又一隻的黑熊,不管存在不同區域、運用不同功能,大家真的有好好仔細想想如何創造記憶點,還是反正就非熊不可?

也許是「熊」本身被形象化及擬人化後,自然散發出一種可愛的魅力使然,還是真的是台灣社會真的有很深的黑熊情節,黑熊是否已成為台灣集體意義中的一種圖騰及象徵?

相對於日本吉祥物界的百花齊放,如果要說熊,不如說貓跟狗為形象者反而比例高很多。台灣是「熊」當家,但當每一隻熊都相當「台灣熊」,最後就真的是淪為一堆黑熊們,這樣的現象,也許真的是台灣的另類特色。

期待有一天台灣能舉辦「黑熊家族大PK」,借鑑日本這幾年地方充斥許多路人甲吉祥物,爹不疼、娘不愛後,最後淪為一期一會的跑攤角色。日本有鑒於這樣的吉祥物充斥,民眾完全沒有記憶點,因此興起舉辦「吉祥物消滅大舞台」的念頭,而這樣真槍實彈的PK大擂台,最後就留下一位倖存者,才能集中火力來經營角色。這類活動舉辦的多半是地區,但如果這樣的概念發生在黑熊界,到底那一位最終將會出線?

答案是熊讚?高雄熊?還是等著要被那隻外來,始終如同一位鄰家淘氣小男孩,自然介入我們生活中的熊本熊殲滅……

4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經林 事務所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