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女性主義的終極成就,是解放男性

女性主義的終極成就,是解放男性
Photo Credit:Josef Grunig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要學金恩博士說,我有個夢想,我的夢想會是:男性不需要花費所有的青少年時期為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做準備,還為此不敢選擇不安定的生活方式;女性不需要因為男性在生命早期沒有學會與人緊密生活的能力,就耗盡所有的力氣來填補生活和情感的漏洞,而可以保留一點餘力來自我實現。

艾瑪華森在聯合國會議上為 HeforShe 這個活動的演說感動了很多人,也得到熱烈分享。除了出落得成熟姣好的妙麗代言,也實在因為「捨我其誰?更待何時?(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這個呼告的背後,她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幾個觀點,打破很多人對女性主義的刻板印象,說明這可不是大男人主義的女性版本:

  1. 「女性主義者」在女性身上已經成為貶義字眼
  2. 男性也是深受性別框架所苦的一群
  3. 性別應該是一道連續的光譜,而不是以兩性為兩極的對立觀念

HeforShe 這個活動的主旨是讓長期自外於性別平等,甚至對爭取女權反感的男性,也加入性別平等運動。艾瑪華森的演講提出的觀點非常好,呼告的口號也非常有力,不過她沒有把男性和女性對於性別不平等的現象真正應該用行動改善的實況講得很具體。

(相關文章:如果你喜歡艾瑪華森的聯合國演講,你也該知道這個關鍵字#HeForShe

大規模的女權運動是從爭取選舉權開始的。在各國修法賦予婦女選舉權後,女權運動者一度完全失去目標,以為女性平權已經大功告成。同工同酬的議題很快地接替了單純的法律規範,進入有裁量標準的私營企業,並從美國福特汽車的女性員工罷工上開始獲得成功。

觸及女性主管陞遷的玻璃天花板和女性民意代表比例等非硬性的隱形規範後,女性主義也發展出一系列荒腔走板的分枝。例如:上男廁和穿男裝,這種追求享有男性的生活方式的一味模仿強勢性別的激進分子。這種一面倒地認同男性價值,或者反男性沙文主義,卻走上同一條路,以貶抑男性為手段的變形沙文主義,是女性主義被污名化的歷史原因。

在女性還無法享有投票權、受教育權、行動自由等法律所保障的基本權益的國家,女權的確是最重要的性別議題。但是在我們這種不用改夫姓、不用冠夫姓,孩子也可以跟母親姓,甚至民意代表有女性比例門檻的國家,要說兩性真正平權也還差得遠。在我們從社會現象和各種兩性平權指標來討論之前,先看個有趣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m2Lj9DTRI

這影片從女性的觀點而言,每一個刻意安排的橋段都非常寫實。從街景、辦公室互動到污言穢語,以及另一性別的不體貼、不諒解,的確是在有選舉權、有受教權,甚至幾乎同工同酬的框架裡面,每個女性還是每天生活、每天遭遇的環境。性別反轉的手法,除了凸顯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不合理之處,也讓男性感受一下自己的卵蛋捏在別人手裡是什麼情境。

但若只有這樣,也只不過是用對男性比較有感的方式來重炒一盤冷飯,順便為提倡女權的大綱補上幾項生活面的細節而已。看看影片裡的男性角色吧,如果他們不生活在那個虛構的性別顛倒世界,而是你的世界,那些開育幼中心的、需要被拎回家的、被人調戲卻渾不在意的,根本就會被當做夾著雞雞走路的娘砲。而且在我們的社會裡,娘砲,從來不是王道。

除了性格強勢的女性被討厭,性格弱勢的男性也非常難以生存。「肉食女」和「草食男」,是同一組社會標籤,貼在偏離主流喜好的人頭上。除了對女性存有的輕視和物化等等問題,柔弱的男性也飽受輕視,因為連女性都不見得看得起他們。他們不是「扮家家酒」的一群,而是垃圾桶裡的那群。

如果他們是女性,低成就或毫無野心,甚至形體瘦弱、聲音尖細,其實都能活得很好,可是男性幾乎沒有以這種特質存在的空間。女性整體而言,處境弱勢;但男性一旦偏離主流的性別特質,就特別受到排擠。除非他是個才華洋溢的 gay。

(相關文章:「像女孩一樣」到底是歧視誰?

「女性主義者」成為討厭的字眼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討厭這個字眼的人,有幾個真正了解女性主義的內容,我很懷疑。例如對《金法尤物》(Legally Blonde)這部影片的評語是:哼!無腦的女性主義電影。

不管是第一波爭取法律規範上的男女平權(主要是投票權),第二波爭取社會、經濟、政治上的女性權益(例如陞遷的玻璃天花板、實質同工同酬),還是第三波跳脫「享有與男性完全相同權益」的嫉羨男性觀點,創造適合女性的生活與成功典範(金法尤物算是一個例子,不以追求陽剛的成功形象為女性的成功人生典範),女性主義的主旨一直很清晰:改變既有社會結構對單一性別的壓迫。

成為「女性」主義只是剛好因應傳統上與現況中,顯然被壓抑且弱勢的那一方是女性;但關注男性被性別框架壓抑,也一直是當代女性主義非常重要的議題。

兩性平權,除了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機會之外,在薪資水平、管理階層性別比例、高等學歷入學比例外,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項目,而且是每個人生活裡就可以實踐的。這也是艾瑪華森在拋出兩性平權的大方向後,來不及讓捨我其誰的每個人、更待何時的每一刻,有個確切的實踐方向的重要檢視。

舉例:

一、男女在家庭裡每週分擔家務的時數比例。(若只照分擔家務項目數量來看,弊端往往是:男性負擔省時費力低頻率的家務,例如倒垃圾、修電器,而每天最花時間的維護型工作,幾乎都落在女性身上,例如烹飪、打掃、陪伴小孩)

二、是否因為性別不同而要求不同。(例如男兒有淚不輕彈、批評女性運動員的容貌、要求男性婚前購屋、要求女性婚後搬進男性家庭)

三、相同言行,是否因為性別不同而遭受不同評價。(例如肉食女、cougar,或者草食男、pussy 這種針對特定性別的貶義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