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者之歌》:美國底層白人「魯蛇」討厭歐巴馬的理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為不怎麼信任媒體,他們對網路世界的陰謀論幾乎照單全收:歐巴馬是個試圖摧毀我們國家的外來者。媒體說的一切都是謊言。許多白人工人階級總是相信社會中最糟的那一面。
因為不怎麼信任媒體,他們對網路世界的陰謀論幾乎照單全收:歐巴馬是個試圖摧毀我們國家的外來者。媒體說的一切都是謊言。許多白人工人階級總是相信社會中最糟的那一面。以下是我從親友那裡擷取的一些信件及訊息內容:
- 右翼廣播脫口秀主持人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在紀念九一一十周年的節目指出,有一部討論恐怖攻擊的紀錄片追溯了一些「未解的疑問」,暗示美國政府涉嫌參與大量屠殺自己的人民。
- 根據一封大量轉發的電子郵件,歐巴馬健保將立法在新的健保病患體內植入晶片。這項傳言因為其中隱含的宗教意涵而特別引人注目:許多人相信聖經預言裡提到的「末日的獸印」會以電子載體的形式出現。許多朋友都透過社群媒體發出警告。
- 在極受歡迎的網站「每日世界網」(World Net Daily)上,有篇社論提到新鎮(Newtown)之所以發生大屠殺,是政府為了煽動輿論支持槍枝管制的陰謀。
- 根據許多網路消息指出,歐巴馬很快就會為了再次連任總統而戒嚴。
這類內容還有很多。你很難確定有多少人剛好就是相信了其中一則甚至數則。不過要是我們社會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懷疑歐巴馬的出身——即便所有證據都支持另一邊——那麼其他陰謀論的流通率想必不低。如果只是憑藉自由意志選擇不信任政府政策,那還算是民主社會中的健康行為,但以上這些都是針對社會體制的非理性質疑,而且有主流化的傾向。
我們無法相信晚間新聞。我們無法相信政客。我們無法相信大學可以幫助改善生活,反而覺得處處與我們為敵。我們找不到工作。如果一個人懷抱這些想法,根本無法有意義地與社會產生連結。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團體信念是改善一個人表現的強大驅力。如果有一群人相信勤奮工作對自己有利,最後的表現會比其他身處類似困境的人來得更好。原因很明顯:如果你相信勤奮工作能有所回報,你就會勤奮工作;如果你相信無論如何嘗試都不能有所改變,那又何必努力呢?
同樣的,一旦這些人真的失敗,這類心態會使他們怪罪於他人。之前我在中央鎮酒吧遇見一位老友,他說最近剛辭掉一份工作,因為實在很厭倦每天都要早起這件事。後來我看到他在臉書上抱怨「歐巴馬經濟」如何影響他的生活。當然,我相信歐巴馬經濟確實對很多人造成影響,但我敢保證絕不包括這個男人。他的困境完全源自於自己的選擇,如果想有所改善,他得學會做出更正確的決定。但如果希望他做出正確的決定,首先得讓他擁有一個必須不停質問自己的環境。然而現在白人工人階級中的風氣就是將問題歸咎於社會或政府,而且情況只有愈演愈烈。
正因如此,今日保守派(我是以其中一員的身分發言)的論述無法解決大部分支持他們的選民的真正困境。他們沒有鼓勵這些人積極參與社會,反而促使他們疏離社會,而正是這種疏離感侵蝕了我與同儕迎向未來的野心。我身邊有人長大後非常成功,但也有人決定以中央鎮的各種逆境作為人生失敗的藉口:太早成為家長、藥物問題、牢獄之災。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差別,是因為兩者對於各自未來的期待有所不同,但右派人士卻愈來愈常散發以下訊息:你們失敗不是自己的錯,是政府的錯。
以我爸為例,他絕對不認為努力工作有什麼錯,但根本上不信任某些向上流動的途徑。當他發現我打算去讀耶魯法學院時,他問我是否在申請書上假裝自己是「黑人」或「自由派」。今日美國白人工人階級對自己的文化期待就是如此低落。要是這種心態持續蔓延,願意為了改善生活而努力工作的人數勢必會繼續下降。
「丕優經濟流動研究計畫」(Pew Economic Mobility Project)研究的是美國人對自己改善經濟現況的期待值,而研究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全美沒有任何族群的數值比白人工人階級還低。遠超過一半的黑人、拉丁美洲裔和大學畢業的白人相信孩子的經濟狀況會比自己好,但在白人工人階級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四抱持如此信念。更令人驚訝的是,有百分之四十二的白人工人階級表示經濟狀況比上一代還差,此數值超過其他所有族群。不過二〇一〇年的我完全不是這種人。我對現況無比滿意,也對未來充滿希望。生平第一次,我覺得自己是中央鎮的外人,而最大的差別正是內心的樂觀主義。
相關書摘 ►《絕望者之歌》書評:川普的成功在於,他比主流美國先看到這群憤怒的他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八旗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傑德・凡斯(J.D. Vance)
譯者:葉佳怡
憤怒,因為看不見希望。
理盲,因為沒有人願意聆聽。
白皮膚讓他們彷彿高高在上,但他們是全美國最絕望的一群。
2016年美國新經典,理解白人怒火與川普崛起最重要的一本書。
在各種因素的眷顧下,本書作者傑德・凡斯掙脫了山裡小鎮套在他身上的階級鎖鍊,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進入名聞遐邇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上班,成為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見證「美國夢」的奇蹟。然而,在這本自傳當中,他透過他命運多舛的前半生述說底層美國與憤怒白人的絕望與無力,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無法改變命運、在美國社會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他也試圖透過自己的案例說明,在這個每年都有好幾位青年因毒品或犯罪而死亡的美國小鎮,成功地翻轉人生、突破階級的枷鎖。他認為,關鍵在於對自己創造改變能力的信任,以及一個和睦的家庭。
《絕望者之歌》的故事悲喜交織,真誠而感人,從書中人物我們可以看到要擺脫階級牢籠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且多麼遙不可及代價。同時也提醒著世人,美國底層社會究竟蘊藏著多少的徬徨、挫折與憤怒,這些都是我們理解川普的勝選所不能忽視的社會背景。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彭振宣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