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兩次獨立公投,卻沒有獨立字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1980年首次公投,直到2000年《清晰法案》通過,20年的魁北克獨立之路如夢一場,為什麼魁北克要這麼在乎自己的地位?
文:羅元祺
「從歷史看來,我不是你的一部分,語言也不一樣,我想用自己的力量保存這片土地的文化。再加上我對這片土地有強烈的認同和歸屬感,那我為什麼非得跟你在一起,不能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上面這段話,如果沒有說是誰,你覺得是哪裡呢?
國際上有不少這樣爭取政治認同的地區,一旦有了機會「成家立業」,必定是積極爭取。不過,魁北克省(Quebec)卻硬生生在公投兩度拒絕搬出「寄養家庭」加拿大的機會。
魁北克獨立的問題,後來牽涉到複雜的《憲法》層級,最終演變為全加拿大都驚呆的憲政危機。
我講「Bonjour」你說「Good morning」,魁北克人才不是加拿大人!
魁北克之所以會這麼特別,與過去的殖民歷史有很密切的關係。魁北克主要的族群是法國裔天主教徒,和其他多數信奉基督新教的英國裔,在語言、文化、宗教和血緣上明顯不同。
十六世紀晚期,歐洲人開始進入北美大陸,英國人首先在加拿大東北建立殖民地。所以當法國探險家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在1608年興建魁北克城,開啟法國在北美的殖民運動時,英國人已在此經營了數十年之久。
北美殖民競賽的轉折點,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歐洲各國因均勢失衡而爆發「七年戰爭」,戰火延燒到列強的海外殖民地。這場戰爭的最大勝利者是英國,在1763年的《巴黎和約》獲得法國割讓的北美殖民地,是英國統治加拿大的濫觴。
英國統治期間,不分英、法裔,都希望能成立一個地方政府,不是由英國隔著北大西洋對殖民地指手畫腳。
加拿大靠著武裝行動爭取,促使英國在1867年修訂《英屬北美法》(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s),以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為主體組織加拿大聯邦,成為有權力的自治領(Dominion),同時將加拿大省一分為二,即是今日的魁北克與安大略(Ontario)。

由此可知,加拿大聯邦成立的主體,是講英語的安大略與說法文的魁北克,魁北克幾乎佔有一半的重要性,因此加拿大的聯邦精神就是「英法並重」。
隨著加拿大領土的擴張,魁北克逐漸變成十個省的其中之一,身為唯一的法語區,又鄰近英語系的美國,魁北克「被消滅」的危機意識就非常強。
正是這樣的危機意識,促使魁北克從二十世紀開始,不斷向聯邦政府爭取權力,甚至要求獨立。
總理出身魁北克卻反對獨立,魁獨議題懸而未決
由於加拿大採取聯邦制,聯邦政府對各省事務不會過問太多,且過去的時代背景,尚未有獨立公投的相關規定,所以魁北克省在主張獨立的魁北克人黨(Parti Québécois, PQ)執政期間,舉行兩次獨立公投,聯邦政府並未加以干涉,而是尊重魁北克省政府的行為。
1980年,魁北克首次舉行獨立公投,當時支持度很高的加拿大總理老杜魯多(Pierre Trudeau)是魁北克人,他相信兩種語言文化可以共存,並承諾會給魁北克更多自治權。
因為老杜魯多的出身背景,魁北克人願意相信他,但魁北克省內部對獨立的意見分歧,最終以59.56比40.44的票數否決獨立案。
不過,老杜魯多最為人所知的事蹟,並不是魁北克獨立公投,而是催生兩年後的《加拿大憲法》,讓加拿大成為一個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
魁北克是加拿大的一省,《加拿大憲法》卻管不到?
雖在1867年就成立聯邦政府,但加拿大卻是沿用不成文的《英國憲法》。經過一番爭取,終於在1982年制定出《加拿大憲法》,此時魁北克問題再度浮出檯面。
加拿大制憲會議上,各省省長都簽字同意《憲法》草案,除了魁北克省之外。
魁北克認為,新的《憲法》並沒有保障法語人口的權利,也僅把魁北克視為加拿大的一個省,沒有獲得「英法並重」的特殊地位,拒絕簽署《加拿大憲法》。
雖然法院表示《加拿大憲法》自動適用於全國,但聯邦政府為了解決這項牽涉魁北克獨立情緒的憲政危機,與各省展開修憲協商。
1987年的《密契湖協議》(Meech Lake Accord),加拿大政府下放很多權力,包括修憲否決權、最高法院法官提名、制定移民政策、財政補助等,由於受惠的不只是魁北克,各省省長也欣然接受這些提案。
協議送回各省議會複決時,由於各省的情況與民眾反應不同,有兩省議會就這樣擱置協議三年未通過,超過法定期限而宣告失效。
為了避免全國只有魁北克不甩《加拿大憲法》的尷尬狀況延續下去,加拿大政府於五年後再次展開協商。
這份在1992年完成的《夏洛特敦協議》(Charlottetown Accord),內容還是給予省政府較多的權力,並承認魁北克的特殊地位。有了上次的前車之鑑,這次決定將修憲案送交全民公投。
沒想到,公投反對的程度比送省議會還多。當時加拿大10省2地區,總計12個行政區有7個否決,將近55%的選民投下反對票,包括魁北克省也對協議說「不」。許多人認為,這份修憲案給魁北克太多權力、魁北克則認為還不夠,所以這份「爹不疼、娘不愛」的協議以失敗告終。
雖《加拿大憲法》仍適用於魁北克,但名義上魁北克至今都未簽署,走向獨立好像變成一個必然的選項,卻不盡然是這麼回事。
獨立公投二度登場,魁北克的決定是什麼?
第一次獨立公投雖被大幅差距否決,但這個問題隨著《加拿大憲法》爭議,仍持續困擾加拿大和魁北克當局,因此魁人黨在公投失敗15年後再次把這道難題丟給魁北克選民。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