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地鐵趣談:「不能坐」的韓國博愛座,讓我對老人的善意歸零

首爾地鐵趣談:「不能坐」的韓國博愛座,讓我對老人的善意歸零
Photo Credit: 八方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看到有老人站在一般座位區,知道我的想法是什麼嗎? 我的想法是:「你怎麼不去站到博愛座旁邊?不是已經幫你們留了那麼多位子嗎?我們平常想坐都不能坐耶。」

文、攝影:Fion(Fion的韓國生存筆記

空著的博愛座

剛來韓國時,我搭地鐵看到空位就坐。身旁來過韓國幾次的台灣朋友,小聲而緊張地跟我說:「快起來,那不能坐。」

「為什麼不能坐?」我不懂。

「那是老人家才能坐的,其他人不能坐。這是韓國習慣。」 朋友有點急了。

「但現在又沒有老人。而且我是外國人,不是韓國人。」

朋友無可奈何,只好抓著把手站我旁邊,想跟我聊天,又想假裝不認識我。

不過,等我在韓國住久了,看到車廂兩端的敬老博愛座, 我也自然的避開不坐。即使身體不舒服,也寧可站著。

地表最強阿珠嬤,任性的韓國老人

如果要問我討厭韓國什麼,我會說「老人」。

韓國老人愛插隊,也不愛看路牌,反正隨手抓住一個過路人,總會有人恭敬的回答。有時我會裝作不懂韓文,避開問路的老人,對方還兀自碎唸:「來我們國家竟還不會講韓語。」 在韓國,「老」就是特權,「老」就是比較厲害。

首爾地鐵裡,車廂兩端的座位,是博愛座。以二號線來說, 一個車廂共有54個座位,裡面有12個是博愛座。年輕人如果在博愛座坐下,總會招來幾眼。也不是白眼,而是「他竟敢坐在那?」的異樣眼神。

但博愛座的設置,有招來比較多讓位的好意嗎?以我自己在首爾和台北都住過好幾年的經驗,首爾人在地鐵上讓位的畫面,比台北少很多。

首爾的通勤範圍很大,上下班花上兩小時都不為過。我之前每天上下班,通勤就要三小時。而且上下班尖峰時段,空位少,上了一整天班,誰不累?如果運氣好有位子坐,誰還有力氣把自己位子讓出來?

如果看到有老人站在一般座位區,知道我的想法是什麼嗎? 我的想法是:「你怎麼不去站到博愛座旁邊?不是已經幫你們留了那麼多位子嗎?我們平常想坐都不能坐耶。」

我發現自己有這種想法時也嚇了一跳,這想法好沒有慈悲心。但上班通勤的疲累,加上平日對韓國老人的積怨,我已經放空到,成了視空位為獵物的野獸。

檢討了自己的想法,我應該是認為:「設置博愛座=盡了義務。」而且,這還是個沒有彈性的義務(即使沒有長者,一般人也不敢暫坐),讓我對老人們的善意歸零。

我常覺得韓國人,被徒具形式的禮儀規範給綑綁。綁久了,累了,僵化了,反而忽略人真正的價值。曾看過唐鳳在受訪時,說了一段話,我好喜歡,看了好激動。那句話是「我希望認識你是因為你心中的價值,不是你的階級與角色,因為後者會隨時間改變的。」(出處〈創造對話空間 唐鳳的奇幻之旅〉by 報導者)

我想要時時提醒自己這段話,不要讓階級與角色窄化了我對人的感受。但我還是會忍不住討厭那些愛插隊的韓國老人就是了(唐鳳表示……)。

螢幕快照_2017-09-30_下午4_09_13
Photo Credit: 八方出版

搭個首爾地鐵,跟人生一樣累

台北捷運於1996年通車,首爾地鐵則是於1974年開始運 行。等於是22年資歷差異的前後輩,台北捷運得叫首爾地鐵一聲學長(1900年運行的巴黎地鐵則是人瑞了吧)。許多台灣人很得意「我們的捷運比其他國家乾淨!」我都不太懂他們的邏輯。畢竟新蓋的房子看起來比較亮麗,這不是當然的嗎?

不過,台北捷運坐起來的確比首爾地鐵舒服,原因如下:

1. 首爾地鐵月台沒有冷氣

不像台北捷運,只要進站就是涼爽的空調環境(地上路線除外),大部分的首爾地鐵,是在車廂裡面才有供冷暖氣,只有少數會在月台就有冷暖氣(就算有也超弱)。冬天極冷、夏天極熱時,站在月台上等車真的會冷/熱到想罵人。

2. 首爾地鐵電梯少

首爾地鐵蓋得早,所以電梯/電扶梯很少,要搭電梯得特地找。特別是編號數字小的線路(數字越小代表越早建),很多站只有一、兩處有電梯,所以常常看到老人家,辛苦的扶著把手一階一階的往上爬。

有次媽媽和姊姊來找我玩,我抱著自助旅行就是要搭地鐵+公車的原則,逼著大家與我一起健行,卻忘了媽媽不像韓國人,已經習慣地鐵的上上下下。她走到腳痛又不想掃興,硬是跟著我們爬一堆樓梯,回國之後髖關節出問題,最後還嚴重到得開刀。雖然媽媽安慰我「本來腳就不太舒服了,不是你的錯」,但我總覺得自己該負一部分的責任。

後來又有家族的首爾之旅,這次我就堅持絕對不搭地鐵,全程坐計程車。即使節儉的爸爸心疼計程車費,我也不再讓他們搭地鐵、爬長長的樓梯。(而且其實人多的話,有些距離坐計程車反而還比較划算,又省時!)

首爾地鐵
Photo Credit: 八方出版

3. 首爾地鐵換線累

首爾地鐵線路多,交匯的站也多,換線蠻方便。但是,換線都要走很~久!明明是同一個站,只要換到另一條線上,步行距離可能會超過500公尺,中間還得上上下下。

有次我要回國,朋友好心載我去搭機場鐵路,到「數碼媒體城站」搭車。「數碼媒體城」這一站,有地鐵六號線、機場鐵路線,以及京義鐵路線,三條線交集。剛好朋友放我在京義鐵路線的入口進站。

結果等我真的站到機場鐵路線的月台,已經是10分鐘後的事了。

是的,光是換線,我就走了10分鐘。

當然,不是每一站都像「數碼媒體城」一樣結構複雜,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拖著30公斤的行李在分秒必爭的趕飛機。不過,我自此再次學乖,一山還有一山高,首爾地鐵一站還有一站深,千萬別小看換線這件事。

4. 下錯月台好麻煩

台北捷運是進了站之後,再決定要下哪個月台。而且大部分的月台是在兩個軌道的「中間」。也就是說,發現自己搭錯方向了,趕快下車,換搭對面的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