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五年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真的有點瞎

工作五年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真的有點瞎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工作的前幾年,除了各種專業、知識、人脈的累積外,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不要覺得新創比較好玩、講出來比充滿銅臭味的大公司酷很多,而蒙蔽自己內心深處的心聲。

飛機在外海繞了幾圈後緩緩地降落在跑道上,或許我該感謝週五晚上的機場壅塞,讓能夠我在空中觀賞澳門豪華的幾座賭場金碧輝煌的建築。

我攔了台機場外排班的計程車,趕去位於澳門本島裡知名的烤乳豬店和朋友會合。這次出遊是為了慶祝其中一位朋友準備結婚,可以說是他最後一次的單身旅遊。

很意外的,我們居然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吃完晚餐、參觀完幾間賭場並玩了幾把後,在午夜十二點多就打算回房間休息,如果時間早個幾年,接下來我們一定會再去幾間夜店或是酒吧玩到天快亮。

隔天早上大約八點多,我和幾位朋友在飯店餐廳吃完早餐,就躺在游泳池旁的躺椅聊天。幾年前我們大多單身,現在我們有一半都結了婚;幾年前我們玩到天快亮、睡到中午,現在我們則是不想太晚睡把身體搞壞。

這講起來挺好玩的,我們彷彿都能聽見幾年前年輕的我們,嘲笑現在開始過著「老人」生活的我們。

不只是感情、生活方式已經不同,我們大多也工作了近十年,換過兩、三份工作,在工作的選擇上更了解自己最重視什麼。大家在躺椅上聊著最近關於工作上的計畫、變動,以及面臨到的困難。

其中一位朋友在人資的領域工作已久,他突然聊到最近經手的一個案子,一位已經有五年左右工作經驗的面試者跟他接觸,面試者本身是在一間大型零售商擔任行銷工作,因為覺得大公司組織僵化、決策速度緩慢,所以希望能夠再進組織比較扁平的小公司。

我曾經在新創公司實習過,那是我職涯到目前為止最快樂的時光。出了社會後,因為我必須負擔自己的所有開銷,所以選擇進薪水、福利都相對比較好的大公司。

在大公司也待了一陣子,我感覺自己好像停止成長、前進,也對因官僚而無法推動新事物的環境感到厭煩,所以想要再回到像是新創公司的環境。

至於薪水的部分就不是我最首要的考量了,只要不跟現在的薪水差距太大,我都能夠接受。

「他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跟我這樣說,不過在替他推薦幾間公司後,我發現他似乎不是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後來我再次把他約出來聊,我才發現他卡住的點是新創公司能夠給的薪水都低於他現在的薪資,我瞬間被弄糊塗了,因為這絕對不是一個工作已經五年的人該犯的錯。

如果他對於職場有一點概念,就會知道新創公司在薪水跟福利上一定都比不過大公司,通常平均都會打個八折左右,如果他在乎薪資,那就得忍受大公司關於官僚、升遷緩慢等缺點;如果他真的想要扁平的組織以及快速決策的環境,就得忍受新創公司天生的體質缺點。

他並不是在業界非常有名的人,如果你已經在業界很出名,是有可能找到剛拿到一筆巨額投資的新創,然後給你比以前更優渥的薪水,但這例子非常罕見。我覺得比較可怕的是,他似乎沒有好好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

從一個人資的角度來看,不管你從再好的學校畢業、不管你待過哪間知名的大企業,我最終還是都會關心這個問題,『為什麼選擇來我們公司面試』。

在學生時期,聽從長輩的建議填科系、依照考試分數的高低填科系、或僅只是因為朋友也填了那個科系你也跟著填,這都能夠被原諒。但在工作了幾年後,如果還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做出像這樣自己打臉自己的行為,會讓人很懷疑你是不是連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不具備。」


在工作的前幾年,除了各種專業、知識、人脈的累積外,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不要覺得新創比較好玩、講出來比充滿銅臭味的大公司酷很多,而蒙蔽自己內心深處的心聲。

重點就是,知道自己想過哪樣的生活,然後選擇相對應的工作,並且收起怨言,好好享受自己的選擇。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彭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