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陪葬品無數,唯獨缺了萬曆帝的愛妃?

定陵陪葬品無數,唯獨缺了萬曆帝的愛妃?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鄭皇貴妃於崇禎3年7月死去,死時,她被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入葬銀泉山,朱翊鈞想和她合葬於定陵中的美夢,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文:胡楊

定陵,作為古代皇帝的陵墓名,曾被多位皇帝使用過:吳景帝孫休的定陵、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定陵、北周宣帝宇文贇(ㄩㄣ)的定陵、唐中宗李顯的定陵……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以及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定陵等等。這麼多位皇帝的定陵陵墓中,現今比較有名的是明十三陵(編按: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築群,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中的定陵;定陵之所以有名,既是因為當初挖掘定陵時,產生的是是非非,更是因為陵墓背後的一段悲傷往事。

1956年,定陵作為中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被政府組織的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裡面豐富的陪葬品,向世人展示一個皇帝的愛憎與喜惡。

在明代歷史上,萬曆帝是個頗有爭議的皇帝,他10歲登基,與清朝的康熙帝經歷很相似,不過兩人也有不同的地方,像他在位「只有」48年,遠遠比不上康熙帝,但他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一位。他的統治過程跟康熙也很相似,在早期吏治清明、國力日盛,在後期朝政日趨腐敗,貪官汙吏橫行,而他最終也沒有康熙聖明,所選的繼承者沒有雍正帝的治貪魄力,無法挽回朝政。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在他執政早期修建而成,歷時6年,直到他28歲才正式完工。當時明朝國力鼎盛、財力充沛,萬曆皇帝花了800萬兩白銀來修建自己的陵寢。以如此多的財力修建一座陵墓,可想而知,裡面陪葬品之豐富、雕刻之精美了。

據說,考古學家從定陵地宮中,挖掘出三千多件文物,其中最著名的無價之寶有四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除了這四件國寶級別的陪葬品外,墓中還有哪些珍寶呢?

陪葬品多到列入世界遺產,以金冠、金酒注、金爵杯為最

定陵中有大量的陪葬品,先不說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內的隨葬品,光是棺槨附近的26個漆木箱裡,就裝滿陪葬品。考古學家清點後發現,這26個漆木箱裡有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編按: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諡號的璽印)和木俑等珍貴文物,共2,648件,其中不少文物都是首次面世的珍品。

p48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金絲翼善冠

在這兩千多件文物中,僅金器就有數百件,而且件件都雕鑄得極為精美,其中尤以帝后的金冠、金酒注、金爵杯為最。

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金冠是金絲翼善冠,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整個皇冠都是用極細的金絲,採用多種工藝編織而成。這個金冠除了材料極為昂貴外,編織的工藝也極為精湛,工匠們用這些極細的金絲,堆疊出二龍戲珠的圖案,圖案孔眼勻稱,沒有絲毫接頭的痕跡。

至於后冠,也是極為精美,像孝端顯皇后的后冠上有三龍兩鳳,龍是金絲製成,而鳳上布滿翠雲,除此之外,龍口中還銜著寶珠,鳳口中則銜著珠滴。這個后冠的珍貴之處在於,鳳上裝飾的翠雲,是用翠鳥的緣羽攢點在硬紙上形成的,而這種點翠方法現已失傳。除了孝端顯皇后的三龍兩鳳后冠外,還有另三頂后冠,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其中以六龍三鳳冠最為精美、寶氣,其上有128塊紅、藍寶石,五千四百多顆珍珠,全重達2,905公克。

p49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六龍三鳳冠

另外,注體上刻著雲龍花卉紋,以注體腹部兩側的鑲白玉雕成、紅寶石點睛的盤龍金酒注,也十分惹人注目。而爵體腹部外壁壓刻半浮雕式的二龍戲珠、海水江芽流水紋飾,三足及二柱各刻龍首紋的金爵杯,也是陪葬金器中的精品之一。

除了金器,明朝的瓷器也極為珍貴,定陵的陪葬品中,就有一件釉色為黃、綠、紫三色,耳足由兩條蟠螭(編按:一種沒有角的龍)盤繞而成的珍貴瓷爐,後人稱為「明三彩」。

除了金銀器、瓷器,定陵的陪葬品中還有不少絲織品,如考古學家從定陵中出土的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就達六百多件。這些多是各種質地的提花織物,其上多數都貼有腰封,這些腰封上記載了匹料的顏色、紋飾、質料、用途以及長度,有的還記下織品的名稱、產地、織造年月等,這些都為相關專家學者,提供了有關明朝織品的完善資訊。

陵寢是皇帝認為自己死後將會繼續生活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服飾,定陵地宮中同樣也陪葬著各式各樣的服飾。其中,最珍貴的要數孝靖皇后棺內的百子刺繡衣,據相關專家考察後說,這件百子衣採用的是複雜的刺繡工藝,整個袍衫共使用了四種昂貴的絲線、11種不同的刺繡方法所製成,可謂精美至極、貴重無比。

佩帶則以萬曆皇帝棺內的大碌帶最為貴重、精美絕倫。據說大碌帶上共有20塊祖母綠、91塊石榴子紅寶石,其中一塊體積最大、價值最高的祖母綠,色綠而透明,品種極為名貴,是真正的無價之寶。除了最貴重的大碌帶,定陵的陪葬品中,陪葬於萬曆帝棺內的貓兒眼帶飾,也是極為珍貴的飾品。

光是定陵地宮後殿中,便有這麼多珍貴的陪葬品,可想而知,整個定陵的陪葬品有多豐富了。正因為定陵中有如此多珍貴的陪葬品、雕刻建築,為研究明朝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所以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已開發和未開發的整個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遺產,使這座精美、莊嚴的皇家陵園,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遺產。

皇帝任性隱居後宮30年,死後未能與愛妃合葬

定陵裡埋葬的萬曆皇帝,雖然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漫長的帝王生涯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反而使他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有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與他一起埋葬於定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