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陪葬品無數,唯獨缺了萬曆帝的愛妃?

定陵陪葬品無數,唯獨缺了萬曆帝的愛妃?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鄭皇貴妃於崇禎3年7月死去,死時,她被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入葬銀泉山,朱翊鈞想和她合葬於定陵中的美夢,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萬曆皇帝朱翊鈞登基時,虛歲10歲,實際只有9歲,他的母親孝定太后,十分希望他能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做一個有為的君王,所以對當時好玩、好鬧、不愛學習的他嚴格要求。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也為了做一個好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每天拿出大量的時間,學習枯燥乏味的儒家傳統經典,度過沒有嬉笑玩鬧的童年。

然而,之後的發展並沒有那麼順利,當萬曆皇帝朱翊鈞到了應該掌控朝政的年紀,掌權已久的大臣,卻不想將權力這麼輕易的還給他;這些大臣對朱翊鈞制定的政策——雖然利國,卻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百般抵抗。大臣們這樣的做法,讓原本一心想大展抱負的朱翊鈞極為失望。朝堂不順慢慢勾起朱翊鈞錯失快樂童年生活的怨恨,這些怨恨在他極為寵愛的鄭貴妃身上得到了紓解。

p52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萬曆皇帝像

在朝堂上,大臣們越是反對他,他就越寵愛備受大臣非議的鄭貴妃。在他看來,鄭貴妃聰明伶俐、溫柔可人,很懂得如何紓解他因大臣的各種阻撓,而產生的煩悶感。他將鄭貴妃的位分越升越高,升到皇貴妃,甚至還想立她為后。

然而,利益的牽扯與鄭皇貴妃的野心為大臣所忌諱,大臣們極為反對朱翊鈞的決定。無奈之下,朱翊鈞為了平衡朝政,只好放棄這個打算。不過,大臣們越是反對他,他就越是不甘心,所以之後他又想將鄭皇貴妃所生的兒子——他的第三子朱常洵——立為太子,可是他這個打算,又遭到大臣們極力阻止;這些大臣名義上是堅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正統,實際上他們早已押寶在皇長子朱常洛身上。

後宮之事,幾乎可以算是家事,然而連朱翊鈞立妃、立后的決定都遭到大臣們反對,就更不用說朝堂的政事了。為了向勢大的臣子抗議,朱翊鈞採取了讓人極為意外的做法:他竟類似軟禁般,隱居在紫禁城的後宮中,拒絕和所有的大臣見面。這樣的做法,使朝政幾乎癱瘓,也讓原本日益昌盛的明朝步入了衰敗。

朱翊鈞就這樣不理世事,在後宮中隱居了30年。雖然他的在位時間達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長的,可是有30年的時間他都在後宮,與鄭皇貴妃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真正有作為的時間,也就18年左右罷了。然而定陵,就是在他還有作為的時候開始修建,為了修建定陵,他花費了800萬兩白銀,搜購豐富、精美的陪葬品,並將定陵修建得美輪美奐。不過,當定陵歷時六年終於完工時,朱翊鈞最後一次親自視察後,就因為大臣的阻撓,而開始了他的後宮隱居生活。

1620年,萬曆皇帝朱翊鈞和當時的皇后先後病死,按理兩人應一同遷入定陵中安葬,可是生前立鄭皇貴妃為后的決定,遭臣子們堅決反對的朱翊鈞,還想做最後一搏;他以遺詔的形式,封鄭皇貴妃為皇后,想讓她擁有太后的榮耀,死後也能和自己合葬於定陵中。然而,朱翊鈞的這個想法最終還是落空了,禮部侍郎孫如游極力反對,反而將朱翊鈞早年病死的另一位皇后遷到定陵,與其合葬。

直到十多年後,鄭皇貴妃於崇禎3年7月死去,死時,她被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入葬銀泉山,朱翊鈞想和她合葬於定陵中的美夢,最終還是沒能實現。

不過,雖然她沒有被葬入定陵中,可是在崇禎17年7月戊子時,明安宗追尊她為孝甯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這也算是圓了朱翊鈞立她為后的夢想,雖然這個夢想實現得有點晚。

走進定陵陰冷的地宮,面對三口巨大的棺槨,這悲傷的愛情故事,又怎能不讓人感慨?假如朱翊鈞地下有知,自己大力支持修建的陵寢,旁邊合葬的人卻不是他心愛的女人時,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感慨。在他生前,他們的恩愛情合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同,在他死後,他們兩人合葬的夢想也沒有得到實現,這真是個令人唏噓的愛情悲劇啊!

相關書摘 ►樂山大佛是什麼佛?胸前的「藏臟洞」裡面有寶藏嗎?

書籍介紹

《國家寶藏大解密:豪奢的帝王、亂世的梟雄與貪婪的海盜,透過一件件寶物問世與遁世的故事,揭露人們遺忘的歷史真相。》,大是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胡楊

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考古學家胡楊,繼《消失的古國》後,另一代表作。

本書作者胡楊是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他將帶領你沿著書中敘述的藏寶路線,一起遊歷大江南北、古城王陵,同時看到璀璨奇珍、精美瓷器、華麗織品,以及失傳的精工巧技──銅明明比鐵軟,但秦朝的銅劍,竟然能砍斷羅馬的鐵刀,你知道原因嗎?歷代無名工匠,為後代留下舉世聞名的珍寶,這些國家寶藏靜靜躺著,勾引智者勇者,透過一件件寶物的遺蹟,訴說著被人們遺忘的歷史真相。

立體書封_大是文化DL0009《國家寶藏大解密》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