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是什麼佛?胸前的「藏臟洞」裡面有寶藏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樂山大佛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地處四川省樂山市,並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建於唐代,高71公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摩崖石刻像。
文:胡楊
佛教在兩漢時期傳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至隋唐達到鼎盛。唐代時,樂山名為嘉州,這時佛寺四處可見。佛教在樂山一帶的流行,可從兩件意義重大的事件得知:一件是峨眉山最終由道教聖地變成佛教聖山,被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另一件就是樂山大佛的修建。
樂山大佛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地處四川省樂山市,並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建於唐代,高71公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摩崖石刻像。這座與凌雲山渾然一體的彌勒大佛,在長達一千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向峨眉山,注視著滔滔江水、浩浩岷江。難怪有人發出如此感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帶領群山來,挺立大江邊。」
庇佑行船安全,海通和尚剜目鑿佛
樂山佛由唐代開始修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雕,也是中國古代佛教文化的珍貴遺產,為古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產物。
關於樂山大佛修造的史料,目前僅存當時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撰寫的一篇碑文《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從碑文內容來看,大佛工程耗資巨大,修造工程停了兩次。提到主持修造大佛之人,最有名的是海通和尚。
出生於大唐開元初年的海通和尚,原籍貴州,本名清蓮,寓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海通12歲那年便已出家,拜高僧慧淨為師,24歲那年離開師父、遊歷四方。
這年夏天,海通隻身一人來到四川嘉州(也就是現在的樂山),發現凌雲山上靈氣甚好,山下即是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匯流處,便欲在此地參禪打坐。此地雖具靈氣,但在此過往的船隻卻常不幸遇難。海通和尚獨居山上修行,眼見此情此景,難免悲從中來。
某一天,他親自來到山下察看險情,當他攀過岩壁來到凌雲山腳下時,一個急浪打了過來,一名壯年男子被打到岩石上。只見他左手拿磚,右手拿錘,一動不動,已經昏死過去。海通和尚立刻上前將男子背到岸邊。過了許久,男子才漸漸甦醒。原來這男子是名石匠,也是不忍見眾多船工兄弟在此航行時喪命,便下定決心在石壁上鑿篙眼,這樣一來,就能避免船隻在行駛過程中碰到石壁。石匠的這種精神觸動了海通和尚的心靈,經過日思夜想,他想出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在臨江岩壁上,鑿一座最大的彌勒佛像。如此一來,便可保佑蒼生太平。
接著,海通和石匠分頭行動,海通和尚到江淮一帶募化資金,石匠則留在嘉州,同遠近的能工巧匠打造建佛工具。他們於開元6年正式動工。開工那天,千錘鑿石,響聲震天,場面極其宏大。被鑿下來的岩石紛紛掉入江中,激起千層巨浪。
春去秋冬,寒來暑往,大佛的輪廓在大夥兒齊心協力建造下日漸明晰。三江匯流處開始有了太平。
嘉州當地有一郡守,聽說海通和尚手裡還有一大筆募化來的錢財,於是帶著一大幫隨從前來敲詐。面對強權,海通毫不懼色,義正詞嚴的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被激怒的郡守說:「那你倒是挖給我看看啊。今天不挖,我把你們這批刁民全部抓走!」豈料海通和尚當真剜出自己的一隻眼珠,捧在掌中,放到郡守面前。郡守見狀嚇得落荒而逃。

歷經九十多年、四位皇帝才建成的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佛經上說過,彌勒象徵著光明與幸福,彌勒出世將會「天下太平」,這與當初海通和尚選擇鑿建彌勒佛,鎮守三江激流的要求相契合。《彌勒下生經》裡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樂山大佛整體形象超凡脫俗,雙腳自然下垂,平穩且安定的坐姿,讓往來行船之人,有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後世之人,凡提到樂山大佛,無不想起海通和尚。但事實上,海通和尚並沒有完成建佛大業。他從前期籌集善款到開始修造,再到後期主持,前後加起來差不多18年,其中募集與策畫就占了十年。當他因積勞成疾、圓寂後,修造大佛的工程也停了下來,剩下的大部分工程,後來由當地官員組織完成。
海通主持正式修鑿大佛,用了八年,完成大佛頭至胸的部位,而大佛胸到膝的部位,則是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主持修建,花了七年。章仇兼瓊之後的節度使韋皋,主持完成「蓮花座上及膝」這部分工程。在這之後還有「丹彩以章」、「金寶以嚴」的大佛上色工程、「像設以俱」的九曲棧道工程、「萬翕燈焰」的佛窟內其餘小佛及韋馱護法神的工程,以及大像閣的工程,前後加起來共耗時將近15年之久。
另外,海通當時募集的資金十分有限,主要是以民間集資為主。章仇兼瓊「持俸錢二十萬以濟經費」、韋皋「以俸錢五十萬佐其經費」,都先後拿出個人薪資,以支援大佛的修造工程。但由於此工程十分浩大,在財務上起到最關鍵作用的,還是地方的稅收資金——這是皇帝特許的恩准。朝廷不僅以直接撥款的形式支持,更是將凌雲山棲鸞峰這塊風水寶地,以免徵地費的形式,無償劃撥給海通和尚修造大佛。
樂山大佛建造工程由最初的民間發起,逐步轉變為官府工程。這個官府花鉅資修造的工程,可謂唐朝的形象工程。
據相關學者研究,樂山大佛的形象,是嚴格按照佛教《造象度量經》有關尺寸打造,「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大佛頭頂有1,021個螺旋髮結,手指纖長,長8.3公尺。樂山大佛的頭部、神態和衣飾有著明顯漢族化、世俗化的傾向:身材魁梧,體態肥美,雙手撫膝,慈眉善目,儀表端莊。
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初年,當朝皇帝唐玄宗是有名的道教君主,曾下令抑制佛教,禁止修造佛教寺廟,勒令僧尼還俗,既然如此,為何唐玄宗還支援如此浩大的佛教工程?
最新發展: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