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神社在日本(下):阻擋在日韓國人強烈反抗的「防火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過往韓日政治與外交敏感之際,夾縫求生存的高麗神社曾被當作日本的「防火牆」,戰後韓國人獨立建國後變成在日的「屈辱神社」,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韓日兩國重要的「交際場所」。
高麗神社在戰前日韓合併時代,得到了日本政府高度的重視與保護,推其主因,乃在於日本高層不希望在日韓合併敏感之際,刺激到韓國人的激烈愛國心,以免節外生枝,打亂侵華大事。日方「一手給糖、一手給棒子」的兩手策略,也曾出現在我之前的文章裡,即1910年7月,赴任擔任朝鮮統監陸軍大臣寺內正毅(てらうちまさたけ, 1852-1919),與贊成《日韓保護條約》時任大韓帝國總理大臣的官僚李完用(이완용, 1856-1926),共同組建了親日內閣,進而兩人於1910年8月22日簽署了《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地結束長達519年的朝鮮李氏王朝命運。
但簽署當日,日方曾因擔心朝鮮民眾會大力反對,所以遲了近一週,才於8月29日公布條約簽署之事宜,該日也被韓國訂為「庚戌國恥日」(경술국치)。因此,高麗神社也是在此歷史脈絡下,形成日方阻擋在日韓國人強烈愛心、強烈反抗的「防火牆」。
然而,高麗神社的軼事不少,許多參拜過此神社的人也不少。都在歷史這本書內書寫下許多精彩、曲折片章。
諸如二戰爆發前,齋藤實(さいとう まこと, 1858-1936,曾任日本第30任內閣總理大臣、兩任朝鮮總督)、若槻禮次郎(わかつき れいじろう, 1866-1949,曾任日本第25、28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濱口雄幸(はまぐち おさち, 1870-1931,曾任日本第27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和鳩山一郎(はとやま いちろう, 1883-1959,戰後曾任日本第52、53、54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等四名政治家,因參拜神社後,無巧不成書地,四人在官場上皆官拜內閣總理大臣(首相),被稱為「出世明神」,這是偶然的嗎?私意認為這四人享有出世明神之稱號,無疑是被外人認知,因參拜神社後,受到高麗王若光「白鬚明神」之庇佑,光宗耀祖飛黃騰達。
再者,清國王朝第十代肅親王第十四個王女,同時也是發起滿蒙獨立運動的日本大陸浪人川島浪速(かわしま なにわ, 1866-1949)的養女川島芳子(かわしま よしこ, 1907-1948),有「東方女魔」之稱的她也曾參拜過高麗神社。
參拜過高麗神社的最知名人士大概是李方子(り まさこ、イ‧パンジャ, 이 방자, 1901-1989)。李方子乃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皇室重要成員的梨本宮守正王(なしもとのみや もりまさおう, 1874-1951)第一王女梨本宮方子女王,而她嫁給朝鮮王朝最後一位王世子李垠(이은,1897-1970),後為李方子妃,她至少曾參拜過高麗神社三次以上。
不幸的是,戰亂時代高層的一舉一動都受人注目,也被後來歷史學家加以評價。李方子也是如此,日方透過聯姻試圖拉攏韓方重要人士的手段,當初也早已被許多愛國朝鮮人士看破手腳,因此當梨本宮方子女王臣籍降嫁給李垠時,1920年4月就曾發生過激烈的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徐相漢(서상한, 1901-1967),於此兩位新人的婚車駛過街區時,向他們投擲自製炸彈,試圖阻止這場「內鮮一體」的聯姻婚禮,但炸彈並未爆炸,徐相漢被捕,他也只能氣憤地說出:「我對這對新人並沒有什麼個人深仇大恨,只是我對日本人搞的這種充滿陰謀的政治婚姻,深惡痛絕。」當年7月,徐相漢被東京地方審判所判刑四年。
然而,並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壞人。李方子妃在嫁給李垠之後,自己深知她為韓日雙方溝通重要的橋樑,也自覺有此任務。先不論李方子是否為了韓日合併「內鮮一體」的政治目的嫁給李垠,1922年4月底,兩人也曾回到朝鮮半島漢城,按照朝鮮王室傳統再次舉辦婚禮。但在韓國之際,兩人第一個長子,將近一歲李晉(이진)卻因發高燒,不到一星期時間,於1922年5月11日猝死於朝鮮半島,社會嘩然,後雖經醫生診斷,李晉死因為急性消化不良,但韓日雙方皆流傳出毒殺謠言。
做為一位母親的,有什麼比喪子之痛更痛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理所當然地,李垠、李方子失去王公貴族的身份,成為一般在日韓國人老百姓身份。爾後,韓國李承晚總統擔心「王政復古」,屢次阻擾李垠回國。雪上加霜的是,李方子也因日本頒佈了新的日本國憲法(1946年11 月3日公布,隔年5月3日起施行,即《和平憲法》、《戰後憲法》),進而又失去了日本國籍。剎那間,別說王室貴族身份了,連自身日本國籍也不保,轉變成在日韓國人。情何以堪啊?
後於1963年,在繼任李承晚的朴正熙總統安排下,李垠與李方子這對在日韓國人夫婦,總算可以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朝鮮半島,李方子也於當年獲得了韓國國籍。因此坎坷路程,不可不說,李方子是走在維繫韓日微妙關係鋼索上的沒落貴族女王。
然而,筆者之所以會提到李方子,甚至給予她的歷史評價,就算當初她是為了「內鮮一體」之統治目的,而不得不與李垠聯姻,但在1970年李垠病逝前後,李方子也已經陸陸續續地在韓國當地從事起許多慈善事業。從1961年,李方子就已經成立慈行會(자행회)來幫助身心障礙者,1967年也在YMCA體制下,成立財團法人保隣園(보린원)、 明暉園(명휘원)等機構,救濟窮弱百姓,甚至在1971年,也投身到教養智障兒童教育上,在水原市創辦了慈惠學校(자혜학교),1978年創辦明暉會館(명휘회관)等相關教育機構。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